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狂琴難了--Gloomy Sunday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忧郁星期天

7.8 / 8,458人    112分鐘 | Argentina:113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演員: 艾莉卡瑪洛茲珊 史蒂芬洛迪奧尼斯 Ben Becker 約希姆克羅爾 Andras Balint Geza Boros Rolf Beck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1-03-10 04:58:52

愛、人性與尊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布達佩斯之戀》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算不上是一部非常出色的電影,不像《美國往事》那樣反映了時代的深刻變革,也不如《愛情是狗娘》或《黑色追緝令》等有著精巧的敘事結構,就對二戰的白描與反思而言,它也不及《美麗人生》。可它就是讓我著迷,反反覆覆看了多次。

 

相比《狂琴難了》與《憂鬱星期天》,我更喜歡《布達佩斯之戀》這一譯名。前兩者會讓人將目光過多地聚集在《憂鬱的星期天》這首曲子上。誠然音樂貫穿了整部電影,並且包含了尊嚴等含義,但電影應該遠遠不止這些。

 

電影首先應該包含了布達佩斯的味道。二戰前的布達佩斯,瀰漫的是青草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伊洛娜散發出的女性荷爾蒙的味道,以及安德拉斯的《憂鬱星期天》里流露出來的憂鬱的味道。在敘事手法上,《布達佩斯之戀》算不上十分高明。不過用一首鋼琴曲貫穿全劇,以音樂作為主要表現對象,在電影中倒是少有的做法。情節方面,有三角戀情、愛與嫉妒、戰爭與毀滅,並不出奇,難得的是電影能將伊洛娜與拉士路及安德拉斯之間的三角戀情表達得渾然天成。從最初的嫉妒,到忍讓、包容,到最後三人的渾然一體,草坪上的那段戲起了很大的銜接作用。當兩個男人同時摟著伊洛娜,陽光灑在他們的身上,那種純淨感結結實實地打動了我。三角戀一直是為人所排斥的,而一般電影中表達的三角感情也無非是以嫉妒與不相容為落腳點,展示出來的影像莫不是掙扎糾葛,要嘛最後全都散了,要嘛便是以犧牲一個人的利益來達到完滿。《布達佩斯之戀》卻將三人的關係處理得極為巧妙和諧。作為猶太人的拉士路愛伊洛娜,也需要經營咖啡館,而安德拉斯可以為他帶來生意;安德拉斯愛伊洛娜,而他又要謀生,拉士路的咖啡館是他最好的去處;至於伊洛娜,她同時愛這兩個人,一個也不願放下。這似乎是他們三人最初得以和諧共處的原因。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三人的感情已不再這麼簡單。拉士路與安德拉斯的酒後爆發是一個轉折點,伊洛娜安撫了他們之後,三人愈來愈向一個人靠攏,他們的感情漸入佳境,已經不僅僅包含愛,抑或說是剝離了其他因素的一種純粹的超越於愛之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會讓人感到突兀,反倒覺得怡然。

當然,如果電影只進行到了這裡,那麼這只能算是一部稍顯異類的愛情片。德國青年漢斯的出現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同時也賦予了電影更多的內涵。

 

很多人單純地把漢斯看成一個反派,這點我不太贊同。我倒認為,漢斯才是電影裡塑造的最具人性的一個人。漢斯對伊洛娜的愛,出自人本身自有的七情六慾;他對伊洛娜肉體上的嚮往與期待,也出於其生理需求,這無可厚非。拉士路救了漢斯,漢斯也對他做了相應的回報,至少他有在上司的槍口下挽救了拉士路的生命。至於後來他斂財與策劃的一系列陰謀,都只是人性在作祟。漢斯憑藉其身份地位運出猶太人以斂財,與戰爭脫不了干係。二戰時期,全世界都處於法西斯的陰雲籠罩之下,而德國的一些青年軍官更是處在對希特勒的盲目崇拜中,人性極端扭曲。漢斯還算不上是人性極端異化的典型,電影裡有一幕鏡頭,是他將巴姆斯小姐的部份珠寶和錢又塞回了她的手裡,讓她在瑞士重新開始生活,從這可以看得出來,漢斯還保留著對生命不幸的同情與憐憫。他殘害拉士路,也是出於他對伊洛娜極端的愛。拉士路被德軍抓走後,伊洛娜去找他,對他說:就當是為了我,救救他。而漢斯吻著她,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為了你,我什麼都可以做。這句台詞有著深刻的含義,一方面,年輕的漢斯,為了伊洛娜,確實可以跳河自殺。而歷經了戰爭的洗禮和內心嫉妒與渴望的折磨後,為了她,他也可以不擇手段地奪走她身邊的人。先是逼死安德拉斯,繼而毒害拉士路。除此之外,他與其他納粹並無不同,他最後甚至還履行了承諾,解救出巴姆斯小姐的叔父。

 

安德拉斯譜寫了《憂鬱的星期天》,卻苦苦思索不出其中蘊藏的資訊,直至死去。而拉士路最終捕獲到了這些資訊,即人可以受到傷害,卻不能丟失尊嚴。戰爭年代,尊嚴是個稀缺名詞。人只是可以行走的個體,以量詞來計算他們存在的價值。伊洛娜、拉士路與安德拉斯便處在戰爭對尊嚴的不斷挑戰中,可他們是妥協的,逃避的,他們的意志堅定,卻別無他法,只能以結束生命來維持心中的一方天地。

 

故事的結局,是漢斯幾十年後重返布達佩斯,聽著《憂鬱的星期天》,看到伊洛娜的照片,因心臟病去世。漢斯的遺體被運出去後,鏡頭切回咖啡館店主的臉,然後緩緩推進,最終又切換到廚房,一雙蒼老的手在洗幾十年前拉士路與安德拉斯都沒能用上的毒藥瓶。店主走進來,說:母親,生日快樂。這似乎暗示著漢斯最終是被伊洛娜毒害。這種說法似乎非常順理成章,伊洛娜殺了漢斯為她的情人報仇。如果是這樣,電影又落入了俗套。結局與開頭遙相呼應,這種敘事手法在電影裡比比皆是,並無稱奇之處,而故事又是以主人公最終手刃仇人而達到完滿。為什麼漢斯不能是自己心臟病突發而猝死的呢?從前面的劇情可以看出,導演有意將漢斯塑造成一個擁有著複雜人性的人,那麼在他殺害拉士路之後的幾十年里,不可能不感到愧疚與自我反省。而他對伊洛娜的愛,也不是時間可以輕易沖刷了的。再見故人,百感交集,心臟病突發猝死並非沒有可能。而且,電影非常著力地表現了戰爭對人性的殘害和對美好的毀滅,怎麼會到了結局又峰迴路轉地將劇情繞回到好人好報、惡人惡報的常規套路上來?

留著殘缺的美好,往往更具有衝擊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