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ris Tang

2011-02-08 22:46:55

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結構?


「卡梅隆負責革新電影技術,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結構。」
這句也許是豆瓣上最受追捧的一句話評論,實在讓我有些不解。

的確,《全面啟動》很優秀,但它的優秀之處,在於諾蘭的整套夢境理論、對潛意識的具象化、一些小細節的絕妙設置和穿插(比如「圖騰」、那段關於火車的對話),以及最重要的,對於現實與夢境之間界限的探討等等。加之造夢所用到的一系列紮實的科學理論,讓《全面啟動》擺脫了故弄玄虛,在哲學性方面上升到能與《駭客帝國》看齊的高度。
但是讓我們回到所謂電影結構(主要也就是敘事結構)的問題上來,在這方面《全面啟動》只能用一個中性詞義來概括,那就是平庸。電影敘事圍繞一次任務從籌備到進行到完成的時間順序來進行,其中穿插了兩段主要的倒敘,尋找齊藤的一段是為了製造首尾呼應的整體效果,反覆回憶主人公柯布妻子的橋段,則旨在通過層層剝離揭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甚至於幾個時間點在電影中都是平均分佈的)。

基本上,這已經是最簡單的電影結構了,電影學院的一般學生都能想得出來(能不能拍出來那是另外一回事),用影片中的情節來解釋,《全面啟動》的電影結構如同柯布最早讓艾里阿德妮繪製的迷宮,簡單得讓人一眼就能看穿,在懸疑氛圍的營造上,遠遠不及希區柯克,在結構精巧與多樣性上,無法達到阿莫多瓦的高度,而論及情節設置的連鎖反應,也根本不能比肩保羅·哈吉斯。
我不是說諾蘭技止於此,因為這裡有一個花絮,「攝影師華利 Pfister稱,華納公司曾希望Nolan把《Inception》拍成3D。但Nolan一口拒絶了,因為那會『干擾觀眾欣賞Inception的故事』」。在技術方面如此,那麼很有可能諾蘭在電影結構上做了同樣的事情——他在化繁為簡,他的電影很酷,就好像蘋果公司的產品,但並不復雜(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是這樣),因為迷宮從來都不是越複雜越好。

基於現代的電影理論,電影結構是由不同的要素、方面、層次和形態構成的複雜系統,而且它是動態的系統,絕不等同於情節結構,但作為一部必須令大部份觀眾讀懂的商業片,《全面啟動》絕不會以藝術電影的角度,從純粹的電影理論出發來刻意探索電影結構的複雜性,因此它的電影結構仍然在很大部份上等同於敘事結構。影片從頭到尾幾乎就沒讓觀眾產生過任何懸念,柯布最後尋找的人是誰,任務會不會成功,柯布和妻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聰明的觀眾基本上都能猜得八九不離十,因此所謂的「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結構」,更像是為了讚揚而讚揚的空話,因為《全面啟動》的重心根!本!就!不!是!電!影!結!構!
我還會不會給諾蘭的電影打高分?會!因為他的電影夠好看。我曾經折服於《黑暗騎士》節奏把控和小醜的精彩表演,到了《全面啟動》,導演的整體掌控能力更是叫人嘆服,Nolan在電影裡思考的問題可能許多聰明人早就思考過,不過能梳理得這麼邏輯嚴密細節飽滿最終還能拍出來,還能拍得好看,實屬難得。得到評論和票房雙重認可的諾蘭肯定還有再創高峰的一天,迅速為他立傳繼而推上神壇,個人認為大可不必。神作、完美、空前絕後這些詞彙還是儘量少用,畢竟對於一部投資浩大的商業電影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好看」。

說點無關緊要的
1:最好玩的情節是夢境演員埃姆斯諷刺阿瑟行事古板沒有想像力,繼而在第一層夢境槍戰時掏出火箭炮教育阿瑟說「既然做夢不如做大一點」,Tom Hardy的精彩表演也讓埃姆斯成為影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
2:萬分無語的是,即使在這麼酷的一部電影裡,小清新的Joseph Gordon-Levitt還是和小清新的愛倫 Page接吻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