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想家的孩子

2011-03-06 21:41:21

內心深處黑與白的較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驚魂未定的看完Black Swan. 我愛這樣激情的作品,小高潮一層又一層的掀動波瀾,持續到最後,達到頂峰,人的整個神經緊繃到極點時,影片戛然而止。這個結尾以及影片緊湊的結構,帶入感極強,特別是後半段,我感覺自己的肩膀肌肉都是僵硬的,隨著Natalie的呼吸而試圖放鬆無果。上次看電影有這樣感覺的,是希區柯克。

Natalie是相當優秀的,經典的希區柯克影片多數以場景以及音樂的渲染見長,營造恐怖詭異的氣氛,讓空氣劍拔弩張,吸引觀眾完全進入情境。像這樣主角如此出彩的懸疑片比較少見。她毫無疑問是最佳人選,12歲就能演Leon這樣的電影,Natalie一定是個內心豐富而少不了糾結的女子, 於是能夠如此到位地把握Nina內心的矛盾衝突。Natalie得獎也是眾望所歸,畢竟這部電影完完全全是她一個人的show,觀眾在跟著她的神經質起起伏伏。

回到這部影片。「壓抑」這個詞是文藝片的催情劑,壓抑感越強,後面的張力就越強,高潮就越爽,結局就越憂傷。欲揚先抑是懸疑片的殺手鐧,後面的爆發與毀滅一直勾引著觀眾的胃口。最妙的就是,Nina的自我毀滅伴隨著她一波三折卻完美的演出,正是精神分裂的她把黑白天鵝都發揚到極致的時刻,成全了她夢寐以求的天鵝夢的同時,也終於成全了她本我的解脫。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角色,「革命之路」中的April. 同樣是人格分裂,自我與本我嚴重分離,同樣是最後走向毀滅。但是April從頭到尾都是絕望的,觀眾一直在期待一個高潮,他們去了巴黎,但是沒有,她內心的那個白天鵝最後生生的殺死了黑天鵝,她自己也安靜地走向了毀滅。

Nina「幸運」很多。她有Lily這樣一隻黑天鵝做情感與幻覺的寄託,一旦有了這樣一個現實中的女孩做載體,黑天鵝就立刻有了生命,在壓抑的底層甦醒,在潛意識中不斷給Nina灌輸幻覺,一步一步反抗,控制她心中的白天鵝,擺脫束縛它的來自母親的力量,最後完全爆發。Nina突然變了一個人,一個母親完全不認識的陌生女孩,那個假面甜心完全消失不見。這是Nina的本我被壓抑到了極致之後,爆發出的情緒魔鬼,沒有這場爆發,Nina恐怕永遠是個唯唯諾諾的偽天使。整部影片Nina只有一個表情是最真實的她,那就是最後一幕,她昏厥之前解脫的欣慰笑容。

Nina是相當幸福的,她居然因為這樣的一部作品,可以讓她內心的兩面在一個舞台上共舞,一個淒涼脆弱無辜克制,另一個邪惡瘋狂放蕩嫉妒。其實這兩個都不是真實的她,而是兩股較勁的情緒。而真實的她藏在這兩種情緒之下的,懦弱的那個她來自母親的嚴教與自我克制,邪惡的她來自發洩壓抑的衝動。只有後者充分打破前者的囚籠,充分宣洩之後,本我的她才可能自由。好在,最終,親愛的Nina自由了。雖然伴隨的是肉體的毀滅。

還有一個亮點是,Winona Ryder,不知道這是不是她演的最邪惡的一個角色。她也是個白天鵝啊,一直演著天使的角色,每次以最明亮的眼神示人,讓人覺得她就是一隻完美的白天鵝。直到看到她偷竊入獄的新聞,才發現,好女孩也有低潮的一面。Beth曾經也是完美的Swan queen,最後被黑天鵝吞噬,瘋狂地毀滅了自己。我直到看演員表才發現是Ryder的演繹,和以前的角色差別太大了。很棒很贊。

很多人的心中其實都有黑白天鵝的較量。當內心出現了黑天鵝,就是糾結的開始;如何面對內心的黑天鵝是很多人的成長之痛。當內心的黑天鵝被充分發掘的時候,她和她會是痛苦和快樂的。而之後的輕鬆卻是無與倫比的美妙,那是自我實現的感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