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麻豆 | 由也

2011-02-15 01:28:40

極端衝突中的完美演繹


喜歡整部作品故事情節的完整、表現手法的細膩:把美與醜、黑與白、男與女、禁慾和放蕩、緊與松等等處於極端的電影元素,它們的背景、條件、發展過程,展現得自然而緊湊,讓人感受到非常狡黠雅緻的張力。
我心目中一部堪稱優秀的作品應該具備下面的條件:

(1)還是要圍繞一種主流精神。比如,《黑天鵝》中宣揚的一種藝術精神,芭蕾角色完美的塑造不僅僅在於芭蕾舞技巧、走位、每個動作細節要做到的精確,更重要的是舞者對於情感上的投入與詮釋。充滿了情感詮釋的角色演繹,才能通過精準的芭蕾技巧,以肢體語言的形式,感染有距離的觀眾。再比如《鋼琴家》,它描述了猶太鋼琴家,在二戰的德國佔領區,為了求生而忍受屈辱、妥協的遭遇,人性善良的一面是相通的,音樂的感染力是跨越政治、軍事衝突的禁錮而相通的。現實的殘酷涼麵、非人道的壓迫、不公正的待遇,都只會通過電影的情節和畫面,音樂的加強或渲染,在觀眾的心理產生對本身觀念的再肯定,從而在反作用力的彈壓下,被影片的角色的命運或劇情的發展所吸引。因此,如何讓觀眾自始至終地投入(開始的鋪墊熱身部份,不宜太長)、入戲;

(2) 劇情有一定的複雜度,情節帶有一定的迴旋。比如,《阿凡達》、《沉默的羔羊》。

(3) 主角的出色表演,包括肢體語言和情感投入。比如,《鋼琴家》、《辛德勒的名單》、《卡薩布蘭卡》、《飄》

(4) 高潮部份能有足夠的劇情累積,能調動觀眾的情緒,比如,《黑天鵝》臨近結束,當尼娜拿開堵在門縫邊的毛巾,發現沒有血跡,屋裡也沒有利麗的屍首,突然間,我們都好奇起來,尼娜拿碎玻璃插入腹部的場景倒底是怎麼回事呢?直到尼娜的腹部滲出了血跡,我又自然想到,下場的「天鵝之死」,她能不能堅持跳完?還是會想前段那樣怯場出錯,還是會在跳不完,死在台上?音樂是熟悉急驟的,尼娜出場了,她在配舞者間旋轉著,隨著山崖的出現,她衝上去了,像排練那樣,看看王子、看看魔鬼,最後看看觀眾(她媽媽含著淚的特寫),縱身跳了下去,然後才是腹部撕裂的血跡,她喃喃地說「完美、完美」,死前的一片白作為全片的結局。。。

講到這裡,我想起尼娜背後的抓痕。正常的推理而言,一個芭蕾舞演員,如果背後有抓痕,無論穿練習服還是演出服,都會被外人看見的。可是,似乎只有尼娜和母親對背後的抓痕有反映,我在想,這可能是導演意欲揭示尼娜因精神分裂而產生的幻覺的電影表現手法,就跟最後腹部的血跡一樣,可能不是真的,否則,尼娜能完成首場表演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導演顯然沒讓身為觀眾的,以一般的推理來追究倒底有沒有自傷,只要明白尼娜的精神狀況,完全被黑白天鵝的角色轉換,完全被現實和虛幻的刺激所激發就對了。

(5) 超現實的情節還是在觀眾能接受的範圍里。用這點來衡量,我覺得老戲骨安東尼的新片《The Rite》就沒有《沉默的羔羊》來得好。《黑天鵝》里,超現實的部份其實挺多的,關鍵它沒有強到讓我不明白來龍去脈的地步,看似不合理之處,只要用感覺來理解,恐怕就對了。

(6) 帶點心理學的元素,經得起嘴嚼,或會心一笑。
(7) 帶點黑暗或灰色的元素,這樣比較真實。
(8) 帶點智慧的挑戰,就是等看完片子,我有買DVD來收藏的衝動,或者想看第2遍的衝動,經得起品味。
(9) 帶點英雄主義的元素,俊男美女的消費,時尚服飾或生活方式的元素。

看了一些評論,補充幾點:

母親的角色是成就尼娜本色白天鵝的推手。作為一名舞者,母親在28歲時,一時「放蕩」生下了尼娜,從此無緣沖頂舞者的高峰,因此,她對尼娜的「控制」是十分嚴格的,對女兒的觀察是十分細緻的,如背上的抓痕(應該是尼娜在晚上睡覺時自己抓的:可能出於白天訓練的緊張,或是是尼娜因某個舞蹈動作不完美而在睡夢中下意識般在睡夢中聯繫,也是尼娜精神狀況不正常的表象證明),這雖然成就了尼娜成為公司扮演白天鵝的不二人選,也把家變成了尼娜沒辦法放鬆的另一個壓力之源。

貝絲,「老」一代過氣舞者。她一定是十分努力的,給尼娜這輩人樹立了榜樣,她未必輸在技巧、經驗、諳熟遊戲規則上,輸在年齡和缺乏新鮮感上,也輸在經驗、諳熟遊戲規則上。她不再給人過目不忘的印象,穿得黑黑的,化著濃妝,抽菸,聲音低沉、沙啞(貝絲時代的劇目不是《天鵝湖》,不排除為了體驗貝絲時代的劇目人物的魂而影響了現實生活的貝絲),被尼娜替代後,出了車禍,那條腿、腿上深深的裂痕,讓人無論如何再無法跟舞台上輕盈的芭蕾舞者聯繫到一起了。影片裡也出現過氣的老舞者的鏡頭,作為練習場上的輔導舞者:雙臂骨感的上下舞動,背上因長期練習積累的密密皺紋。貝絲呢,一場車禍造成的殘廢,使她永遠離開了芭蕾(尼娜在首演前去醫院還她從貝絲那裡偷的東西。貝絲背對著門,頭低低著、頹廢著、絕望著,當看見尼娜退回的、自己曾經使用過的東西,她怒了,拼命地刺著自己,芭蕾皇后貝絲「死」了!
尼娜曾經崇拜過貝絲:在貝絲仍在首席的時候,她曾經以芳廷50歲還在跳來表示對貝絲舞技的佩服,尼娜還偷貝絲的東西(有口紅、小刀。。。),直到自己的《天鵝湖》快公演前,尼娜還回了從貝絲哪裡偷的東西,這不僅是跟過氣舞者的告別,也是從心理上與前任芭蕾舞后的訣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