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休三誒

2011-02-09 04:20:03

非常好的災難片——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


每看一次「後天」都有不同的感受,今晚更加。在空閒時間聽到家人們在討論大家從圖書館撤離的那一幕「狗都沒逃,人逃什麼……」挨,這話點醒了我,說得太好了。如此說來這裡做的是天衣無縫。最開始還以為它的角色和那本古蘭經版聖經一樣,只是為了表現我們人類的某些品質。沒想到還有另一個作用——暗示劇情。
可能導演編劇都沒有想到——狗的感覺比人類發達,特別是對於災難來說
關於這想插入個題外話,有幾種情況會使電影觸動觀眾的心靈:1.優秀的電影優秀的觀眾2.不優秀的電影優秀的觀眾3.優秀的電影不優秀的觀眾
第一種情況,不用說,共鳴
第二種情況,就像剛剛那樣,也許電影並沒有那種意思但觀眾體會到了
第三種情況,不優秀的觀眾處在優秀的電影環境下,或多或少會受到觸動,也還可以勉強的納入這個行列吧。
還有一種情況也說下:惡劣的電影碰上惡劣的觀眾,自然也還是共鳴.好比一群惡棍暴力分子一看」電鋸驚魂」中血腥暴力的部份就歡呼雀躍,其他的劇情就覺索然無味
好了,再想說點:聽說2012世界末日,現在去養只寵物吧,果斷吶,救命用的.到時候可能會價格暴漲啊,呵呵.
言歸正傳,既然聊到電影場景,就再聊一個本電影陽光場景的處理——專業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電影開頭是北極,選用一個超大廣角,將陽光和冰面完全包容下來,令我感嘆。除了這個,幾乎在電影的其他部份都很少有陽光,基本是灰濛濛的。最後人們躲過最嚴重的災難,太陽再次升起時,心情豁然開朗。這久違的陽光就是新的希望啊,只要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問題,人類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這電影還有一個立意便是危機感——不僅是對自然災害來說,在生活中其他事情也應該如此。其實我更喜歡用另一個表達——動力。危機感會引發兩種情況:1.迴避2.面對 針對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危機感就是動力,只是後者更容易被大家所喜歡吧
下面想聊聊電影傳授的科學知識。所有的災難片都有一個科學解釋,但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最為真實也最可能發生。2012世界末日說是太陽的活動會導致地球磁極顛倒從而引發一系列災難,不可否認,也有可信性。 「後天」中的理論則是:北極冰的融化會導致海洋鹽淡水比失衡,從而阻斷暖流,引發各種驟變。按常理來說如果僅僅由於溫室效應引發的冰融化是不會造成如此破壞的。因為能量是遞減的。但溫室效應在這裡只是起催化劑的作用,而不是能量源動力,依舊是太陽。還有關於北半球歐洲北部、西伯利亞地區、加拿大颶風的形成也是由暖流被阻止,形成大的氣壓差造成的,就像熱帶颶風北移了。一切都是那麼合理那麼真實
最後想講講電影的國際風格:有一路劇情在電影中顯然有中國范——醫生照顧病人。這裡就不多說了。還有就是無畏的美國式救援精神,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的,從新聞電影中到處都有這種美國式救援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電影,值得一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