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奇爱博士/密码114(港)/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8.3 / 519,899人    95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Peter George (Ⅲ) 史丹利庫伯力克
演員: 彼德謝勒 喬治史考特 史特林‧海登 Keenan Wyn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本賴克

2011-02-15 04:51:00

我是如何學會停止焦慮並愛上炸彈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奇愛博士》講述了一個由理性導致的瘋狂是如何將世界毀滅的荒誕喜劇故事。
        影片的全名叫做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即《奇愛博士,或者我是如何學會停止焦慮並愛上炸彈的》,這就是它的唯一的名,而不是像一般媒體上介紹的「《奇愛博士》又名《我是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的》」。之所以在此特別聲明,是因為這個名字是一個整體,「奇愛博士」點明了整個電影的靈魂,「我是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的」則是對電影內容的完美詮釋。
        Dr.Strangelove,奇愛博士。奇愛博士奇怪的愛,喜愛戰爭和破壞。
        乍看起來,這可能是對strangelove比較合理的解釋。影片中的奇愛博士,彷彿對戰爭有一種病態的喜愛,當蘇聯方面透露其足以毀滅世界的裝置將要啟動時,他顯示出難以抑制的興奮,而當眾人以為危機解除而歡呼雀躍時,他又獨自一人縮在陰影中,顯示出平靜的失望,又好像在耐心等待,而最終當世界將確定無誤將被毀滅時,他的臉上終於大放異彩,繪聲繪色地開始描述起倖存者將在地下進行的核時代生活,他的右手也掙脫了他的掌控,兩次不受控制地行起了納粹禮,而在影片的最後,他竟奇蹟般從輪椅上站了起來,高呼:「元首,我可以走了!」
        我們似乎可以就此簡單地將奇愛博士詮釋為潛伏在美國高層伺機待發的納粹毀滅狂人,但對他的名字,Strangelove,也即影片的名字,卻有必要再深究一番,到底這個「愛」指的是什麼?
        想明白奇愛博士的愛,就要先弄懂,我到底是如何學會停止焦慮並愛上炸彈的?
        
        首先,焦慮從何而來
        卻說1960年代冷戰突然加劇,美蘇兩國瘋狂進行核軍備競賽,而競賽的核心宗旨就是向對方進行威懾。什麼是「威懾」?奇愛博士在影片最後是這麼說的:「威懾是一種讓敵人在發動進攻時產生內心恐懼感的藝術。」威懾是門藝術,它的目的就是讓敵人感到害怕,就是讓敵人知道,如果你敢打我,我就進行瘋狂的報復,最終結果是大家一起完蛋。
        美國政府的威懾方法是在世界各地都有裝載核武器的飛機晝夜飛行,它們裝載的核打擊力量足以使蘇聯徹底癱瘓以達到報復的目的。而蘇聯為了省錢,乾脆建立了一套足以毀滅世界的裝置,只要蘇聯遭到核攻擊,裝置就自動啟動,整個地球上的生物都一起完蛋。
        但威懾這門藝術有一個終極大BUG,它只在戰爭開始前有防止戰爭發生的作用,如果戰爭真的發生,整套報復機制都毫無意義,大家都死光光了,誰又是得利者呢?但想要使威懾能起作用,就又不得不保證整套報復機制能順利發揮功效,這樣才能威懾到敵人,所以蘇聯才將其完全交給機器來控制。這是一個邏輯怪圈,最終能推出的就是由理性導致的瘋狂。
        本片上映於1964年,而在十年後,即1974年,蘇聯啟動了Perimeter計劃,建立了一個後來被稱為末日系統的預警系統,其目的是在北約核突襲中,當政府決策層和軍隊高級指揮層均被消滅、國家已失去大腦的情況下,仍具備啟動核反擊的能力。當系統做出反擊的判斷時,將由控制室內一名值班人員啟動核反擊。此時,這名值班人員將是毀滅的最後一道屏障,如果他按下啟動反擊的按鈕,北美大陸在半個小時後將成為生命的地獄,隨之而來的核冬天將是整個人類的末日。那一時刻,全人類的命運都掌握在這名小小的值班員手中。
        整個冷戰時期,每個人的頭頂上都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不得不佩服庫布里克的遠見卓識,怪不得美國國際安全及軍情分析大腕約翰•派克曾說:「關於核戰略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從《奇愛博士》學到。」該片也成為大學國際政治與核戰略研究的教科書內容。
        該片雖然直接表達的是對這個冷戰的焦慮和批判,但其最終是要揭露戰爭的荒誕性。美國某空軍基地司令就因為自己性功能失常而懷疑這是蘇聯某個陰謀的結果而發動對蘇聯的核打擊;美國總統謹慎地給蘇聯總理打電話來解釋這是一場誤會,而對方卻是在妓院裡接的電話,而且還喝醉了,於是一國總統與一國總理之間的對話成了百姓間的嘮家常,甚至比春晚的相聲還有趣;司令的副官好不容易破解了與飛機聯絡的密碼卻因為身上沒錢而打不起給總統的電話,最後不得不從自動販賣機里偷錢,期間還被人威脅「如果你找不到總統,我將把你交給可口可樂公司制裁」;裝有核彈的飛機歷盡千難萬險,終於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務,所有人都以為自己將得到嘉獎,卻不知已成了人類的罪人;機長亢奮地騎著核彈落向目標時,他的西部牛仔精神終於得以表現,那一刻,世界毀滅之幕由他拉開,而他卻覺得自己是個英雄……
        克利門楚說:「戰爭太重要,不能將它交給將軍們。」影片中的司令說:「戰爭太重要,不能將它交給政客們。」而庫布里克想說的是「戰爭太重要,不能將它交給人類。」
        
        下面可以具體得談談焦慮了。(警告:以下內容涉及成人內容,敏感讀者請繞行)
        幾乎所有觀眾稍加聯想,就會發現片中幾乎無處不在的性暗示,例如片初的兩飛機加油時的拍攝角度和柔意綿綿的配樂歌曲《請再溫柔一些》,還有機長跨下的核彈,是個明白無誤的勃起象徵,而且對本片稍加搜索,就會發現片中每個人的名字都赤裸裸地指向某個名詞,還有很多其他細節,能否發現就看各自的聯繫水平了。
        那麼,現在有兩種可能,一,庫布里克是個變態的色情狂,二,這些性暗示都有所指。我選二。
        冷戰帶給當時人們的焦慮是我們現在所想像不到的,(即使當時的中國人也感受不到,因為國內實行消息封鎖,所有人都異常樂觀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庫布里克將這種焦慮投射到了性上來,並借司令之口表達了出來「巨大的疲憊感,隨之是空無的感覺」「女人們一直追逐生命之髓,女人們靠近我,我不會躲開她們,但我拒絕給她們生命之髓」可以想見,司令一直憋著自己的慾望和「精髓」,長期的腫脹難忍使他產生了深深的焦慮,這與冷戰中的美國是何其相似。終於,他釋放了自己的焦慮,發出了攻擊指令,嘴裡的雪茄(聯想)高高的崛起。好色的將軍在作戰室裡接到秘書兼情人充滿愛意的電話時,也是一臉的焦慮,他不住的解釋「我很想,寶貝,但我現在不能。」而那個騎著炸彈的機長,他是多麼的亢奮,多麼的歡快,他右手揮舞著牛仔帽,左手緊緊抓住跨下的炸彈,臉上的神情彷彿在驕傲地吶喊:「我勃起了!我擺脫了壓抑,我終於勃起了!看,這麼大!」而最後當奇愛博士興奮而嚴謹地描述在地下避難的生活狀態時,指出男女比例應該定位1:10,所有人的臉上都大放異彩,而將軍的眼神更是表達了這種渴望,彷彿每個人都在說「上帝啊,我們期盼的就是這個。」
        於是,整部影片就有了一個性壓抑——性釋放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是奇愛博士帶來的,他為性功能障礙的人帶來了正常或者說是瘋狂的性愛,為處於焦慮中的人們帶來了終極解脫——愛上炸彈,讓戰爭爆發,就再也沒有焦慮了。
        這就是奇愛博士帶來的愛,給全人類的愛,奇怪而又理性的愛。
        這就是奇愛的含義,影片到了這裡,終於露出喜劇表面下的鬼魅與驚悚來了。
        
        一些雜七雜八
        《奇愛博士》是一部荒誕喜劇片,它最大的特色在於影片中沒有任何一個角色是荒誕的,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用來表現喜劇的,每一個演員的表演都有板有眼,毫無做作搞怪之感。影片中的荒誕,完全是出自人類自身的荒誕。而這種喜劇,才叫做喜劇,現在香港經常拍的那種不叫喜劇,而叫鬧劇,玩得還是星爺上個世紀玩剩下的。
        關於奇愛博士不聽話的右手,這種癥狀並不是導演為了刻意表現什麼而捏造出來的癥狀,這種病例叫做異手症,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百度。
        今天是情人節,筆者卻寫了一個1964年老片的影評,似乎有些不合時宜,我只能說,這是個巧合。但其中大談的成人內容,是為節日掃興了還是助興了,就不管筆者的事了。
        相信我,我只是個善良的光棍。

---------------------------------------------------------------------
ps:本文部份內容參考了西夏大神的影評,還有劉慈欣《三體三》的相關內容,在此不特別標明,看過的很容易就能發現,沒看過的也不會特意去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