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嗑到荼靡--Enter the Void

遁入虚无/嗑到荼靡(台)

7.2 / 88,121人    161分鐘 | UK:142分鐘

導演: 加斯帕諾埃
編劇: 加斯帕諾埃
演員: 南森奈爾布朗 帕茲德拉維爾塔 西瑞爾羅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

2011-03-07 22:11:01

Enter the void, 自由與受限


看開頭的時候以為是又一個夢之安魂曲。
看完之後就在想,void真是個好詞。
虛無,我一直覺得如果一個藝術家真能表現虛無,那就能說他達到了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

我不是想說這是個多麼偉大的電影,我也才給了四星而已。比起先鋒形式什麼的我覺得我還是古典派。
而且在這樣一部電影裡你不難看出導演極端的個人化情調和自我膨脹。

先吐嘈,有人說攝影牛逼我還真不覺得,Roger Deakins那種讓人眼淚都掉下來的大全景才叫牛逼。雖然我對電影裡那些俯拍長鏡頭非常佩服並且對於他是怎麼實現如此效果一點idea都沒有,我還是覺得這種攝影方式不叫牛逼,只能說他勇氣可嘉。個人來說我認為好的攝影應該是能承載感情和意義在裡面,不只是視覺效果好,或者拍攝難度大而已。

接著說情感和意義。人的大腦是自覺地想要make sense,所以普通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先討論劇情,所以才有那麼多成套的編劇技巧和講故事的方式。如果你一部電影過了半還不能讓觀眾知道:「我要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或者「我要讓你們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觀眾是要拍桌子罵娘的。可是這部電影就是一個完全make不了sense的電影。他是意識流的。說的明白一點就是一個鬼魂投胎之前飄來飄去進入不同時空的故事。
但如果說他只玩形式無病呻吟我可不同意,實際上我對這種意識流的方式非常喜歡。生活本身就不是那麼dramatic的。我之前大學的戲劇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戲劇,就是把人的靈魂放在火上烤」。這能達到一種非常戲劇化的效果,把人放入一個困境,然後所有觀眾圍觀他的痛苦和掙扎。這確實是戲,是好戲。但人不可能每天都活在戲裡。戲仿一下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把人的靈魂放在天上飄」,飄到哪都行,連根線都沒有。你可以想像這就是一個人死之後的思想活動。所有的俯瞰鏡頭,所有瘋狂的俯衝和變形,只是為了表現他的思想和視角「。

這就涉及到我為什麼要把這片影評叫自由與受限。表面上看這部電影是非常自由的,純主觀的視角,每一幀畫面都不拘泥於平面的構圖,甚至可以在牆壁之間來回穿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自由切換。說他是遊魂的視角一點不錯。
但受限在於,這個主觀視角的本身是受限的,我們甚至看不到他的臉,他是攝影機的背後,我們看到他所看到的一切,聽到他聽到的聲音,進入他的身體他的生命,可是他從來都不思考。他自己的」聲音「是被屏蔽的。實際上這也是電影本身make不了sense的原因。導演用一個鬼魂的純主觀視角來觀察世界,卻沒有用俗套的畫外音的方式來告訴觀眾這個主角在想什麼。只看不想,觀眾可以從所有拼湊起來的視覺碎片裡隨便pick up自己想要的。
這可能要涉及到攝影機的功能和在電影中的身份什麼什麼的,看與被看,關於這個我還得再想想⋯⋯

然後說回這部電影,我依然覺得void這個詞用的好,不是電影的最後一個「投胎」的鏡頭代表虛無,而是整個電影。電影裡大量的性愛鏡頭,還有墮胎(天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原來是這麼回事),吸毒,都是人的原始慾望發揮到極致的效果。電影裡出現很多次的女人的乳頭,裸體,(妹妹跟哥哥在一起的時候就從來沒好好穿過衣服⋯⋯)以死為開頭,以生為結尾。說到底人的一生也不過是虛無,能認識到這一點不容易,這麼拍了一部電影就更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我並不特別喜歡這部電影但還是要推的原因。

結尾在love旅館裡takes forever的做愛鏡頭用得很妙,沒有什麼用人的原始慾望來表現人生無意義更好的了。

另外有人說在不同時空的轉換很棒,其實他只不過是用了大量的match action的轉場,比如從一個抬頭的動作轉到另一個抬頭的動作,從一個洞轉到另一個洞。我覺得這不過是拍mv的基本功,在電影裡用多了反而有點掉價。這種轉場很討巧還不難拍,我有個同學剛剛拍了個短片全部都是用這種match轉場,她只是讓兩個演員在三個不同的地點做了相同的動作再剪到一起而已。但我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種電影是要在寫分鏡劇本的時候導演就在自己心裡剪好的。

最後,我想說我沒有特別愛他的攝影和其他種種,唯獨愛這個表現虛無的想法。說他偉大太過了,但能把虛無想明白了的導演,就真的不簡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