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29,742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愛幻想的小兔丫

2011-02-01 07:08:13

完美主義的極致


豆瓣上很紅的一部片子,前天深夜一口氣看完的,很多情節都倒讓我抽一口冷氣。但就是這種驚悚的感覺,才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女主人公Nina病態的完美主義和可怕的精神分裂,使影片結尾Nina之死有了更多悽美和悲壯的色彩。(背景音樂也超讚的~)

語文系的學生任務之一就是interpretieren(解說、闡明),也就是從藝術作品的表達細節中剖析創作者需要傳遞的思想。和做數學題蠻像的,給你各種條件,讓你用公式去做一個答案出來,不同的是,數學答案是唯一的,而interpretieren的結果卻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這是很有趣的過程,被忽略的小細節都可能隱藏著大學問。豆瓣上有一篇非常專業的影評,是一個叫「納蘭妙珠」的豆友寫的。對音樂處理、人物表情、道具飾品的作了一一分析,讓我有再看一遍的衝動了,力薦!那篇《Dance (together) with your heart》的評論也很出彩,提出了「母親的虛構性」,也就是把Nina的母親說成是她「自律」的一個意象,其實是不存在的,這種見解真是讓我崇拜死了~~

--------

既然這麼精彩的分析讓別人先搶走了,我就只好從另一個角度來寫影評了(所以說嘛,先下手為強,後下手必須絞盡腦汁才能有所創新)。

我想說說女主角Nina的完美主義和托馬斯曼筆下的《Doctor Faust》(浮士德博士)的關聯,還有與尼采在《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ödie)中關於藝術的兩面性的聯繫(發揮一下日耳曼系小朋友滴特色哇~),未經詳細參閱,不值得仔細推敲,諸位隨便看看哈~

--------

影片中的芭蕾舞演員Nina年輕美貌,氣質上來說是扮演白天鵝的不二人選,但是,她還必須出演「黑天鵝」,即引誘、邪惡、墮落的象徵,面對這一挑戰,導演Tom一再批評Nina在感情上「放不開」,對於「惡」的理解不夠。一心追求完美的Nina把這種批評全部視為一種壓力乃至壓迫,在這種高壓之下,不僅在身體上摧殘自己(把背部抓得傷痕纍纍,指甲多次出血),還出現了精神分裂,比如一直出現各種幻覺、認為將步Beth(已經退出舞台的swan queen,倍受冷落、最後自尋車禍癱瘓在床)的後塵、有被Lily取代的近似病態的危機感,etc..

托馬斯曼在《浮士德博士》中塑造了一個叫做萊維克恩(Leverkühn)的藝術家形象,他對音樂的追求如痴如醉,而在創作過程中每向前邁出一步,都歸功於和魔鬼簽訂的契約(註:這與歌德的《浮士德》有些類似,托馬斯在這裡延續了這個代表現代文化的浮士德主題),魔鬼給予他的,是「和諧」、「優雅」的對立面,也就是說,唯有在藝術中突破了規則和程式化的表達,才能達到「撒旦」般的幻美。歌德在他的詩劇里提到過:「有兩個靈魂在我胸中,它們總想分道揚鑣;一個懷著一種強烈的情慾,以它的卷鬚緊緊攀附著現世;另一個卻拼命要脫離塵俗,高飛到崇高的先輩居地。」小說結尾,萊維克恩在演奏自己幾近完美的音樂之後突然昏厥,醒來以後便成了痴呆——永遠失去了靈魂。在我看來,他為自己的完美主義付出的代價便是自己的靈魂。而魔鬼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是雙重的:1、與萊維克恩簽訂契約,控制他的靈魂,也就是說,萊維克恩用靈魂交換藝術的純熟;2、音樂作品中,「魔鬼」與「天使」(即「和諧」與「優雅」)形成二元對立,在這種張力中完成所謂的「兩個靈魂」的「完美主義」。「魔鬼」即是手段,也是作品本身。這兩方面都和影片《黑天鵝》有著極為相似的地方:

《天鵝湖》中,「黑天鵝」、「白天鵝」之對比,很像「魔鬼」和「天使」的關係。Nina要追求藝術的完美,必須讓自己完成對「黑天鵝」的演繹和詮釋,而Nina的氣質本來是「天使般的」白天鵝。為了實現將自己的本來面目顛覆,即把導演所說的那種「引誘別人」的「惡」用同一個身軀演繹出來,Nina經歷了很多內心的掙扎,一邊要加緊練習尋找「黑天鵝」的感覺,一邊還要擔心受怕,害怕自己的同伴會取代自己女主角的位置。影片中多次出現了「魔鬼」這個意象,例如酒會結束的時候Nina在大廳裡細細端詳一個高大的雕塑——這個雕塑可有講究呢!這其實是勝利女神,如今擺放在羅浮宮內的鎮館三寶之一的珍品,張開的翅膀彷彿是「天使」的象徵,但是在Nina的眼中,這個雕塑的臉卻是「魔鬼」。不知道這是Nina的錯覺,還是果真如此。但多達數分鐘的端詳,以及突然出現的Beth,都和「魔鬼」有著很大聯繫:是Nina的心魔——她擔心自己也會和Beth一樣,容顏老去,風光不再,長江後浪推前浪,因而Beth也成為了她心中的「惡魔」。

這裡的「魔鬼」,也是多重含義,不僅指《天鵝湖》中對公主施魔咒的魔鬼,也是「黑天鵝」這一誘騙了王子的「魔鬼」,還有芭蕾舞演員Nina為了化身黑天鵝所經歷的掙扎、瘋狂和惡念的「心魔」。例如,Nina曾幻想替補演員Lily坐在自己的化妝間裡,想要取代自己下一場的表演,就用碎玻璃片把她捅死,但這只是Illusion,事實是這塊玻璃片插進了自己的腰裡,但Nina卻渾然不知,直到最後一幕上演之前,Lily親自到化妝間來祝賀,她才發現身上流出的鮮血;又比如Nina想要把母親關在門外時奮力推門,不惜把母親的手夾傷。雖然這很有可能是Nina腦海裡的幻想,事實上並沒有這麼做,但所謂「魔鬼」就是這麼若隱若現、似真似假。

Nina在影片中一直是以白色、粉色的衣服或者圍巾出現,這就是「善」與「天使」的象徵。可是她彷彿一開始就和魔鬼簽訂了條約、出賣了靈魂,比如她經常去偷Beth的東西:口紅、耳環、銼指甲的刀具等。而貫穿整部影片的一個細節動作就是Nina不斷地摘耳環。這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掙扎:to be or not to be——是否要降服於撒旦?生存還是毀滅?此外,在最後出場綵排前一夜,她為了尋找感情的釋放,和Lily一起去了酒吧,吃了小藥丸,做了很多越軌的事情。這是否也能看成是和魔鬼的「契約」?Nina放下了平日裡天使般的純潔,和酒吧裡的男男女女輕吻做愛,並在那天晚上幻想自己和Lily共枕眠。一系列的出格之舉,就是Nina慢慢走向「黑天鵝」的過程。

影片中最驚艷的應該是Nina在演出時的那一幕。她翩翩起舞,靈動的舞姿和冷眼的妝容竟然真的讓她化身成了黑天鵝——張開的雙臂逐漸變成了黑天鵝豐滿的羽翼,這是極具視覺衝擊的蛻變過程。我覺得這就和《Doctor Faust》中的Leverkühn很像:經過一些列掙扎和對魔鬼的承諾,終於達到了藝術的巔峰,但與此同時,也是去了自我、出賣了靈魂。Nina在結尾是的縱身一躍,即使白天鵝之死,也是這位完美主義的芭蕾舞者走向深淵、與世俗決絕的時刻。Nina完成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但這個Nina是魔鬼附身的Nina,正如Leverkühn的最後演出時一樣,昏死過去,靈魂不再。

--------

有這麼一句話:天才和瘋子僅一線之隔。我覺得是否可以從「與魔鬼訂約」這個角度來詮釋?(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比如割掉自己耳朵的、最後一槍擊斃自己的梵谷,是否也是用靈魂換來了不朽的藝術?

--------

這些揣測不得不讓我想到尼采的《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ödie)。尼采在其中闡述了自己對藝術的起源、本質和功用等等,並採用了希臘神話中的日神阿波羅(Apollo)和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來解釋藝術的兩端。翻譯尼采著作的周國平曾這麼解說:「日神精神的潛台詞是: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酒神精神的潛台詞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劇,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幕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也就是說,日神和酒神組成了藝術作品中的兩大元素。在《黑天鵝》中,白天鵝(或者說Nina的本來面目)就是日神的化身,是美夢中的情致和樂趣,而「黑天鵝」則是藝術中的悲劇色彩的起源,是促成白天鵝最後自殺的「壯麗和快慰」。

關於「將靈魂賣給魔鬼」,也曾經被用來解釋德意志精神,更有甚者拿來解釋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癲狂的本源:為求擴張、征服,為了向世界張揚德意志民族的完美、偉大、無所不能,而將靈魂出賣給魔鬼,換來了法西斯主義的力量,去毀滅、去屠殺、去馳騁歐洲大陸。我對這一見解暫且不評論,但無論如何,尼采對於日神和酒神在藝術中的體現的論證是非常精闢的。就好比身材完美的模特,人們往往會想到,也許背後她們是食毒來維持體型,或者患上厭食症來保證身材不走形的。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出賣靈魂」呢?完美主義走向了極端的時候,藝術家已經不再是自己,而是被魔鬼附身的,但與此同時也是擁有撒旦之魔力、魅力的創作源泉?至美不可能是至善的,必定含有惡的元素?我沒有做過詳細參考,隨便查了一下百度百科這麼說:「人生處於痛苦與悲慘的狀態中,日神藝術將這種狀態遮掩起,使其呈現出美的外觀,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臘神話就是這樣產生的。酒神衝動則把人生悲慘的現實真實地揭示出來,揭示出日神藝術的根基,使個體在痛苦與消亡中回歸世界的本體。」尼采主張藝術拯救人性:「藝術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只有作為一種審美現象,人生和世界才顯得是有充足理由的。」

那麼 ,《黑天鵝》中的Nina,是不是就是日神和酒神的結合(日神的光輝+酒神的放縱)?倘若沒有「黑天鵝」這一角色,Nina也就不能走向藝術的完美、也就不能揭示出「白天鵝」(日神)的「根基」?但是正是因為黑天鵝這一邪惡的角色,Nina依然在個體的痛苦中消亡,這又如何解釋呢?還是說,Nina根本沒有消亡,而是永遠存在於《天鵝湖》這部作品中了?

--------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理解,依然無關學術,各位喜歡《黑天鵝》的朋友們輕拍啦~~~歡迎和我探討,希望我拙劣的見解和不怎麼流暢的文字能拋磚引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