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28,416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自然而然

2011-02-28 05:23:45

電影,夢境與現實


看完《黑天鵝》已經超過十天,心裡一直對它放不下,總想抽點時間說點什麼。

我對這件事如此唸唸不忘,其實還和一個人有關係。我們上次通信的時候,她說:「最近看了美國電影《黑天鵝》,在網路上看了一些影評,感覺很多人其實都沒有看懂這部電影,要找原因的話,也許還是要歸於導演在最後欠缺一個對觀眾的澄清和交代吧。我當時就在想,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一定會有話要說,你會說些什麼呢?我希望能夠看到你的文字。」

我重視這封總是簡短的來自遠方的郵件,因為在我看來它是一種默契的心靈上的共鳴,也是單純的精神上的聯繫,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種珍貴的聯繫。

因此當我在看《黑天鵝》這部電影的時候,一邊被美輪美奐的鏡頭吸引,一邊被導演嫻熟的隱喻手法所震撼,同時還在問自己:那麼我將從什麼樣的角度來談論它呢?

 
電影和催眠
前些天在公交車上再次想起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電影開篇女主人公的一段獨舞。

斜照過來的聚光燈之下,潔白的紗裙,婀娜的身姿,美妙的音樂,她的表情平靜卻又充滿喜悅,她忘情地跳舞,似乎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隨著身體的舞動而充滿韻律,充滿靈動的美。

音樂,燈光,舞美,鏡頭運動,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營造出攝人心魂的美,這樣的美,讓人不由得屏住呼吸。

然後詭異的音樂響起,一個似乎魔鬼一樣的男人走向她。鏡頭跟著來了兩個大的旋轉,我開始知道,這是一個夢。

他們跳雙人舞,她好像並不知道他的存在,但兩個人的舞步卻是協調的。慢慢的,她的表情從平靜美好變得緊張困惑。

終於,她在聚光燈下曼妙地揮舞雙臂,像飛翔的白天鵝,音樂淡去……

這真是一個讓人震驚的開場!這真是一個充滿張力的開場!

導演達倫*阿倫諾夫斯基用如此有吸引力的方式開場:有著美好身姿的女子,詭異的音樂,神秘的氣氛,緊張但是又富有美感的影片節奏,這無疑為整部電影奠定了一種基調,但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觀眾繼續往下看的慾望。

而在催眠工作中,我們同樣會用不一般的語言或方式,來引起被催眠者的注意,或激發他的好奇心,或讓他對後面的內容產生興趣,好使他不知不覺地進入我們的工作,讓我們後面的催眠進展得更加順利。

 
讓我們來看看導演是怎麼安排莉莉的出場的:妮娜坐地鐵——她發現了一個吸引自己眼球的黑衣女子——忍不住去看,女子一閃而過——妮娜困惑——鏡頭跟隨妮娜的背影——妮娜看劇院外面的巨型海報上的女人——走進演播廳。
    在其後的劇情里,我們陸續看到黑衣女子是電影的女2號,海報上的女人也在電影裡有一些戲份,並且她們三個人之間有著某種精神和心理上的深深聯繫。

這樣的劇情推進方式,及各種元素反覆出現,當然是導演經過精心設計後特意安排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觀眾深深地吸引住。

事實上,大部份觀眾不會覺察到這些元素,及每一種元素的交錯出現與自己的注意力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不會知道自己之所以被整部電影深深吸引,其實這些元素以及它們的反覆出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還有其他,比如電影的全片反覆出現的元素是「白紗裙」、「舞蹈」、「黑色羽毛」、「詭異的音樂」、「黑天鵝眼妝」,尤其是從電影一開場這些元素就已經先出現了,而我們的注意力也就隨著這些元素遊走,心情也就隨之起伏不已。

 
同樣,催眠工作中,我們也會用這樣的方式,讓來訪者跟隨語言中反覆出現的同樣元素來改變那些被固著的思維模式。

在必要的時候,催眠師會使用自己的衣著、聲調、語氣、語速、適時停頓等方式來創造那「反覆出現的元素」,以達到治療的效果。而來訪者一般也很難覺察到,自己之所以發生某些轉變,其實正是和催眠師有技巧地在談話中加入了改變的元素,而那些讓人改變的元素的重復出現,促使了來訪者的改變。

(此處可能有朋友會質疑:那如果催眠師用催眠技術做壞事怎麼辦?這是很多人都擔心的問題,這裡專門解釋一點:人的潛意識是有自我保護功能的,如果催眠師做一些違背當事人利益的催眠指令時,當事人就會從催眠中醒過來。這是經過很多實證研究以後的出來的結果。)

 
為了將妮娜內心的成長視覺化,電影裡用了大量的隱喻性鏡頭:

*背上的傷痕——成長和蛻變所帶來的陣痛;

*偷口紅的行為——渴望像她(明星)一樣;渴望成長;

*黑色的莉莉——黑暗面、自由奔放的、本性;

*白色的妮娜——純潔的、被束縛的、道德面具的;

*背上長出的黑色翅膀——心理蛻變、人格變化

*流血——能量的流失

等等……

而在催眠工作裡面,我們也大量運用隱喻故事的方式來幫來訪者看到更多的資源和可能性。比如當我想要讓某個來訪者接受自己不能立刻變「好」時,並不只是花時間向他解釋一個人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持續地做工作才能逐步逐步使狀況得到改善。我還可能在他提出這個問題之後,只是離開座位走到一面黑板前,用粉筆在黑板上劃一個粗粗的線,然後伸手去擦那條線,我會認真地擦,一遍一遍地擦,好一會兒之後,我們會一起發現那黑板上仍然有一條淡淡的不容易看到的線。

此時,來訪者自然豁然開朗了,無須再有多餘的語言去解釋。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位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其實就是一位優秀的催眠師。

 
絕望的母親和渴望長大的女兒
妮娜的母親一直在用她的方式「愛」著妮娜,包括買很大的蛋糕給節食的女兒,半夜潛入女兒的臥室看著她睡覺,給已經成年的女兒房間佈置大量布娃娃,把女兒的房間裝飾成粉紅色,要求女兒晚上不可以外出去玩,尤其是不希望她擁有自己的朋友。

一個女性朋友望著在地板上玩得正歡的兩歲幼女,深情而又憂傷地說:「想到有一天她會長大,她會變得不那麼需要我,我就會感到無比心痛」。

這句話,道盡了天下母親的恐懼和憂傷。

孩子一旦長大就會渴望離開父母去過自己的生活,這是不爭的事實。有的母親就會用愛的方式去控制孩子,比如包辦孩子的所有事情,讓孩子永遠長不大,需要母親的照顧。

比如那些不停提醒孩子要集中注意力的母親(她用這樣的方式使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事實上母親的潛意識裡也許並不希望孩子集中注意力,因為一旦孩子真的集中注意力了,他就會很好地完成所有的事,那個時候他就不再需要母親了。

有些時候,母親的潛意識裡會希望孩子生病,因為生病的孩子會很依賴她,像小時候那樣需要她,而她也會在被需要里感受到愛和聯結,感受到自尊感。

所以,孩子就真的生病了,因為如果他不去印證母親的預言,就是對母親的背叛。這是心理動力學理論之下的母子、母女關係。

很多時候,大部份人其實並不願意去深究一些事情的真相,因為真相是讓人難堪的,甚至是讓人害怕的。

 
《黑天鵝》里沒有出現過妮娜的父親,也就是說,在妮娜的家庭里,父親這個角色是缺位的。這當然也是母親要把幾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妮娜身上的根本原因,而這直接導致她的愛太多太沉重,多到要把妮娜壓垮的地步,所以妮娜才會出現幻覺,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癥狀。她想要反抗,然而卻缺乏向外的力量,所以只好向內傷害自己,並最終導致她因失控而自我傷害。

在一個家庭里,如果夫妻關係和諧美滿,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幾乎就是一定的。因為感情美滿的父母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經營夫妻關係上,讓孩子自由地依據天性去成長——人原本就擁有讓自己健康成長的全部資源。在夫妻關係和諧美滿的家庭中,孩子會建立起對家庭的安全感,同時對自我有較為穩定的認識,也能跟父母學會如何經營關係,並從異性父母那裡建立起健康的與異性交往的體驗,這將在他成年後用在自己的兩性關係上。

然而如果夫妻關係不和諧,父母中的一方就容易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是承受不起這樣多的關注的。那當然就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說,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在成年後擁有成功而幸福的生活,就花更多的精力去經營夫妻關係吧,那比給孩子報多少個培訓班都管用。

 
電影的調性問題
看到網上給《黑天鵝》定性為「驚悚片」,這讓我感到很驚訝。
如果說《黑天鵝》驚悚,我想那應該全拜音樂所賜,人們覺得它驚悚,大概是因為裡面有一些隱喻性的鏡頭表現得有些誇張,但我想,不誇張不足以引起觀眾心理和視覺的震撼,不誇張不足以表達導演的個人風格——似乎卡倫就是喜歡這樣的表現手法。

個人認為這個電影是在講一個人走出狹窄的自我空間,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經歷的一系列內心成長和人格完善的過程。

 
夢境與現實
夢是沒有邏輯的,因為夢是右腦的的產物。
所以我們會發現自己原本夢見自己在屋子裡吃飯,忽然沒有原因地就出現在大海邊漫遊。並且在夢裡,我們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電影就經常給我們這種感覺,有時候我們正沉浸在某個情節里想像導演的用意和故事的發展走向,忽然沒有來由的,畫面就變成了一團迷霧一樣的東西,我們頓時把思緒拉回來,來研究這個新的畫面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深意——就像電影一樣,夢境裡的一切元素其實也有它本身的含義,只是需要心理工作者來進行翻譯而已。

從這個角度來說,女主人公妮娜是否真的患有是精神分裂症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深入探討了,雖然她常常出現幻覺,且最終自殺身亡。

小時候老師會讓我們背誦一篇課文的中心思想,那些文章動不動就反映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思想。但其實人家可能就是隨手寫了個小品文而已。

我長大了以後看電影,仍然不樂意非要去追究導演拍這個電影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或者追問一個畫家、雕塑家你這個作品在表達什麼),我相信更多的時候人家沒有想要表達什麼,只是有靈感了,就創造這個作品出來。但總有那麼些人不停地追著問他關於作品背後的深意,那直接導致他實在沒辦法就只好隨口編個由頭出來交差。

事實上,作為藝術作品,電影、小說、音樂、雕塑等等,一旦作者創造完畢,它就是大眾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你願意怎麼理解就怎麼理解。

 
的確,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黑天鵝》真是一部好電影,值得細細品味的好電影,無論導演、編劇、燈光、音樂、表演、攝影等都無可挑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