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再見愛麗絲--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

曾经沧海难为水/再见爱丽斯/艾丽丝不在这里

7.4 / 17,829人    112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勞勃梅歇爾
演員: 艾倫鮑絲汀 Alfred Lutter Billy Green Bush Lelia Goldoni Marty Brin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ick's Castle

2011-03-09 02:45:08

曾經滄海難為水


   說起影后艾倫伯斯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她在《夢之安魂曲》裡的震撼表現了,曾經瀏覽過時光網中對於她的「一句話影評」,其中絕大多數都提到甚至是專門為了《夢之安魂曲》而寫的。儘管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人們對這位老影后的作品看的不多,但是更多的潛台詞絕對是對其演技的充分肯定。不過由於年代稍遠的緣故,儘管早有耳聞,卻一直沒有看過她的獲獎作品,今天,終於得以欣賞了這部老馬丁為數不多的以女性為主題的電影《再見愛麗絲》,略有所思,寫一些想法。

   說實話,對於影片的劇情,就我個人看來,真的是普普通通,沒有太多的戲劇性,基本幾句話就可概括(本段的以下內容均劇透,慎看):一位名叫愛麗絲的女子,熱愛歌唱,但卻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全部的工作就是相夫教子,盡心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直到有一天,一次意外奪走了她的丈夫,迫於生計的她只得帶著11歲的兒子遠走他鄉。她曾在酒吧賣唱,也曾在餐廳當服務員,受到過感情上的欺騙,不過最終還是重新找到如意郎君,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正如普遍的評論所言,儘管此劇在劇情上沒有太大的戲劇性,但是卻有兩大看點:其一,老馬丁執導的,以女性為主題的影片,在他的作品中絕對具有特殊性。其二,就是女主角艾倫伯斯汀的表演。對於馬丁的導演方面,我完全是外行,沒法做太多的評述,就是覺得此片的風格和我看過的其他的馬丁的電影有較大區別。本片基本在平淡的敘事中結束,仔細品味也不乏溫情。而對於女主角的表演,儘管我同樣也是外行,但是卻想簡單寫寫自己的看法。本片的主人公是單親母親愛麗絲,影片對於愛麗絲之前那一段婚姻,僅用了十幾分鐘時間就一帶而過,重點突出的,是之後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一人支撐家庭的內容。不難想像,劇本的設計包涵了幾乎所有的單親媽媽可能遇到的困境:要養家餬口,要同時從生活上和心靈上給予孩子關照(孩子還偏偏被編劇設計的比較叛逆,增加了管理難度),也曾遭到感情上的欺騙,也曾疲於應付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最終還要處理和追求者的關係。不難推知,愛麗絲這個角色,雖然並不知道是不是專門為伯斯汀打造,但絕對是這部電影唯一的核心,甚至可以說,此角色的演繹質量對於本片的成敗有決定性意義。不過艾倫伯斯汀的確做到了,她把一位單身母親的敏感與脆弱、堅強與執著刻畫的淋漓盡致(儘管和我想像中的還是略有差距,也許是我想像的太完美了吧)。在片中,她所飾演的母親一方面要忙於生計,同時還要處理正值十幾歲,同樣處於敏感年齡的兒子的關係。所以是脆弱與堅強兼備,很多內心的情感必須處理的波瀾不驚,稍有含蓄或者稍有過度都會影響對角色的塑造,觀看此片過程中,基本沒有看出什麼刻意雕琢的表演痕跡,似乎平平淡淡,但是卻讓人覺得十分真實可信。而到了影片後半段,她努力在追求者和兒子之間尋求平衡。到了此時,她需要開始釋放內心的情感,伯斯汀的表演在我這個外行看來,也算非常精準。並且隱隱地能夠看到些許《夢之安魂曲》中表演的影子,畢竟是同一個人演的。不過話說回來,由於相比本片而言,她在《夢之安魂曲》中的表演更加爆點十足,所以個人還是覺得後者給了我更大的震撼(或許是因為業餘人士更適合觀看外放戲)。

   附帶一提,影片中的兩個小配角很吸引眼球。第一個是欺騙女主感情的小混混,由當時還年輕的哈維凱特爾飾演,之前之後反差巨大,幾乎是一個人演了兩個角色。不知為啥,看到他的表演,特別是後半段凶相畢露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德尼羅……囧。第二個就是愛麗絲兒子的玩伴,一個帶有男孩子性格的早熟的十歲左右的小女生,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混混。當時看的時候一度沒發現她是女孩子,直到字幕出現「她」,才將信將疑。不過覺得這小孩子演的十分自然,當時就感嘆,好可怕的演技,不知這孩子日後發展的如何,結果最後落幕時看了一下演員表,驚現朱迪福斯特,我徹底震驚了(好吧,我承認我孤陋寡聞了)。

   還要說一下,儘管本片的劇情乍看上去乏善可陳,不過仔細思考,還是略有心得。此片以愛麗絲這一角色貫穿始終,並且涉及了諸多女性特有的境遇,在最後還略微帶有女性自省的主題,可以說是一部較早的女性電影。不過拍攝此片時恰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據說當時的米國,女權運動正進行的轟轟烈烈,反應女性的追求與生活的一類題材可能也在當時更受導演們的青睞。比如同一時期的《轉折點》似乎就是,而《安妮霍爾》中戴安基頓塑造的那個個性鮮明的角色,幾乎成了一個標誌。看過此片,也想起了《時時刻刻》,片中都涉及了「生活在男人的世界中的女人」這一話題,不過與《時時刻刻》不同,儘管本片主人公經歷了掙扎,追求和自省,最終還是回歸到了男性的控制中……當然前提是她的追求者做出了一定的讓步,但不得不說最終還是男性的勝利。但女主最終重新有了美滿的家庭,偏偏是觀眾想要看到的,這或許也是老馬丁導演的巧妙之處吧。其中有一句台詞印象深刻,集中體現了女主的自我意識的顯現,她對一同在餐廳工作的朋友說,她愛她的前夫,在前夫去世前,她每天所想的就是如何討他歡心。前夫去世後她很傷心,因為儘管前夫性格火爆,卻十分照顧她。但通過之後的經歷她發現,他並沒有照顧到她,只是她從內心中需要有一個堅實可靠的男性在身邊才覺得有了歸屬感。台詞基本是這樣,一開始我還以為她要追求自主的生活了,結果話音剛落,追求者上門,說之前的部份爭端聽她的,她立刻就喜笑顏開了,女人都是這樣的麼。。。

   最後,想到了本片的標題,港譯譯作《曾經滄海難為水》,一開始覺得矯情,後來仔細一想,卻也暗含一層深意。愛麗絲小時候夢想成為大歌星,甚至很自信的說她會比某某歌星更出色。後來,當她迫於生計在酒吧賣唱時,卻絲毫不見當年的這份自信,更多的是勉強與懷疑,後來她迫於生計乾脆當起了餐廳服務員。也算是夢想在現實前的蒼白無力吧。影片行將結束之時,她對她的追求者說,希望自己可以回到小時候生活的城市,去實現當一名歌手的願望,他表示支持和同意,但同樣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這更多的是你的希望,現在的那座城市和你小時候的已經不同了,再也回不去了。」這句話絕對是真理,但卻讓人覺得一絲感傷,每個人都曾有天真的夢想,但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伴隨著生活的殘酷和時間的撕扯,又有幾人能夠真正如願?不過之後便是釋然,覺得倒也無妨,正如影片的最後一場,母子二人相依,有說有笑地走向遠方好(正如《當幸福來敲門》的最後一場一樣),平淡中滿是溫情,我們的生活儘管不可能事事如願,但不也同樣平凡並溫情著麼。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