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更好的世界/爱有新世界(港)/更好的明天(台)

7.6 / 35,712人    Denmark:119分鐘

導演: 蘇珊娜畢爾
編劇: 安德斯詹森
演員: 麥可佩斯伯蘭特 崔娜蒂虹 烏力克湯姆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開燈

2011-03-07 22:37:14

無解的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丹麥女導演蘇珊-畢爾所執導的電影《更好的世界》,勇奪今年奧斯卡獎和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獎。憑心而論,這部電影是非常典型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手法和議題上沒有太多爭議性,一張四平八穩的安全牌。

長久以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的遴選方式受到許多詬病,首先是一個國家只能選取一部作品參加比賽,在這部份,許多手法創新、批判性強的作品往往就被剔除(這也是中國作品能獲得歐洲獎項,卻很難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主因)。其次是片中英語發音部份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審團由大約三百人組成,他們必須看多達二十部電影,然後從中選出最好的。而這些評審成員主要是一些年紀較大、已經退休的人,因此對影片的偏好自然是中規中矩。今年奧斯卡獎的評審過程雖然做了細部調整,將評審團分成幾個小組,減少看片的數量,但結果似乎沒有太多的差別。

《更好的世界》的拍攝手法和議題內容都在一般的水平之上,只是它是否是2010年間最好的作品,很多人都抱有疑問。《更好的世界》的丹麥片名是「復仇」,但參賽國外獎項時,導演將英文名稱改為「更好的世界」,頗有討好觀眾和評審的意味。

《更好的世界》的主要議題是「暴力」與「報復」,影片中運用了許多二元元素來突顯人性中的掙扎與困境。影片主角安東是一個從瑞典移民至丹麥的男子,平日在非洲的難民營行醫,妻子和兩個兒子則居住在丹麥一個平靜的小鎮。由於工作的地方是一個戰亂不平的世界,安東必須面對大量的血腥傷害,極盡全力救助暴力的受害者。然而在家鄉,安東十二歲的大兒子艾利亞斯卻因為「瑞典佬」的身份,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安東儘管知道兒子所面對的困境,但由於工作的性質和與妻子之間的感情問題,他被迫成為兒子生命中缺位的父親。

安東生命中的矛盾,因為另一個孩子的到來而激化。克里斯提也是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在母親病逝後,他和父親一起搬到安東所住的小鎮,並成為艾利亞斯的同班同學。克里斯提性格強硬,由於母親的病逝,內心裡對父親抱有強烈的憤怒。然而父親卻因為自己內心的悲傷而不知如何處理兒子的心理問題。在認識艾利亞斯後,克里斯提很快就和他結為好朋友,並對欺負他的男孩出手,用棍棒和小刀狠狠地教訓了對方。當大人們質疑克里斯提以暴制暴的行徑,認為只會引起更多的暴力報復時,克里斯提回答:如果出手夠重就不會了。

安東回家休假時,帶著二個兒子和克里斯提一起外出,卻捲入一場紛爭當中。小兒子和另一個小孩為了鞦韆起了爭執並動手推拉,安東出面將兩人分開,卻引來另一個孩子的父親的不滿,這位父親是一個汽車維修工,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兒子而動手推打了安東。儘管場面極為難堪,但安東認為不應該降低身份和對方動手,於是帶著孩子們轉身離開。但這件事在艾利亞斯和克里斯提看來,卻非常不能接受,催促著安東找對方「算帳」。無奈下,安東找到了這個維修工,以言詞指責對方使用暴力的錯誤性,結果對方辱罵安東是個瑞典佬,並動手打了他幾個耳光。至此,安東還是堅持暴力的錯誤性,毅然地帶著孩子們轉頭離去。

安東堅持不肯以暴力回報暴力,這與他的工作環境息息相關。安東工作的難民營中,每天都有大量受傷的百姓被送來,他們全是暴力的受害者,主要的加害者就是一個被稱為「大人物」游擊隊份子。這位「大人物」整日帶著武裝士兵四處作威作福,甚至以孕婦腹中孩子的性別作為賭注,硬生生將孕婦的肚子破開。諷刺的是,這位大人物卻因為腿傷不得不向安東求助。儘管旁邊的傷患、家屬及護士都要求安東不要救治這個殺人狂魔,但安東還是基於醫生的道德出手為大人物治病。對安東的道德試煉並未止於此處,就在大人物的腳傷即將痊癒時,一個被開腸破肚的孕婦卻死在了病床上,正當此時,一旁走來的大人物出言奚落和嘲笑了死去的孕婦。安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他硬生生將大人物推出他的醫療帳篷,冷眼看著大人物被外頭的百姓包圍並攻擊致死。

當安東因為難民營的暴力事件而沮喪時,另一起暴力事件正在他的家鄉上演著。克里斯提不能忍受安東所受到羞辱,堅持製作炸藥炸毀那名修車工的汽車。這件事本來有機會停下來的,但是卻在三個環節上出了錯誤。首先是艾利亞斯的母親發現了克里斯提送給他的一把小刀,進而登門向克里斯提的父親問罪,這件事造成艾利亞斯內心對克里斯提的歉疚,因此不忍讓克里斯提自己去炸車。其次是克里斯提在行動執行前的晚上,向父親提到自己可能會死去,他父親沒有追究細節,反而是憤怒地痛斥了他一番。最後是艾利亞斯透過視訊向父親求助時,安東卻因為當天的悲慘事件而無心與兒子對話。結果兩個孩子便在隔天清晨出發去進行報復行動。

《更好的世界》呈現的是一個沒有簡單答案的問題,是人性不完美所造成的困境,面對暴力時究竟如何應對才是正確的?如果忍氣吞聲,暴力不僅不會自動停止,還會製造更多的受害者。就像艾利亞斯在學校所受到的霸凌,儘管師長和父母都知道問題存在,但沒有一個成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他們都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艾利亞斯培養出強硬的性格,才能讓他徹底擺脫受害者的身份。克里斯提就是一個性格強硬的男孩,但結果是「以暴制暴」,是另一個困境。成人在面對暴力問題時,不僅要思考如何徹底終止暴力,還要思考對孩子的示範作用。例如安東,他認為正是因為孩子在場,所以更不能「以暴制暴」,然而這種軟弱以對的方式,卻在孩子心中激起更大的反抗意識,如果安東在面對維修工時還手,也許兩個孩子根本不會自行採取報復行動。報復與否,沒有標準答案。片中克里斯提說的那句話:如果要出手,下手就必須重。這話聽來雖很冷酷可怕,但卻有這麼幾分道理。

總體來說,《更好的世界》是一部很流暢的作品,但缺點是過於戲劇性,影片中安排的矛盾困境與現實之間有些許隔閡,而影片最後那個沒有釀成悲劇、相互理解的完美大結局,也多少降低了這部電影的真實性與衝突性。我喜歡這部片子的議題,但不喜歡這部片子的手法,可能是因為導演是女性,所以裡頭有女性的感性,但也有女性對衝突的厭惡與迴避,結果全片形成一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態勢。

這部片子的內容無疑是很複雜而豐富的。暴力的起因往往是憤怒,安東將那個萬惡的大人物推出帳篷,是因為憤怒;克里斯提相信以暴制暴,背後的原因也是憤怒;艾利亞斯的母親在目睹兒子身受重傷時,之所以對克里提斯暴力相向,同樣是因為憤怒。無論我們長到多大的年紀、擁有多少知識、對世事有多少理解,都不可能免除突如其來的憤怒情緒,這是人性,也正因為如此,暴力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在這個基礎上,承受暴力的人,不免以暴力還諸暴力,結果便是暴力的往復循環和放大。

只要有人,就有摩擦,就有憤怒,於是就有暴力。當今社會常常強調父母師長對孩子的教育,認為從這點上可以根除暴力,然而作為父母與師長的人,他們終究是人,他們或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而在孩子生命中缺位,或是本身就糾結在內心的問題中,而無法察覺孩子的心理問題,社會從來不是完美的,成人非但無法解決兒童的暴力問題,甚至經常是兒童暴力的根源,就像安東的瑞典移民身份,就像克里斯提父親的內心創傷。落後如非洲小國,先進如被譽為幸福指數最高的丹麥,都不能從暴力這個問題上解脫出來,因為暴力是人性問題,與道德、財富、教育無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