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風之谷--Kaze no tani no Naushika

风之谷/风谷少女/KazenotaninoNaushika

8 / 183,824人    117分鐘 | USA:95分鐘 (edited version) (1985)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園聽風

2011-02-04 03:53:04

我的環保觀以及《我的丁克主義》部份讀後感


作為推薦漫畫《風之谷》的引導問題,我當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了環境,人類是可以消滅的嗎?
我的回答是:從廣處,可以。從微處,如果人類要為了自己而消滅了其它生物,也是從理論上可以理解的。
說明 1:不想讓人看到這個說法就覺得是「兩可」「矛盾」「中庸」「說了等於沒說」,因為一來有些事並不就是一條出路或一個終極原理,二來這兩條路是相悖的。
說明2:理解、支持、認同、選擇同意…這些詞的含義各有不同。如果不能體會,也許你不太適合參與到這種話題中來。
說明3:我傾向於前者。
 ================================
關於權利和義務:要享受權利,必要承受相應的義務。
還有種說法: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
古龍《三少爺的劍》:燕十三在創出第十五劍的同時自殺,唯一能再使出這一劍的謝曉峰自斬雙手拇指,因為這是殺人之劍而且已可噬主,他們都不能控制。
再舉個並不完美的例子:美國憲法充分規定了人民權利以及對政府的制約,美國到現在除經濟危機之外並未有大亂大惡之世。
說這些,是要做此表達:要使用一種力量,最好能具有相應的控制能力。(這種控制能力也不是絕對的、完美的。)譬如一個女生,如果沒有遊刃有餘的能力、或對對方的了解、或充足的後盾,就最好不要在異性面前提到性。
人類的產生、聰明、利用自然、殺生、發明創造…確實是自然進化使然。問題是,人類的發展急速加快,超出了自然平衡的能力、也超出了人類的自控能力。
當然,我們也見過許多先錯後改的例子,故也不主張什麼都一棒子打死。但如果放在環保一道,實在難以樂觀。
有人說,想「先奉獻愛,然後醫治痛」也許正是人的本性。從理性角度我解讀為人在愛面前容易過於樂觀,在夢面前容易忽略困難,在深情面前的那種迫不及待容易不顧後果。雖然理解,卻不十分提倡。
削弱過強的破壞力量,或者加強自然的平衡力,或者加強人類自身的自控力——除非還要想像外星人什麼的來插手。第一條路對自然來說是最根本的,也是正在努力的。第二條路雖然也有做,但其成效在第一條路得到明顯改善之前必是甚微。第三條路對人類來說是最根本的,因為這最能保證「可持續發展」,最能做到「防患於未然」,最能適應不同的情況。而同時,這也是最難的,從理性角度來說未慮勝先慮敗和勇氣並舉本來就是很難做到的、從感性角度來說慾望這種東西總是很難控制…
這麼一說怎麼又覺得對人類挺有信心了呢。但是,目前的改善速度還遠遠比不上破壞速度,也許就在事情有轉機之前,我們就已經被迫走向兩個極端之一…也許完完全全地走到了極端,也許像《風之谷》類似,其中一方被壓縮到很小的空間,開始新一輪博奕。

================================
上面提到的控制力,卻在某種情況下並不需要:不可預測和控制的希望。例如正常的產子,例如娜烏西卡的最終選擇。

================================
下面是我看了上面各位評論之後的一些看法。共同討論,非禮勿怪。
================================
關於生孩子:如果說未經過孩子的同意而把他帶到世上是不對的,但孩子本身是沒有判斷能力的。而以此為由質問家長的孩子,怕只是轉移責任而已。不過,如果是確實自己沒有撫養能力,隨便生孩子是不負責的。順便說句,對於剛生下孩子就放在人家門口那種劇情或現實,就不要老記著掛著企圖讓人家認親了…
要不要這孩子是個可以討論的問題,而生下孩子之後,就要有責任了。與此話題無關,略過。
既然說到生孩子問題,上面關於以母愛為藉口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這一說法是可以成立的。所謂人性的自私,我的理解更接近於這樣的觀點:我們為人行事,又何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呢。不中否定感情或母愛,只是提醒大家不要把一些東西神聖化了。如果是提供幫助,又能在奉獻的同時真正考慮到對方,那麼就接近於偉大;如果把自己的要求置於高地,恨不得讓孩子「替自己而活」,那就接近於自私。並不是不好的手段和結果都可以被好的動機原諒和救贖,雖然在劇烈的變化中我們看到人性多變,但在理勸一途和對於自我的認知方面,卻是人性本固。
在自我辯論方法的指導下,找兩個反例來解釋一下:
如果說孩子沒有決定能力所以不能以此為由來說生育是不好的,那麼人類破壞自然而自然沒有判斷能力,是不是也不能說人類破壞自然是不對的?不是。孩子的出生是有各種可能性的,而自然有平衡、有法則,這些是有沒有人都存在在,而人的破壞,是對此的破壞。順便感慨一句,人在自然食物鏈是實在是可有可無的,說不好點是可以廢棄、說好點是文明脫離初級制約向更高層次發展的表現。
另一個例子是貝多芬(還是莫扎特來著)。據說他母親之前的N個孩子(大於五個)都是先天殘疾,之後還是要了他,而他卻是如此偉大。如果按上面那些說法,是不是就不應該要他?關於這個,想說兩個方面。一是像這樣對人類史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要人物有很多,有些是「歷史必然」的,而這種機會式或天才式的人物,以「不應出生」的出生來到這個世上的機率很小。如果處在危機和救贖的時代,相對於為了這種「可能」再帶來的負擔,少個把這樣的人物又怎樣?二是關於歷史現狀的形成: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但也是有選擇和偶然的。像樹那樣,從一個原點出發可以產生無數多個可能的結果,而我們之所以只有現在這一個歷史現實,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只能同時處在一個歷史是。我們的歷史中有貝多芬,也同樣存在個沒有貝多芬的可能歷史;我們的歷史中沒有一個使自由超越時空成為現實的天才,但可能存在個有這樣天才的歷史。是的,我們是可以用主動選擇來改變歷史的,但在意外和偶然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做出預期的選擇。
如果不要孩子,還是儘量用不懷孕的方式,而儘量不要用流產的方式…容易導致對生命的漠視。一種力量應當考慮到其負面影響而設立制約。
第三個可反駁之處是要多樣才能精彩,如果大家都死板了都遵守了都機器了,那還什麼意思。確實,機器了是不好的,我們只是想儘量為「合理」做出一份貢獻。即使是在高度合理的社會,也應當保護「變異」的存在,這也是進步的重要甚至有些時候最重要的力量。故不同於專制。「天道」和「人性」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在不同情況下對比不同,但哪一方都無法消滅。

================================
「因為人損害地球而否定人,可知道人本身就是自然的造物,誰也否定不了啊,再說,誰說地球一定不比人重要呢」。
第一個問題:否定不了的是,人的存在以及現在的行為是有緣由的。而要否定的是,人現在的那些破壞行為是不利於自然的,如果不能改善解決的話也不利於人類自己長遠未來的。也就是說,存在而不合理。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說的是存在的必有其原因。但是,並不說明這原因的正當性,也不說明存在者所有功用和影響的合理性。(P.S.莫用這句來安慰自己輕易妥協於現實啊…)
第二個問題,比較地球與人類的重要性…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是更為根本的。如果放在同等位置上,可以各為其主。比如說,如果人類已經移居其它星球時…人類與地球哪個重要?人類與已經沒的了生命的地球哪個重要?人類與N億萬光年外的某小行星哪個重要?我覺得,答案只能是各為其主而已。
但是現在的狀態是,人類還要在地球上生存,而且移居遙遙無望。這時,人類並無生存之危,但地球有破壞之險。在「現在以及可預見的未來」而言,還是地球更重要。
這裡出現了一個矛盾:從以上兩段的說法來看,好像是以人類為中心的。就像是有人提到,人再怎麼思考也是基於人的思考,所謂的環保還是比較長遠的眼光希望保證人類種族的延續。
生物天生就為了保證自己種族的延續的,對於能夠超越這一本能的情況我表示敬意。
像是支持為了環保而可以把人類消滅的人,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很想知道。其中大概有「神」「罪」「地球」「其它生命」這些理由吧。現在再想想,也許對我來說:「其它生命」這個理由是重要的。雖然我無時無刻在不自覺地消滅細菌,雖然我吃過許多肉,雖然我曾親手殺死小白鼠…
P.S.說到「罪」,對愚蠢的反感大概也是個原因吧。理解那種愚蠢,但反對。
關於「存在即合理」再跑題說幾句。這話不是教育你「既來之則安之」的,我們始終可以努力。應該不少人看過火車難題(不知道的以「火車難題」為關鍵詞Google之),作為個倫理問題,我覺得還是會選擇讓火車改道。

================================
關於「人類是自然的『害蟲』」引發的幾條討論:
人類是不是「害蟲」:不想從古到今從小到大地分析了,只能說,在目前狀況下、從整體來看、對於地球的影響來說,是的。
關於就算是害蟲,能不能消滅的問題:消減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了嘛,除非能出現文章一開始說的那種極端情況。不過,前面也說過,從食物鏈的角度(也可以加上從生態的角度)來說,如果沒有人類,還真不至於失衡…
有說法說如果人類是害蟲而不想生孩子,大可不必,生了孩子可以消耗更多資源,加速人類滅亡…初看成理,卻是在極端情況下才可用的做法。說為此不生孩子的人,大概也明白這個道理,應該還是在心裡存有希望吧,所以希望能通過努力把自然崩潰的時間延緩一些,希望在此之前問題得到解決。
至於說既然是害蟲你為什麼不去自殺或者殺死N多人然後自殺之流,大概是不動腦子的。上面說的懷有希望是一方面,再就是這樣的人更多地努力,其扭轉局面的意義比自殺或殺人大得多。累了,不具體分析。在此引用一段話:「像一部電影裡預測的,優秀的人不願意花時間生孩子,結果優秀的基因得不到遺傳,而學歷智力較低的人生大量孩子,若干年後,人類智力水平越來越低下,那時候才是越來越接近害蟲了。」同理,不全同。
 
================================
寫的差不多。雖然有點亂也還有些尾巴,但手機折騰一下午也累了。也許吧,這不是個可以輕易說清的問題。
而我,也是對未來抱有希望。
最後一句話,與同道共勉: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