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
2011-02-04 06:34:30
解讀《大話西遊》的密碼
《大話西遊》可以從多方面來解讀,它可以是一部三世輪迴的佛經故事,也可以是民間傳說的浪子回頭的傳統故事。還可以是一個神話傳說。也可以是一個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無論從哪個方面說,它都是成立的。如果從文化層次上來分析,也可以看作是一段從蠻荒到文明的人類發展史。說到底,它其實是香港殖民地文化向大陸文化的一次文化回歸。表現了香港人在回歸前的複雜心態和對自身歷史文化的審視。它這種多層次的內涵,相互重疊,相互暗示。形成更多層次的復合結構,像一部多重奏的樂曲。每一個人物一種宿命,就像樂曲中的一個聲部,使人們對它有多重的理解,從而使這部表面無厘頭的電影,受到社會多階層的人們的喜愛。幾乎人人都能從劇中人物的命運關照到自己的生存狀態。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電影的主人公取自《西遊記》的人物,也可以說是《西遊記》的另類解讀.如果把它看成一個前世、今生、來世的佛教故事,那麼它的主人公的前世和來世都是孫悟空,不過前世的孫悟空是無法無天的、桀驁不馴的、充滿破壞性的孫悟空,而來世的孫悟空則是循規蹈矩的、充滿責任感的、一心背負起幫唐僧完成取經使命的苦行僧孫悟空。孫悟空的今生卻是完全在人間的世俗的至尊寶。孫悟空的前世和來世,一個是妖精,一個是苦行僧。妖精無法無天,而苦行僧無慾無求。所以這就像一部人類從群魔亂舞的蒙昧時代到文明秩序建立的發展史,也可以看作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個人發展史。故事又以纏綿的愛情貫徹始終,因此也可以說是一個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我們之所以說它是一次文化的回歸,不妨把孫悟空看作是香港文化縮影,而唐僧代表說教意味很濃的大陸文化。香港本地文化是大陸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相互融合生成的帶殖民地色彩的文化,一方面,大陸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母體,另一方面,香港文化受海外文化的影響比較深。難免與大陸文化有矛盾與衝突之處。香港文化一直缺乏歸屬感,在它回歸大陸的前夕,渴望得到文化認同的心理是不言而喻的。在影片中表現為孫悟空與唐僧先分後合的經過。這種寓意是顯而易見的。
《大話西遊》的三個主題:愛情、道德、人生價值。正是因為以輕鬆、幽默、無厘頭的手法表現了重大的人生主題,才賦予了這部電影更高的品味。
首先說愛情的主題,前世的孫悟空是無法無天的妖精,和《西遊記》里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一樣。他不服從任何權威,打傷紫霞仙子、強搶月光寶盒。不但不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反而把唐僧獻給牛魔王當禮物,為的是和牛魔王的妹妹香香結婚。忙裡偷閒,孫悟空還勾引了牛魔王的老婆,並且欺騙了白骨精的感情。作為妖精的孫悟空眼裡根本沒有「忠誠」啊、「唯一」啊的這些概念,從而不受任何規則的約束,在愛情方面也是如此。這就是道德秩序尚未建立的蒙昧時代的特徵。轉世為凡人至尊寶的孫悟空先後與白骨精、紫霞仙子、青霞產生感情糾葛。儘管這時候的至尊寶依然是謊話連篇,但是對待愛情的態度無疑還是有底線的,是受制於人間的規則的。當至尊寶遇到白晶晶並被她吸引後,對這段愛情表現了相當程度的忠誠。以致於被道德上的責任蒙蔽了眼睛,愛上紫霞仙子而不自覺。
孫悟空被觀音菩薩消滅後,轉世做了強盜頭目至尊寶。又與到這裡來找轉世孫悟空的白晶晶相愛,一番糾葛,至尊寶愛上了白晶晶。一直為挽救白晶晶的生命奔波,直到利用月光寶盒穿越錯了年代,遇到紫霞仙子。在這個時空段里,他又陰差陽錯的愛上了紫霞仙子。他這個凡人,在茫然無知中周旋於眾妖精和神仙還有唐僧之間。最後遇到春三十娘被殺死,從而重新選擇是不是去做孫悟空。
《大話西遊》裡面討論的愛情問題有好幾個方面,除了忠誠的問題,還有感情和感官問題哪一個重要的問題,比如香香利用移形換影大法把青霞變成了豬八戒。至尊寶就難以接受。還有道德和人的內心感情到底應該哪一個重要的問題。在這部劇中,作者無疑傾向於後者。也就是說,感情至上主義。
《大話西遊》裡面的道具,一是月光寶盒,二是移形換影大法,還有催情大法等。都是神話世界裡的東西,藉助於它們來完成人世間不能完成的願望。作者也正是藉助於它們來表現思想看法。神仙所具有的特殊能力有助於作者表現他的主題。白晶晶和紫霞先後鑽到至尊寶的心臟,方便的看到了至尊寶的內心世界。所以才先後出走。給真正的愛情讓出位置。而在現實的世界裡,我們能怎麼面對自己的內心呢?或者怎麼向別人表達我們的內心世界呢?當然,神仙也非無所不能,春三十娘的「催情大法」卻使自己愛上了讓人生厭的二當家,生出了轉世唐僧,無疑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了。
那麼月光寶盒的作用是什麼呢?是一副後悔藥。在現實的世界,人們當然不能回到從前。一句俗話說的好,「世上沒用賣後悔藥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個神話故事裡,故事的主人公得到了世人夢寐以求的後悔藥——月光寶盒。藉助於它的力量,人們能回到從前,把不如人意的選擇從新來過。最終通過孫悟空多次利用月光寶盒穿梭時空的經歷我們證實了這樣一個道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完滿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即使我們有機會重新來過。最後依然得到了陰差陽錯的結果,不能擺脫人世間的無奈。那麼如何擺脫這人世間的苦惱呢?只能是從主觀上超脫,而超脫的辦法就是西天的真經。使痴頑的世人得到最終的解脫。這就是孫悟空大徹大悟,決心跟隨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根本原因。
《大話西遊》的三個場景轉換,琵琶洞-水簾洞-菩提洞,揭示了人生的三世轉換和世界發展的三個階段-野蠻時代-世俗時代-理性時代。
在本劇的最後,孫悟空打死了牛魔王。「這個世界從此沒有妖怪了。」(菩提老祖的轉世-水簾洞導遊語)。一個有秩序的清平的時代到來了,人人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二當家的轉世考上了狀元,瞎子當了他的隨從。而心狠手辣的春三十娘、白骨精成了他的夫人,並且在貧困中堅守,靠磨豆腐支持自己的相公讀書,可以說是賢德的表率。當了苦行僧的孫悟空豈無感慨?當他看到轉世的純情的紫霞仙子又陷入感情糾葛的苦惱當中,他心中的世俗的感情又被點燃了。他用神仙手段幫助紫霞仙子完成了心願,也幫作者點明了感情至上的愛情主題。但是曾經是當事人的孫悟空卻只能置身事外了。畢竟,人生的選擇只有一個。在這個世界上,當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歸宿,實現了人生的價值。那麼作為在路上的苦行僧孫悟空的價值體現在那裡呢?雖然這個世界太平了,有秩序了,人人可以通過努力實現價值了。但人生的苦惱並沒有徹底解決,所以孫悟空他們還要繼續求索。並且唐僧也不那麼囉嗦討厭了。
在得到短暫的世俗幸福的人們眼裡,苦行僧的崇高追求卻是難以理解的,人生境況卻是狼狽的。(是吃飽了撐的)。所以最後,藉助於西洋武士的話:「我看他好像一條狗啊。」點明了這個主題。而孫悟空呢?在一陣低回感嘆之後,扔掉了象徵世俗追求香蕉皮,昂起頭,大踏步的走上了求取真經的路上了。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