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ERT
2011-02-09 21:29:41
走不出的宮牆
終於把電影The Last Emperor 看完,覺得應該寫點東西。
這部電影是由外國導演,中國演員合作完成。個中故事情節據說是較為真實,從場景和感覺來看,據我有限的文史知識判斷,我覺得真實度應該還是蠻高的。
它不像如今一些冠著央視大劇的名稱,卻有點戲說歷史,美化歷史場景的歷史劇。在裡面看不到《鐵齒銅牙紀曉嵐》的輕鬆的君臣關係,《還珠》裡面詼諧的宮中趣事。裡面的皇宮高牆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一種森嚴恐怖的等級制度蘊涵在一磚一瓦中。厚、重、高、大,處處彰顯著皇家的尊嚴,給人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
這部電影猶如一部小說,採取的是兩條線索交叉進行,一條是溥儀在獄中被改造的過程,一條是他自登基到滿洲國滅亡的時期。在獄中的生活和他被特赦後的生活場景正是新中國時期。真正反映這個年代的電視劇在當今中國還是很少的,如果有,也並沒有最生動地體現那個年代最突出的特點。這部電影我感覺它有做到,根據是我從王小波小說中了解的那個年代的整體感覺。那是一個簡單,充滿激情,但又有一些愚昧的年代,所有人都很幸福,有著像對宗教一樣狂熱的激情,但很少獨立思考的人。這種幸福也許來自於不必思考,及高度的社會認同感和清晰的目標,處於整齊劃一的社會,不必選擇,也不能選擇。那不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也註定是一個不會有更好的進步和失去自我調整能力的世界。因為沒有人思考,沒有人敢思考。改變只能來自領導者。這是那個年代的悲劇,為了保持高度統一性,不同的思想只能被消滅,無論這種思想是存在人腦里還是書上。而利器正是紅衛兵。社會應該是包容的,多元的,而單純的,絕對的,一定是可怕的。
電影中的一個悲劇性人物就是溥儀。溥儀心中永遠有一座高高的宮牆,他永遠都走不出去。他是帝國的一個像徵,他作為一個符號,永遠得留在宮牆之內。幼年時,因為天性使然,他渴望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高高的宮牆永遠把他拒於門外。甚至當他的奶媽被送出宮時,他不斷追著轎子跑,無論如何歇斯底里,最後留給他的都是無法跨越的宮牆。當這堵宮牆終於被共和國拆掉的時候,那堵心中的宮牆卻永遠留在心裡。他已經走不出了。他失去了皇位,他卻又渴望恢復帝制,光復清朝。因為,那堵牆在他心中,讓他永遠走不出那個已經破滅了的帝王夢。
故事的最後,我不知道他最終有沒有走出,但我知道他認識到他的行為導致了多少中國人為之受罪,他最後是為之懺悔的。他不再逃避責任,而是勇敢坦白,承擔責任。他認為做錯事的人就應該承擔錯誤。到最後,他又蒙了。因為他看到那個正直的監獄長被紅衛兵拉了出去遊街。也許他心中想問:怎麼沒做錯事的人也成了罪人?新舊時代彷彿又交織在一起。這是那個時代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