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01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德克斯特

2011-03-04 19:46:31

請問這是S1的導演是在拍挪威的素人嗎?


開門見山的說,這部挪威的森林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將一部的出色小說刨除了很多優秀的細節,找了幾個很不合適的演員,用一種日本愛情動作片的拍攝手法搞出了一部看的讓人veryvery鬧心的電影。

首先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第一感覺,就是松山健一同學和菊地凜子同學散步。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拍著拍著挺好,鏡頭突然搞成了以松山健一為視角的鏡頭,還一晃一晃。我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尼瑪是S1在拍素人題材的愛情動作片麼。然後菊地凜子的那張老面對著鏡頭露出了她驚悚的招牌虎式微笑,我對直子多年的意淫就這樣破滅了。

其次電影整體的感覺很凌亂,就算是看過幾次小說的觀眾也很難看下去,劇本把小說分割成了讀過小說的人納悶「為什麼這裡沒有了」,而沒有讀過小說的人去納悶「怎麼突然又到了這裡」的結構,看得讓人有點煩躁。而作為我個人來說,最為期待的幾場戲,首先是敢死隊跳廣播體操,然後是初美吃完飯一起去打撞球,一邊打一邊聊天,去探望直子的公共汽車,還有就是和玲子吃火鍋,抽菸,然後一首一首彈吉他要嘛都被略去,要嘛被改的面目全非,我想這也不完全怪導演,這些段子要嘛太瑣碎,要嘛本身的鏡頭感太強,反而不利於演員發揮。但沒有在一部電影裡面看到」想看的東西」,多多少少還是感覺到非常失望。

同時,作為一名外圍文藝青年,資深的日本,歐美,人與自然的愛情動作片觀賞家。對於這本電影的打鬥戲也感覺非常不滿。當年這部小說在我心目中是劃分在晚上獨自一人一邊打坐一邊閱讀的」頂黃頂黃」的書籍,外面長期包著順來的《平凡的世界》的封面。應該說村上春樹是深受日本動作片影響的一位武俠作者,從他的多部小說中都可以看出,他描寫打鬥戲不拘一格,想法奇特。而林少俠的翻譯更是詞不達意,是場面整體氛圍更加撲朔迷離。(我絕壁記得初中第一次看小說的時候,林少俠就將」那個」直接信達雅的翻譯為:那個。搞的我苦思冥想了多年才明白那個到底是哪個。)而電影的幾場打鬥戲卻顯得粗製濫造,個人以生硬無趣之感,這可能有幾個原因,首先這種素人的拍攝風格,可能不同於普通的女優發片會進行後期處理。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菊地凜子是在是尼瑪太醜了,而且聲音也太尼瑪難聽了,實在不適合她來出演直子。我到覺得類似蒼井優或者任何選一個帶有」略帶苦澀的笑容」以及看上去有」朦朧的距離感」而且稍微年輕點的女演員都會更加的適合。選菊地凜子的後果就是,在武打戲中,我一直認為松山健一是在CTM,CTM,CTM…..

而且在配樂上,我覺得導演真沒有必要泥足在《Norwegian Wood》這首歌或者是披頭士上面太多。這首歌確實暗合了村上春樹的在這部小說中的表達,但作為OST更為主要的不是歌詞的含義,而是旋律給觀眾營造的代入感。我想可能用一用Ólafur Arnalds這樣的新古典作為背景可能會更為恰當一些,尤其是在雪地最後的幾場戲中。但還是要說菊地凜子這位戰士一咆哮,神馬背景音樂都白扯。

寫了這麼寫廢話,覺得自己有點單純的為噴而噴了。但必須承認的是《挪威的森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算不上是最好的一本小說,大部份人可能會選擇《且聽風吟》,而有著「想在年輕的時候拯救幾個似乎清純的婊子」的妓女情節的人可能會非常喜歡《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挪威的森林》這本小說和個體的回憶糾葛太多,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越來的越私人,所以會顯得異常的難以視覺化,這也是拍這部電影需要勇氣,也不必對導演刻薄太多的原因。可能大多數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都看過幾篇,就我來說,初中看過幾遍,高中看過一遍,大學看過一遍。每次看都給我很不一樣的感受,感受到更為縱深的,讓人悲哀的核心:人在本質上都是孤獨的,就像斯普特尼克衛星那樣,只是囚禁在金屬塊中間,哪裡也去不了的囚徒。所以我想這部電影很難表達出小說的核心,並不是沒有和愛的人在一起,也不是沒有遇到愛的人。而是這種人生無奈的宿命感,要嘛拋棄掉自己原來很多東西,將自己削成合適的形狀,進入一個堅硬的外殼,要嘛永遠的停留在」18歲和19歲輪流跟換」的年齡里,最後化為灰燼。而我覺得看完電影后的遺憾,也正是缺失了這樣的宿命和殘酷感。

昨天晚上看了《早間主播(Morning Glory)》這部電影,用裡面的一句台詞改改放在結尾:在13歲的時候就開始文藝,別人會說你早熟;到17歲的時候文藝,別人會說你敏感;到了20歲以後文藝,丟人不丟人啊。

好吧,老子又丟人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