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英國人在紐約--An Englishman in New York

英国人在纽约/英国人在纽约

7.2 / 1,591人    75分鐘 | Argentina:74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Germany:74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

導演: Richard Laxton
編劇: Brian Fillis
演員: 約翰赫特 丹尼斯奧黑爾 喬納森塔克 辛西亞尼克森 史伍西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awiel

2011-02-16 23:37:28

衰老


變老的過程是慢慢失去能力(disabled, disempowered)的過程,而在這樣的無力下,孤獨顯得無比可怕。

這部電影對於衰老這個話題,無比誠實。Quentin Crisp慢慢的變老了,他的王爾德式的俏皮話似乎也要用盡了(事實上他關於「真正的男人不會喜歡同性」的論斷是如此的不符合我們這個時代,以致於我剛聽到的時候幾乎要被激怒了),他錯誤的判斷著時代,去錯誤的地方,說著會激怒別人,甚至傷害別人感情的話:簡單的說,他與時代脫節了。

如果這部電影講述一個老人如何努力學習新的技術和流行文化,最終在時間面前立於不敗之地,那就太假了。好在有Philip Steele的出現,讓一切變得可以接受——是的,事情不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殘酷了。除了婚姻、子孫以及孤獨而無法自理之外,我們看到了別的衰老的可能性。

電影對於Philip Steele和Quentin Crisp的關係的處理,有很多父子關係的類比:因為Quentin Crisp而重新開始(I moved to 紐約, I started to live——似乎I started to live這句話前面往往都是I moved to 紐約/SF/LA);又因為他的混雜著自負和傲慢的自我保護而疏遠;再到簡單而必須的日常照顧,最終終於煽情的意識到原來「他現在是如此的依賴我了」。

Quentin Crisp叫出Philip的時候,我還是被感動到了。他是完全不經意的叫出他的名字的,他大概在心裡默默的這樣叫過。放下自己一直拿捏的style(limey politeness,那個直白的美國人說)對他來說也是不容易的,我想那一刻,他大概也放棄了自己的一貫立場,開始相信愛了。
Philip Steele告訴他他是如何的激勵過他也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一個人的故事感動過你,讓你覺得我也可以像他一樣,他的勇氣可以給你勇氣,這樣的激勵在同志社群里相當重要,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的各種可能性,想去出於理想主義作出點改變(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可以說這樣的激勵對於同志的社群和文化是最重要的正面力量之一。這是很多人做社群活動/運動的原初的動力。(同時,同志社群的邊緣化位置是重要的反面力量,對處境的反抗也是一個重要的動力。)

我的朋友們設想過一個「彩虹養老院」,那將是一個充滿了友愛和相互激勵的社群,在那裡,老去的同志們並不抗拒時間,他們在朋友和/或愛人的理解和愛的幫助下,邁出艱難的那一步:接受生命的節奏,面對真實的衰老,在身體失去健康和力量的時候,還能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思維和心靈。

(波伏瓦1970年寫了The Coming of Age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855709/ 我很想抽空讀一下)

一些影片相關的資訊

1)扮演Quentin Crisp的John Hurt,曾在1984年拍攝的《1984》中演溫斯頓(也曾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裡面演奧利凡德先生,也曾在BBC Wales魔幻電視劇Merlin中給那頭龍配音……);

2)扮演Arcade的Cynthia Nixon,是電視劇Sex and City中Miranda的扮演者,其本人是公開的女同志;

3)那部Quentin Crisp回英國拍的電影,正是Tilda 史雲頓那部1992年的Orlando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1895/),原著維吉尼亞 Woolf,Quentin Crisp(http://movie.douban.com/celebrity/1014452/)在其中扮演伊莉莎白一世;

4)片尾曲,也是影片名字的來源,是英國歌手Sting1987年的一首歌An Englishman in 紐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xQwiX8igWE/).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