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1-02-27 12:06:19

『黑天鵝』一週目解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黑天鵝到底是講什麼的啊?
──嗯,從前有一個女孩,她想成為她自己,結果失敗了,然後她死了。

如果你問我黑天鵝到底講的是什麼,答案如上。《黑天鵝》整部電影都是Nina的獨舞,也是她的悲劇。但這部電影亦止於此──一個人的悲劇,再無其他。

0.《天鵝湖》芭蕾舞本身。
作為整個電影背景的《天鵝湖》其實講述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原型神話:王子(亞當)被白天鵝(夏娃)所吸引,但在陰差陽錯之下為白天鵝的孿生姊妹黑天鵝(莉莉斯)所引誘。引誘若是失敗,那麼這個故事就是創世紀裡的亞當夏娃創世。引誘若是成功,那麼故事將成為悲劇《天鵝湖》。
在整個神話中沒有什麼好闡述的,一切都如同我們所體驗的那樣:對於一個女性來說,她身上既有聖潔的一面(夏娃)又有魅惑的一面(莉莉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問題是,她的哪一面是為人們所接受的、稱讚的,哪一面是為人們所唾棄的。在這裡答案非常清楚:對於Nina來說,她必須表現為乖乖女。在故事前期我們可以看到,Nina幾乎不施粉脂(好吧演員必須用的遮瑕粉除外……),以一種清純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她第一次抹上唇膏還是偷別人的,並非她所有。也就是說,一開始的Nina是以壓抑自己身為女性的妖艷而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她是那個白天鵝,在意識上已經徹底與黑天鵝斷絕了關係。

1.Nina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Nina是整部電影中唯一的角色。其他人都可以視作Nina的分身。如果你願意將《全面啟動》的理論套用到這裡來的話,其他人全部都是Nina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的象徵。甚至在最後,我們也可以理解為Nina本身並未死去,只是她的自我瓦解了而已。
影片的一開始是Nina的一段獨舞,除了燈光打在她身上,其餘的是一片黑暗,營造出一種指向內心的氛圍。她所跳的段落是白天鵝被擄走的段落,影片一開始她身著浪漫派芭蕾長裙,然而在獨舞結束後,我們可以看到她身著古典派芭蕾短裙。這種變化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剝奪:她原來是完整的、浪漫的、端莊的,然而一個惡靈使得她變得不再浪漫(從浪漫到古典)。這個鏡頭與之後的電影整個是呼應的。我們可以看到,在後來,Nina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使自己完整。
然後我們看到Nina的臥室:粉紅色,女孩子氣,明顯已經不是她這個年齡應該欣賞的幼稚審美。這亦是她心靈上尚未獨立的象徵,同時也點明了她與母親的關係:母親試圖控制她,讓她成為一個乖乖女,永遠的十二歲的孩子,而她也接受了這種控制,並且試圖使自己符合母親的期望(在吃蛋糕那一段落母女的關係尤為明顯),亦即,閹割掉自己身為女性的妖艷的、與性有關的一面。後來她母親又從某個地方拿出一個《天鵝湖》八音盒,這個八音盒本身便是機械的象徵。八音盒上有一個單腳站立著的舞者,更是Nina本人的寫照:她一直戰戰兢兢地讓自己符合母親的期望,讓自己成為一個乖乖女,壓抑其他所有與之無關的慾望。她上進、有野心、在乎成敗、追求完美,卻唯獨不介意自己是否在為自己活著。
之後與其他人相關的片段我將放後。這裡只講與Nina相關的重要的部份,其中一個是手淫。手淫本身是對異性的否定,然而放在Nina身上,則更像是對被壓得喘不過氣的自我的一種憐憫。她第一次手淫是在自己的臥室中──這裡從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完全私人的環境,在這種私人領域內,一個人是徹底自由的──然而當她漸入佳境時她卻看到自己的母親坐在旁邊睡得正香。這一幕已經淋漓盡致地刻畫出她母親對她的強硬幹涉,不留一絲一毫的隱秘,徹底的控制。之後第二次手淫是在浴缸中放滿水的環境下。水面是區分意識與潛意識的象徵,而在一開始她的手在水下游移,但她的頭依舊在水面上。後來她乾脆將自己的頭沉入水面下,也就是說,她允許自己的理智潛入潛意識。然而有人打擾了她:不是別人,正是她自我閹割掉的另一塊自己,那個像徵著妖媚、隨意、淫蕩、出格的自己。她依舊無法與這樣的自己言和,所以第二次手淫也以失敗告終。至於第三次──不知道算不算,是她在幻覺中與象徵莉莉斯的自己所交合,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融合。然而這種交合說到底也只是一場幻夢,這也預示了Nina最終的悲劇:淪陷。至於地鐵中那個痴漢(?)對她所做的淫猥手勢,則是徹徹底底地嘲諷:痴漢著黑衣──與Nina的純潔相對,撅起嘴唇讓人聯想到猩猩,手指不斷在私處擺弄。這是在羞辱Nina:她已經把自己閹割的如此徹底,以致於她的自我中已經沒有了任何動物性──或是溫暖的人性──的部份了。
第二個重要部份是指甲。指甲象徵的是攻擊性。Nina的指甲被母親剪掉,其實是像徵著母親想要打消Nina對自己的攻擊性。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剪掉的指甲最終還是會長回來。之後Nina也曾自己剪指甲,甚至偷了別人的銼刀,依舊只是想壓制自己的攻擊慾望。Nina經常撓後背,說明的是她對自己的極度不滿。與最終她在幻覺中長出黑色羽翼想對應,她撓後背,只是在象徵性地表達解放自我、回歸完整的自己、與莉莉斯的自己言和的願望。
關於Nina本人(或者說,是Nina的自我)說這麼多,剩下的則是關於Nina和Nina與其內心不同側面的分析。

2.Lily
Lily這個名字與Lilith(莉莉斯)的關係想必大家已經心知肚明。而Nina的名字則有小女孩、優雅之意。寫到這裡不得不說,整個劇組真是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
Nina第一次和Lily遇見是在地鐵上,這也是一個暗含象徵的場景。首先,地鐵是在地下,象徵著閾限之下的潛意識範疇。其次,地鐵連接著住處與工作場所,意味著Nina所在家裡無法排解的壓抑必然會被帶到她的工作中,亦即,她的芭蕾舞生涯之中。之後出現的是兩個舞者微妙的鏡像,暗示著她們其實真的是鏡像關係,互相為對方的殘缺片段。而之後兩個人如何對待被割捨的自己則又大相逕庭。Lily在面對Nina的略帶無理的指責時,先是驚訝,後來是誠懇地道歉。而在最終開演《天鵝湖》的時候,她亦不計舊仇新恨,大度而真誠地向Nina道賀。而Nina卻始終未做到如Lily一般的坦誠。她的自我容不下這個潛意識中揮之不去的自己,恨不得除之而後快,這種盲目最終導致了她的自我的崩潰,從頂點,從光芒四射的地方,跌落到不為人知的幕後。
同樣微妙的細節還有兩個人的裝束。Lily幾乎從電影的開始到結尾都是著妝的(像我這樣化妝廢柴也知道她至少畫了眼線,實在是太明顯了),而Nina則是一如既往的素顏(好吧,至少是淡得讓外行看不出來的妝)。化妝本身是為了誘惑,而這種差別亦無需贅言。
後來Nina與Lily泡吧,Nina需要藥物來讓自己放鬆,這從某個方面亦襯托出她平常是將自己拘束得如何嚴密。後來一個吧裡的男人問Nina:你是什麼?Nina的第一個回答是:我是個芭蕾舞演員。也就是說,在她心裡,叫做Nina的這個人,應該讓位於芭蕾舞演員這個職業。只有對職業偏執到相當程度的人,才會把職業放在個人之上;也只有沒有在為自己奮鬥的人,才會把職業當作自己的第一身份。之後Lily拉Nina去跳舞,閃爍的燈光是紅色與綠色。紅色代表血、生命,而綠色代表嫉妒。這種交替閃現的燈光本身也是對Nina內心的刻畫:一方面,她嚮往著生命與活力,另一方面,她嫉妒著能夠活得如此瀟灑的Lily。後來在首映的舞台上,只有紅色的燈光等著她上台,沒有綠色,一方面是因為她已經把Lily趕下台了,另一方面則是預示著這場演出將會耗盡她所能用的所有生命力──如果她還學不會接納自己的另一面的話。
以一言而蔽之,Lily象徵的是Nina的另一面,縱情歡謔、妖冶迷人的一面,這種側面是Nina所竭力壓抑的。然而Lily並不是唯一的象徵物。電影中還有一個人,對應著的是之前莉莉斯在Nina生命中的失敗──她被Nina徹底趕下台。這個人就是Beth。

3.Beth
Beth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在她瘋狂地砸東西的時候,這個小細節突顯出Beth、或是Nina內心被否定的自我的破壞力。正是從她的房間裡Nina偷到了她在電影裡第一次用過的唇膏。這個像徵已經十分明顯:Nina,雖然她想做一個嫻淑女,依舊擋不住內心深處的衝動與憧憬。再次攤手向弗洛伊德老人家致敬,說這部片子色情的……忍不住想祝你們男朋友永遠漏電女朋友永遠漏氣啊真的……
咳咳回到正題。後來Beth第二次出場是在導師宣佈新人選的時候,Nina風光無限高高在上地盯著失態的Beth。再玩一次《全面啟動》里提到的理論,很明顯地就能看出,這其實是Nina在與自己鬥爭中所獲得的一個階段性勝利──莉莉斯被宣佈是不歡迎的,過時的,不符合現狀的,而她,這個過度自我拘禁的自我,則被挑選為擔當天鵝皇后。自己內心中那個充滿了性衝動的自己敗了,潛意識中有如此多的性格,唯獨她被導師、權威宣佈驅逐。這對於一個唯權威是瞻的自我來說,確實可以算是最高的誇獎之一。
後來兩人在雕塑下進行了一些談話。那個雕塑本身也很有可琢磨之處:女性的外形,男性的第一性徵,沒有手臂只有羽翼──一切都與Nina的心理狀況相對應:她有女性的軀體,男性的野心,以及最後在無法自控之後化為羽翼的手臂。然後就是Beth被車撞,她再也無法跳舞,同時也像徵著將內心的慾望趕盡殺絕的Nina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勝任黑天鵝的角色。到最後,Nina只能選擇讓內心的慾望不帶任何阻礙地洶湧而出,這種放縱成就了黑天鵝的一舞,卻也徹底摧毀了Nina的自我。
後來是Nina在強大的心理壓力下再次回到Beth那裡,歸還自己曾經竊走的東西:唇膏與其它化妝品──誘惑,銼刀──壓抑攻擊欲。當她決定不再壓抑自己內心的攻擊欲時,她試圖和解的對象卻轉向攻擊自己:拿銼刀捅自己的臉,翻譯過來就是拿壓抑的手段來攻擊自己。乍一看令人摸不著頭腦,但仔細想想卻是必然:只要那個乾淨、整潔、優雅、潔白的自我還完好無損地存在著,那麼Nina內心的慾望必然紓解無門。所以到最後,Nina躲在臥室裡(再次注意這是私人空間,她的母親試圖阻撓卻最終失敗,因為這是徹底私人的事情)看到自己的腿莫名其妙地瘸掉,這正是她自己對她自己的懲罰,也是她試圖突破自我的嘗試。然而在Nina醒來後,她依舊是那個被困住、無法逃出母親的掌控的Nina,還是那個小姑娘Nina,這一切壓抑機制的不曾改變預示了最終的悲劇:久違的傾瀉與徹底的摧毀。

4.Mother
母親的角色在上面的部份已經分析了大半,這裡全作掃尾,將零碎的講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母親這位女人對Nina的私人領域──或是隱私的肆意侵犯。她可以為了一點小小的猜忌在鏡前剝光Nina的衣服而全然不顧她的反對意見,在她的權威之下Nina只能安於當一個乖乖的小女孩,像她所期望的一樣去追求完美。後來Lily找Nina道歉,而母親則一臉嚴肅地扯謊拒絕──此情此景,簡直是超我防止本我中沸騰的慾望進入意識中的絕妙描繪。至於後來的侵入個人空間受阻、乃至於藏起門把以防止Nina跑出去云云,象徵如此明顯,確實用不著本人廢舌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母親的畫畫愛好。可以看到在她的私人空間中,她在牆上貼滿了人物的肖像畫,但是很難分辨是她自己的還是她女兒的。但是無論是哪兩者都不會影響結論:她將太大的賭注押在女兒身上,以致於她眼中的女兒或自我都已經蛻化到了肖像畫裡的模樣──簡陋,只有色塊,抽象──換句話說,就是財產。

5.Mentor
Nina的老師是整部電影中唯一比重比較大的男性。說他喜歡揩油吃豆腐的,我忍不住讓你們面壁的衝動……都是哪兒跟哪兒啊這。
稍微補充一點心理學史的知識:使得弗洛伊德提出他的理論的決定性病人叫做Anna O.,當時弗洛伊德待在另一位醫師身旁輔助治療這位「歇斯底裡的女皇」,而就是在治療過程中弗洛伊德開始認識到問題何在──性。後來有文獻記錄說Anna O.投訴其主治醫師對她實行性騷擾,而在治療過程中Anna O.亦多次向其表明明顯帶有性色彩的傾慕之情。那位主治醫師無視了這個事實,而弗洛伊德卻認為他就這麼與真相失之交臂。後來弗氏在其理論中提出移情與反移情的概念,專門解釋了這種指向主治醫師的性慾。
──明白了嗎,那位老師其實就是Nina的心理治療師,而且還走的是精神分析的傳統路線。空口無憑,請大家回憶Nina第一次到這位老師家裡時,老師的牆壁上掛著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對稱、黑白、暫時看不出有什麼寓意,看什麼像什麼──沒錯,就是羅夏墨跡測試圖。說到這份兒上,大概也不會再有人反對這位老師在Nina的世界中是一位走典型精神分析路線的治療師了吧。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唯一一位沒有以內心意象出現在這部電影中的人物。有人會爭論他後來還是愛上了Nina,從而成為Nina內心真正傾慕的象徵。但我個人偏向於認為那個只是移情作用在折騰而已。可惜的是,即使有這樣一位精神分析師費盡周折想要把Nina往正道上拉,她最終也依舊走向了毀滅。

6.結語
──黑天鵝到底是講什麼的啊?
──嗯,從前有一個女孩,她想成為她自己,結果失敗了,然後她死了。

雖然寫了這麼多,但如果別人要問我《黑天鵝》到底講的是什麼,答案依舊同上。
於是在解釋這麼多之後我們終於可以勻出一點筆墨來點評一下這部電影了。在象徵的應用這方面,這部電影是無可爭議的佳作,上乘之作,甚至可以說是經典。但對於電影來說,光是玩弄象徵、意像是不夠的,它背後想要討論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廣闊度才是真正的決定性因素。而《黑天鵝》就是在這點上令人失望──它只表現了一個過度壓抑的女子走向瘋癲的過程。至於誰要為這種瘋癲負責(在我看來,雖然她的母親是主要因素,但社會大氣氛難逃其咎),電影裡卻完全沒有討論。如果能夠將視角稍微放大一些,談到這個父權社會對女性各種各樣的剝削與壓抑,那麼這部電影就是真正的完美之作。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沒有讓人失望,卻也沒有讓人驚艷的電影。完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