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命運規劃局--The Adjustment Bureau

命运规划局/联邦检察局/天网逆缘(港)

7 / 270,048人    106分鐘

導演: 喬治諾爾菲
編劇: 菲立普肯迪克
演員: 麥特戴蒙 愛蜜莉布朗 泰倫斯史丹普 安東尼麥凱 麥可凱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F

2011-03-08 01:17:28

愛情,還是命運,這是一個問題


早早就被這片至少提前仨月就開始轟炸的預告片攻勢搞的興趣盎然,聽說上映日期敲定了之後更是摩拳擦掌提前一天就做好了打算——看電影麼,本來就是個獵奇的過程,只不過我對這片的好奇要更接近於做多了產業研究的強迫症一點:作為一部含有科幻色彩的片子,它居然從一開始就對你聳肩攤手地說,嘿,瞧,我們不是Christopher Nolan——這裡可沒什麼好神乎其神的。好吧,我們就看看你這」Don't Ask I'll Tell「的態度底下到底藏著一部怎麼樣的片子。

說在前面的一句話是,如果覺得被劇透了,那麼您該怪的絕對不是我:從第一段預告片放出開始,The Adjustment Bureau就把自己是誰、長什麼鳥樣、操作什麼工種一清二楚地抖了個底兒掉,絲毫不留給人討論的空間,幾個戴著圓頂帽一邊氣勢逼人一邊凶神惡煞的風衣男恐怕也在給人種下深刻印象的同時留下了一點是否情節透露過多的疑慮—— 不過現在看來這個宣傳策略總體來說還是成功的,因為這片的討論重點本來就不在Adjustment Bureau身上,而且這個機構的功能雖然的確讓所有人有心頭一顫的效應,但是片中對其安身立命基礎的刻畫過於淺薄和簡單化,所以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

於是現在的情況是,正片看到十五分鐘,你已經知道這所謂的Bureau vs. Matt Damon其實就是一個披著現代與科幻外衣的God's design vs. Free will的老生常談,那麼你還能對這片子的敘事有更高的期待嗎?的確,每個(比我牛逼的)人都曾經歷過、或者(像我這種唧唧歪歪的蟻民們一樣)一直處在對宿命論的惶惶不可終日中,所以Adjustment Bureau的設定是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但是片中對於宗教、造物者及Higher Power的指示實在是太過直白,以致到最後讓人不禁產生了」哇哦這其實是一部福音書電影喲親「的欲吐槽感,這就不太好了。同為探討幻象與宿命論的電影,The Truman Show在這方面的處理就要高明很多,在那裡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隱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只有身處其中的他不知,這在為情節製造令人信服的合理性的同時也符合了希區柯克的」所有的人都知道桌子底下有炸彈,但只有坐在桌邊喝咖啡那傻缺不知道:「的懸念理論——不過用這個標準衡量每一部片子也是有點不公平的,畢竟這天底下無論是Peter Weir還是Andrew Niccol都只有一個(說到Niccol才想起,Gattaca的影評一直保持著寫了一半的狀態,寫完了這部該去整理一下),而Adjustment Bureau不過是一部有個值得一說的理念,但畢竟過幾個月可能就會被遺忘的好萊塢電影而已。

愛情,還是命運,這的確是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在從古到今從東方到西方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那麼多記述、討論、推敲、演繹之後,到今天是否還能譜寫出新的篇章來呢?也許,但不是在這部片子裡面。回到剛才說的正片開始十五分鐘後,試想,你這時候除了對整片的敘事基礎一清二楚之外,對影片的結局也已經可以下出」無論杯具還是洗具統統都在意料之中有沒有!「的定論,那麼你對這部片子的期望值還能有多高呢?杯具你杯得過羅密歐朱麗葉?洗具你洗得過恰好不是他爹生出來的段譽以及他爹搞過的無數個女人生下的漂亮姑娘?(好吧這個我是隨口吐槽的)剛才就說,這個問題的幾乎所有可能性都已經被發掘過了一遍,現在你想把它放在一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裡再說一遍最好的結果也無非就是不讓人覺得幼稚而已。所以從這個時候我已經開始從敘事裡一點點走神了,不過最後片子看下來,發現關注點經常會忽略的點其實還挺有意思的。

我是該有多喜歡John Slattery啊。有些人看到預告片大概會有「哇,Matt Damon!」的反應,而我的反應是「哇,John Slattery!」這隻銀狐近些年來在電影電視戲劇三界裡穿梭得不亦樂乎,而且不消說都小有成就,Mad Men裡的Don Draper在少了Roger Sterling之後,難說沒有露出那麼一點點失去了principal ally/arch emeny之後的落寞;30 Rock裡的二缺共和黨候選人,雖然就露了那麼一小臉,但絕對地讓人意猶未盡。想起去年末縮在Lincoln Center的玻璃盒子小放映室裡看RSL的長日入夜,旁邊就有人放著銀狐的兔子洞——2010年的電影改編我還沒看,所以沒辦法作比較,但是我堅信銀狐的Howie絕不會差過Aaron Eckhart,而且Cynthia Nixon東尼獎級別的Becca也不見得就會比Nicole Kidman的奧斯卡提名表演失色。可是好萊塢就是這個麼現實的地方,無論你的演技有多好,你最多只不過是個出彩的配角,大家仰望的還是頭頂上那顆光芒四射的大猩猩哦不大星星——他們才是票房崇拜教里唯一那座閃閃發光、有求必應的大神。

一直很欣賞Matt Damon的聰明,為人、為演員皆然。作為演員,我一直很喜歡小馬的「小表演」,他演起戲來很放鬆、不做作,和某些以狂放激情表演著稱的咆哮哥怒吼姐們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這部片子裡也是一樣,最後的結局雖然狗血,但錯基本上全在劇本,小馬的表演還是沒有出問題的。片子開始部份他被Bureau扣在停車場前後(「表拉我!討厭!我自己會走!」)和影片中段重逢Elise、倆人在街上賽跑的那兩段都演得很討喜,不是得奧斯卡的那種討喜,而是那種真實、誠懇的表演真的挺讓人舒服。小馬一直是這麼個注重細節的演員,我對他的演技大有印象還是因為前年的The Informant!,一部講非典型喜劇被他演出了英國喜劇的黑色味道,那傻咧咧的眼鏡男真的讓人有哭笑不得之感;今年的True Grit,小馬的鋒芒不消說被爺爺和小姑娘的雙重夾擊磨得一點不剩,但這倒也算是盡了一個配角鞠躬盡瘁的義務。為人方面小馬的聰明就更不用說,和發小大本的跌跌撞撞不同,小馬的努力與隨和從一開始就讓他的星途一片光明。人家現在剛剛四十歲,卻已經拿過一個奧斯卡獎(還是和發小一起拿的——不要問我幸福是神馬),領銜過賣座的系列(Ocean和Bourne),合作過Eastwood和Scorsese(The Departed)這樣的傳奇級人物,參演過各種奇奇怪怪的電視節目(餵30 Rock,就是說你呢!「I『m Fxxking Matt Damon」!),以及其他很多讓他整天笑瞇瞇地出現在各種首映啊慈善啊代言啊之類活動現場的事情(比如說樂呵呵地去給宮崎駿的動畫片配音,在Coppola的電影裡演個小角色,幫助製作個華爾街大曝光紀錄片什麼的)。他不泡吧不賭博(除了和大本勾肩搭背地參加什麼明星慈善樸克比賽的時候),不玩Facebook,有點「害怕」Twitter,但是在他的好友列表里卻既有喬老爺、Eastwood這樣新老大佬級的人物,也不乏Paul Greengrass、史蒂夫n Soderbough這樣的怪才。美國人都喜歡小馬,因為他就是個標準的美國好孩子:為人憨厚,誠實肯幹,熱愛家庭,珍視友誼,還加上點不過於外露的才華——是的,這依然是美國的國民價值核心,雖然美國人顯然在要求自己和要求他人上採取著可恥的雙重標準。

(寫到這裡覺得真該哪天寫寫大本的哪部片子,比如前一陣子的The Town我就很喜歡。大本真不是個尋常人。)

Emily Blunt是個有edge的演員,我一直這麼覺得 ,雖然算到現在我不過看她三部片子而已。無論是從同一年齡還是跨年齡比較,英國的女演員整體強過美國,而當一部片子需要一個不光有身材臉蛋還得有點演技的女演員時,28歲的Emily Blunt和基本同齡的Rebecca Hall(29歲)在青黃不接的美國市場上就會一下子蹦到候選名單的最前頭。Blunt的角色實在寫得太弱了,她同樣沒什麼施展空間,但是像小馬一樣,她的放鬆自然的表演風格倒也值得稱道。作為帝國臣民,演戲之外沒一兩樣額外的技術是萬萬拿不出手的,於是Blunt在本片中自然順勢大展舞技,——again,美國人的雙重標準又來了,英國演員的多才多藝在美國經常不被重視,Natalie Portman是用了一年時間練芭蕾舞,Adrien Brody是花了幾個月時間學鋼琴,但是你們怎麼能說人家本來就會跳舞、本來就會彈琴的英國演員就自動比他們低一等?

對於這麼部片子,本來不該說這麼多的,但既然已經說到這兒,我也就只得作罷。反正不管這片子是好是壞,時不時地看部能挑動你思考宿命論那根神經的電影,竊以為也是件健康的好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