電影訊息
黃飛鴻3獅王爭霸--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III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黄飞鸿3/黄飞鸿之狮王争霸

6.7 / 7,333人    109分鐘 | 112分鐘 (uncut version)

導演: 徐克
演員: 李連杰 關之琳 莫少聰 熊欣欣 劉洵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此盦

2011-01-31 23:37:27

面對西方,我們如何前行——再看徐克《獅王爭霸》


再看徐克《獅王爭霸》

那天看過賈樟柯的一篇訪談,大意說是港片潛移默化了他的電影觀,甚至還說《三峽好人》完全就是武俠片的構造:關於尋找,並解決問題。賈樟柯的電影我一部也沒看過,雖然一直很想看,尤其是在深圳參觀過世界之窗後,非常想看一下他的《世界》,但確實沒有看成。相信早晚會都看看的吧!
還是別說賈樟柯了。前幾天又看了一遍《獅王爭霸》。還是在中央六電影台。最近這台老放他和李連杰的片——不過中央六台不管什麼片都是放一遍又一遍的,而且經常以換分類的方式來播,比如徐克系列,或者李連杰系列,這個重複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這部片我不知道具體看過幾次了。最早的印像是讀高小的時候,還是放露天電影,就在我們高小那高高的階梯下面的那個狹長道路上,豎起兩個高的杆子,之間掛大螢幕。我記得那次沒看全,開始看的時候已經是大家在那裡說「愛老虎油」了(我突然想自己的記憶是不是有些混亂——因為高小並沒有學英語,怎麼知道:「I love you」是什麼意思呢?不排除私下同學之間的超前學習,但自己心裡還是有點沒底),對於十三姨這個怪怪的角色那時還真是有點迷糊,「岔了輩了」。除了最後群獅亂舞的場面外,記憶最深的人物竟然是「鬼腳七」:他的腿上功夫實在是被徐克拍的太出神入化、瞠目結舌了,連李連杰恐怕都得敬畏三分。但也許是他的經歷打動了我:被社會所拋棄,淪為社會最底層的人人可以唾棄的一份子,但最後還有那麼一個熱心的人能夠收留你,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這次看進一步加深了我對這些細節的印象,但徐克的黃飛鴻系列最令我深有感觸的其實還是他的電影中著力表現的:時逢亂世,一個個體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的問題;以及到底該用何種態度面對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競爭,並應該採取什麼措施的問題。這些問題和最近頗有些火的大國崛起話題可以相互交織來探討。大國崛起應該絕不僅僅就是簡單的機緣巧合,因為所有的國家都是在你追我趕的。某個國家在某段時間突然崛起,絕對是有其必然因素的(事後諸葛亮),但同時因為同樣的因素,可能又為某些問題埋下伏筆(還是我們的老老祖宗老子的話充滿了真理性: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但靜坐等待禍福來提升自己尤其是增加國家的競爭力似乎是很不現實的(中國古代歷王朝似乎有靜待的取向,經典話語就是「我自受命於天」,如果作為建朝初期騙騙人還可以,等到王朝都快崩潰了,還有這樣的想法就實在有點傻得可愛。因為從根本上講歷朝統治者不過就是不同時期提供公共產品的競爭優勝者),這個時候就必然會產生採取如何態度、如何手段面對競爭的問題。

徐克的黃飛鴻電影裡面通常會刻畫面對這種情況的幾種中國人:第一種,完全西化的。以十三姨為代表。這個人物其實在幾乎所有黃飛鴻電影裡面都起到西方科技和價值觀的引介者的作用;第二種,反對西化的。大部份的清朝官員,還有一些有血性的江湖人士(義和拳是歷史上的典型,電影裡面也有許多不同的結社)。這兩種人的目的和表現也是截然相反的,前者目的是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表現為既諂媚又暗裡不合作,或借之打擊國內民眾。後者目的是為了維護即定的生活狀態,表現為全面排斥,不管是東西還是人;第三種,是對西方的到來無所謂的,只要能夠獲益或不影響自己按照先前狀態獲益,這種人很多,基本是作為模糊的背景來講述的,部份官員,大量的黑道人物,他們的利益與西方列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或作為買辦,或勾結白人販賣豬仔、鴉片,或買賣軍火,欺壓百姓;最後一種也是最少的人,就是由危機感轉化成緊迫感,覺得應該有選擇的吸收西方科技,並主動參與到競爭的有識之士。這裡面有少數的官員(李鴻章被塑造成類似於這樣的角色,估計是內地許多觀眾覺得有些不理解的,但估計更接近於其真實面貌),也有像孫文這樣的知識分子,更有一些直接面對商業競爭的民族實業者,如購買蒸汽機的寶芝林掌櫃黃麒英,因為他們對競爭壓力的感受更直接,也更迫切。黃飛鴻在這裡也是作為這樣的正面角色所著力刻畫的,雖然有些時候他表現得有些像一味排斥西方的江湖人士(這可能是為了滿足潛在的中國普通民眾的民族情緒而為票房市場作出的某些考量),但一旦認清現實,在十三姨的開導下,他基本都能迅速接受西方事物,並作出實用主義的選擇。

這幾種人的再現,是否是成功的呢?或者說是否能夠代表當時的那種真實呢?因為我們畢竟是在若干年之後拍出來的反映那個時代的片子,況且這些黃飛鴻的故事基本上是編劇們編出來的,那麼這種分析對於理解當時那個時代是否還有意義呢?個人認為,應該是藝術的再現了當年的情形的,而且可以為現在人警醒或借鑑。

許多問題,在我看來不是說商業片就應該迴避的。商業片也應當有價值觀,因為它畢竟是作品。如果你的價值觀得不到認同,就會被觀眾所唾棄,最典型的莫過於近期內地著名導演拼湊出來的幾坨著名垃圾。這一點在我少得可憐的好萊塢電影視野中有體現,因為不管情節怎樣離奇,這些片的結尾都基本是大團圓,主題得邪不勝正。徐克的電影,可以說非常完整的體現了這種正統的價值觀(我理解的首先是他立足於香港社會的正統),而他最著力刻畫的是中國傳統所一直培養的武俠意識——在國家危亡的時刻,上要匡扶社稷,下要救助貧弱的個體,正如同金庸所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大陸近幾年來這幾部大陸導演所謂武俠,簡直垃圾不堪。要嘛陷入國家體制下的代言,要嘛不過是人肉攪拌機。

武俠意識是與市民意識相對應的。只要是當市民對國家體制的不信任感增強的時候,武俠意識就會崛起。因為武俠意識首先就體現為對國家公力救濟的一種不信任,對私力救濟的一種期待。雖然這種意識不過是某種讀者觀眾的自我滿足,但這種意識的健康成長也是需要培養的。大陸現在的武俠流行的情形正好說明現在人們有這種意識的需求,但還不成熟,或者說這種待有責任感意味的市民意識(傳統武俠為國為民的氣質內涵)在這個價值取向多元的時代已經沒有成長的土壤。玄幻當道,妖魔鬼怪的肆虐橫行,從一個側面可以看作是集體意識對現代化社會的背棄,並尋找到的獲得點滴精神滿足的替代品。

曾經有一種說法(現在說的好像就比較少了),說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我更相信如果有文化沙漠,那麼也不是在香港。或者即使那裡真的是沙漠(從文化的固體載體的數量少上來講),那麼在沙漠中的人才對水有著更深的體悟和渴望。當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腳無數次的以各種不同的演員在我眼前展現,我突然想,正是這無數的不同模樣的黃飛鴻,以同樣不畏強暴、兼收並用、傳承文明、開拓創新的精神,給了香港社會不斷崛起的力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