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01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莊常飛

2011-03-06 01:58:09

玲子都比綠子美了


改編的種類其實可以分三種。一種是對原著畢恭畢敬的,一種是對原著挑挑揀揀、但尊重原著精神的,還有一種則是借原著的殼再創作的。對於《挪威的森林》的鐵桿粉絲來說,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體現原著精神的改編。《故事》講的很興趣,電影和書籍是兩種不同的載體,無法完美的轉換。在這種情況下,內容應該首先為載體服務,以排出好電影為第一任務。《Atonement》就是這樣,所以才排出了比原著更感人的影片。

以陳英雄的野心(和不自量力),他肯定不會選擇第一種手法,但第二種手法卻又不適合他。我沒聽說過他是原著多麼大的粉絲,從他《伴雨行》開始走商業路線想像,拍此片多半是因為原作的影響力。而且,說陳英雄黔驢技窮似乎有些刻薄,但我看他的片子,覺得排出來的東西大多是一個感覺。陳英雄鏡頭裡的畫面可以很美,但我從未對他拍的內容感到過任何興趣。如果說《三輪車伕》的內容還算勉強可看,那麼到了《伴雨行》就成了徹頭徹尾的漿糊。而且,他對移民時代的越南有種難以莫名的懷念。以這種心態去拍他並不熟悉的《挪威的森林》,無疑砸鍋的可能性很大。

看了影片的第一幕,我就對陳英雄開始失望。村上的書以中年的渡邊在飛機上回憶開始。對於正本作品來說,這個開頭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中年人回憶刻骨銘心的記憶,其視點已經和經歷的過程中不同,從中提煉出來的東西自然也不同。因此如果沒有這個設置,那麼整個書都會變得和白開水一樣,只有平鋪直敘。

之後,陳英雄的各種美學選擇也讓我失望。村上說他的看偶像菲茨傑拉德的書時,最大的感觸就是百看不厭,不論從什麼翻到哪裡、看第幾遍,都可以津津有味的看下去(我賭一萬塊陳英雄絕對不記得村上曾經寫過這句話)。我看我喜歡的村上作品時也有這個感覺,可以在不同的階段看不同的章節產生不同的感受,其中很多話更是因為反覆閱讀而成了我自己人生理念的一部份。

比如在前兩天我評論Taleb新書時,我就引用了永澤關於看古典小說的理念。因此,當看到陳英雄的永澤說出「看書無用,不如出去體驗生活」之類的言語,我心中的失望可想而知。看《挪威的森林》,我看得出陳英雄的自創,他對村上情節和言語的Remix,等等等等,總之就是太多不符合原著的地方都一目瞭然。

由於載體不同,書的很多細節都是電影所無法表現的,所以我們也沒必要知道直子的姐姐究竟發生了什麼,或者玲子差點搞到的小蘿莉。但這個原因無法解釋陳英雄為何要放入大量自創的情節,因為《挪威的森林》是內容太多、而非內容太少。陳英雄只需要把原著刪減、甚至重組讓其流暢即可,大可不必加入自己的東西。

更何況,他刪除的東西太多是原著的精華。僅以故事而言,村上此書平平無奇,但因為此書已經接近於自傳體,裡面充滿了無數微妙的細節。如同西方諺語所說那樣,上帝本身即是處於這些細節之間。見到了綠子的爸爸,卻被給他念希臘話劇,這種改編真的是明智的嗎?

而陳英雄自己的見解和加入的東西則是一堆自己腦中的垃圾。別的細節不說,把綠子改成一個非常俗套的純情小姑娘有什麼意思?陳英雄自然可以辯解,這是他對故事的理解,但如果他對故事的細節(在綠子的性格上甚至是主線)都不了解,他憑什麼談理解?陳英雄也可以辯解二度創作是必須的,但如果他想創作,為什麼需要加上村上的外表?畢竟故事本身的侷限性讓他不得不在一開始採取極度弱智的畫外音手法來把故事講清楚。

取捨無度、原創無才,使得整個影片變成了一個奇異的四不像。《挪威的森林》有著村上原創殘缺的外表,卻沒有一點他的精華。有著陳英雄一貫的視覺風格,卻是在60年代的日本打造了殖民時代的越南。這樣產生的作品是一個裝X藝術風格化的愛情偶像劇,《挪威的森林》五個字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噱頭。

村上說,渡邊在接到永澤關於初美死訊的來信後有著一股強烈莫名的傷悲,如同他在新墨西哥看落日一樣。當去除了這種細節,只用畫外音說初美日後的死時,影片變得一點衝擊力也沒有。總而言之,不滿意的地方太多太多,沒有才華的人不要亂動村上!再怎麼拍,也不該初美和玲子比綠子可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