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01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inkuo

2011-03-08 08:09:34

當年錦瑟


我還是很期待這部影片的。今年某期《看電影》還公佈了劇照和檔期。早知道看《挪威的森林》電影版會失望,但是一定還是要看的,不過,失望卻跌破了底線。我也算不合格的村上的支持者吧,至少贊助了他的出版商不少碼洋,現在又花了兩個多小時看電影,所以說三道四幾句還是有資格的。

順便說一句,有一個時期談論村上很時髦,似乎讀點書的都談談,但是這些人後來又去談別的更時髦的了——足以說明並沒有怎麼看懂這個日本人。我這麼說的意思並不是暗示自己一直中意村上,其實我對他的《1Q84》也不感冒,我只是對他精準地把握了青春期一個荷爾蒙正在發酵的用身體感受世界和愛情的19歲少男很欽佩。《麥田守望者》、《發條橙》、《牯嶺街少年殺人》、《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很好,但是我個人性格趣味原因,還是比較偏愛把掙扎隱藏在內心的怪癖頗多的村上春樹。

一般來說,以語言意境這些比較纖細敏感的東西打動人的文學作品是不適合被改編成電影的,這也是村上影響很大,卻很少被電影導演相中的原因吧,畢竟用鏡頭追蹤一個每天故作鬱悶的孤獨者是一件不討好的事情。陳英雄自稱是一個村上迷,也可以看出來。他對原作的基本構架沒有改變,恪守了故事發展的線索,但是,這也使他鑽進了村上的圈套。我看到的不是村上,也不是那個拍過《木瓜》的陳英雄,而是試圖再現村上的陳英雄——二者疊加不是立體化了,而是出現了重影。在觀影過程中,我經常會想到原著,想看到陳英雄是如何將其影像化的,但是擊節之處並不多。陳英雄沒有辦法,他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但是在表達青春期憂鬱這件事上,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超過以此為商標的村上。

影片對幾個人物的處理讓人無語,陳英雄的智商似乎駕馭不了如此複雜精微的關係,只有用雨聲和白雪來製造氣氛。人物間發生聯繫的千絲萬縷的東西沒有了,他們因此成了失去思想的玩偶,被口令操縱。渡邊與綠子之間的關係很生硬,他們之間的很多對話被砍去了,因此一種舒服、隨意的感覺也消失了;與直子的關係又很糾結,直子死後渡邊的反應太激烈,這不是渡邊的風格;與永澤則缺乏契合,因為永澤說他們「本質上都是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人」;與玲子則是敗筆。我想,可以用很多肢體語言、眼神交流達到這個目的,但是影片卻付之闕如。我不知道,那些不了解《挪威》的觀眾是否會因此覺得作品中的人物的反應都如此經不起推敲。

村上有自己的那種腔調。我一直覺得村上作品中有一種無法自拔的孤獨,他似乎一邊自虐一邊享受這種與眾不同。因此,他的孤獨很豐富。他在《海邊的卡夫卡》開端就說,十五歲生日是最適合離家出走的時間,早了太早,晚了又有點太晚。我記得當時就想,這樣的話我是打死也說不出來的。它透出一種骨子裡的銳利和滄桑,甚至還有點玩世不恭。《挪威》裡對螢火蟲的一段隨意發揮敘述也透出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我一開始不知道這些東西為什麼在影片中找不到,後來明白了。村上小說中講故事的人是37歲的渡邊,這個渡邊在影片中沒有了,氣場盡失。另外,渡邊最後在電話中對綠子說「我愛你」,是影片最不可原諒的對原著的改編。陳英雄應該看過,《挪威的森林》在結尾渡邊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在何方」!二者間境界的不同不必分析了。唉。

上面的很多話都很不厚道,一部電影而已。而且,我也漸漸遠離了村上。或許村上是自己年輕的時候寫過的獻給今天不知在何方的某人的某首詩,現在再看,除了一堆冗餘的濫情之外,就是一些在自以為是和自我否定之間的反反覆覆的猜測、徘徊和臆斷,之所以有時懷舊,是記得它們曾經填充過一個有著淡淡厭世情結少年的失眠的漫長夜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