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麥克邁:超能壞蛋--Megamind

超级大坏蛋/ 麦克迈:超能坏蛋(台) / 毛百万(港) / 思维大师 / 智力怪师 / 智者 / 超级反派

7.3 / 298,102人    95分鐘

導演: 湯姆麥葛瑞斯
編劇: Alan J. Schoolcraft Brent Simons
演員: 布萊德彼特 威爾法洛 喬納希爾 蒂娜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nneBoleyn

2011-02-10 01:41:33

比雙胞胎兄弟《卑鄙的我》差一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和《卑鄙的我》同一年出品的,主角身份性格太相似了,都是「超級大壞蛋」,都用高科技手段為非作歹,養著一群電子寵物,洋洋自得又任意妄為的生活,甚至手底下還多養著一批高科技製造出來的孩兒們。這不就是翻版的美猴王以及他手下的孩兒們嘛。
   只是我覺得這部動畫片比《卑鄙的我》差那麼一截,到底差哪兒呢?或許是立意不同。雖然同是主人公對自我存在的困惑和迷惘,前期認定自己是大壞蛋,後期同樣因為有女性角色不經意闖入自己生活從而改變了自己,發現了自我真實內在的本性,回歸了本真,找回了失落依舊的人生方向,回到最初的原點。
    只是此片將這一切的錯誤設置為惡劣出生環境的影響、從小在學校唄優秀同學的欺負,而拯救者女性角色設置為戀人。而《卑鄙的我》設定主角變壞的根源,也是童年陰影和出生環境,但換成了母親的冷漠,孩子拼命做出各種成績,卻得不到來自大人的一點注意和關愛,成長中缺乏健康的價值觀教育這一點《卑鄙的我》刻畫的要生動貼切的多,或許讓觀眾們更有代入感吧。相對而言《超級大壞蛋》對人物個性缺點弱點的形成則要單薄的多。
    而《卑鄙的我》最後變成好人,其起到關鍵作用的女性角色,變成了3個孤兒院小女孩,她們或者有個性主見或者純真可愛,或者酷酷的小叛逆,男主角本出於利用的惡意收養她們,但在相處中,無意中卻扮演了一個好爸爸角色,這也是潛意識彌補自己童年缺失父母關愛的遺憾,而自己老媽也因為這一變化跟著變化,變成了男主角一直期待的形象。
   再看故事的結尾,《超級大壞蛋》設置的是大壞蛋變成大英雄,受到世人的敬仰也收穫了愛情,感覺好俗套,原來編劇費那麼大勁兒刻畫的主角內心只是個自卑搗蛋鬼,做一切只是想得到世人的關注,內心一直羨慕並嫉妒的大俠,並且有機會就擺脫原來的自我,迫不及待的加冕成為新一代的大俠~~這,這結局和孫悟空最後成佛不是一樣嗎?雖然獲得了主流社會的認同,洗白了過去的黑底,但也不再是那個桀驁灑脫的美猴王了,個性被磨平,表情不再青春張揚,舉手投資間都要符合自己大俠的身份。
    而《卑鄙的我》的結尾設定的是,主角發現自己原先計劃的錯誤,意識的缺憾,及時修正,並且勇敢的救出了那3個改變自己的小p孩,甚至結尾時自己寫了本睡前童話故事書,念給孩子們聽,告訴他們自己以前是一匹孤獨的獨角獸,3個小p孩的出現,讓自己不再孤獨,有了家人。這簡單的家庭倫理溫情的結局,在立意上俺覺得要比《炒雞大壞蛋》高明,壞人不是摒棄了過去的自己,而是接納了過去,同時找到了一直被壓抑的慾望---對美好家庭生活的嚮往,對父母子女之間健康溫和的愛的渴望。雖然也是源於自幼愛的缺失、自卑和被傷害的自尊,而造成的壓抑,但這一救贖建立在寬恕認同自我的基礎上。
    愛一個人,不僅僅是愛他的優點他的美好之處,同時也是接納他的不足,對別人如此,對自身也如此。無法接納真實的自我,也就無法成為自己,縱然取得了世人的喜愛、尊敬,了不起的成就,但你依然會是那個受外界價值觀擺佈的傀儡,還是沒有自我意識,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假如世人、你愛的人、你在乎的人再次誤會你、離開你了,又該怎麼辦?
   什麼是真正的英雄?上天入地不所不能,懲惡揚善、幫助老幼,那只是一個傳說,大俠裡面的某一個特例而已。真正的英雄,是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尊重他人,以健康友善的方式關愛朋友親人,哪怕你只是在遊樂場給孩子贏到一個他們喜愛的玩具,哪怕你只是每天孩子睡前給他們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親親他們,告訴他們不用害怕黑夜,因為爹媽雖然不能到夢裡陪你,但依然深愛著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