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01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荷包蛋

2011-03-13 21:16:02

挪威的森林


爬升
速度將我推向椅背
模糊的城市慢慢地飛出我的視線
呼吸
提醒我活著的證明
飛機正在抵抗地球
我正在抵抗你
遠離地面
快接近三萬英尺的距離
思念像粘著身體的引力
還拉著淚不停地往下滴
逃開了你
我躲在三萬英尺的雲底
緊緊靠在椅背上的我

以為

還擁你在懷裡

              ————————《三萬英尺》迪克牛仔

無論第幾次翻開《挪威的森林》看到開篇第一章渡邊(或許是村上春樹本人)在波音747上傷感的描寫都會想到老爹的這首歌,就像渡邊掙紮著想要逃開直子的陰影一樣。我也想問,一個人的心裡只能容得下一個人嗎?或者說一個人的愛就像蛋糕一樣切掉三分之一隻給另一個人的的只能是剩下的三分之二嗎?

     誰都知道拍攝這種被無數人寄託情愫的情感作品沒有好的編劇和對原著的深刻理解都很容易為觀眾所詬病,《挪威的森林》就是這樣的一種(竊以為《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也是,陳小春那個版本太街頭了)。 我承認一開始就準備用很挑剔的眼光欣賞這部電影,單純作為一部電影來講《挪》的故事情節明顯不夠完整,可以看做是專門拍攝給諳熟原著讀者的一種小說插畫,補充讀者對原作的某些意象畫面讓原著更有層次感。

     這部電影裡,我對渡邊這個角色比較滿意,有點小帥的容貌加上木訥的表情,面對直子時又愛又憐的忐忑,和綠子談情說愛時候欲說還休的囧樣都和我想像的一樣。直子和我從原作讀出的就有些差距,直子給我的印象總是,聰慧,靜謐,大家閨秀。電影上的直子薄薄的嘴唇給人得印象太刻薄,把一個因從失去愛兒徬徨不知所措的少女拍成一個喪夫後無處排遣的寡婦,真是無語了。綠子還可以,不過我覺得綠子應該有一張圓圓的臉,時時刻刻承受著壓力卻保持著美好的笑容,哪怕對面的房子著火了也會抱著吉他在陽台上彈唱的開心果。導演不知為何把這一段捨棄了,換成了窗外淅瀝的小雨,境界自然就不一樣了,即便此時渡邊和綠子還像原著那樣接吻在我看來這個時候的渡邊只是找到了一個直子的替代品而不是被綠子身上具有的獨特的氣質所吸引。玲子的橋段也比較生硬,我不認為玲子是為了找回青春的感覺才跟渡邊上床,相反,她看到的渡邊對直子的愛,這種愛是直子所不能回報的,在療養院(精神病院)里玲子是直子的朋友,醫生,老師,甚至是母親,玲子的心理應該夾雜著感動,羨慕,回報,感謝等等等等。如果還要用一種思維方式來考量這麼複雜的人類那就是絕對的片面了。

     最近一直在看日本推理小說,女人日文名字中常含有「子」,這個字總是很誘人,相夫教子,知書達理的女孩子名字里都會有一個「子」字,《挪》中的初美是個例外,相比直子和綠子初美是最悲哀的,她對永澤的愛是不考慮後果的,明明知道永澤不會給她一個女孩子應有的歸宿但是還是死心塌地的選擇永澤一直到自殺,她跟直子一樣,把靈魂掏出來就再也放不回去,不同的是直子想把這種愛轉移到渡邊身上但是一直到死都沒有成功,亦或是直子知道這種做法行不通對自己,對渡邊,對木月都是不公平終於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看來日本自殺率還真是高,從直子最愛的木月開始,直子的姐姐,直子,初美。只能說村上春樹,你太狠了……

    「你對我怎麼樣都可以,但千萬不要傷害我」這是《挪》劇中綠子對渡邊的表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作者在給人物取名的時候也有一定的暗示(我不懂日文或者是我本人杜撰的),直子,「直」更偏向於性格的描寫、綠子,「綠」更偏重於生活色彩的描寫。直子無法把對木月的愛完全轉移到渡邊身上,這是性格使然,直子無法把身心同時投入到一段愛情當中——她愛木月的時候不能跟木月愛愛;她20歲生日時跟渡邊在共赴巫山的時候她只是覺得那應該是木月,再以後渡邊慢慢走進她的心裡她發現她又回到了和木月在一起時候面臨的苦惱,直子覺得渡邊想要的愛她給不了。特別是這個時候渡邊這個傻帽在直子面前絮絮叨叨的講述綠子的故事的時候直子更加覺得自己是個「病人」——綠子那豐富多彩的生活很自然的能給人的清新快樂的感覺(電影中的綠子太淡定反而不好)——直子覺得渡邊為自己付出了太多,在她的陰影里渡邊只能一個人去旅行,一個人坐在大學生活動區,一個人在宿舍照著夕陽看劇本,或者是跟永澤一起去夜店吊女生,開房然後在半夜交換。同樣的時間在開朗的綠子影響下渡邊可以擺脫她的陰影,有人陪,一起去游泳,一起吃飯,一起看火災(電影裡是下雨),這些自己都給不了。我——直子,只能跟同樣是「病人」的木月在一起,這才有了後來直子病情反覆,最終走上了不歸路。

     直子和綠子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女孩子,我嚴重懷疑渡邊是天枰座,他不停的在兩個女生間權衡比較,旁觀者無法理解他究竟是愛誰更多一點。電影中直子去世後渡邊一個人在海邊痛苦的嚎啕,無疑是真情的流露;可他抱著綠子時眼神裡散發出來柔柔的溫暖也在說明他想和這個女孩子走向天長地久。一個人得愛情真的像切蛋糕那樣嗎?在渡邊身上我看到了否定答案,他對直子、綠子兩個人的愛情加起來一定大於壹,我不相信渡邊是從木月去世後才開始喜歡直子的,但我相信渡邊是在第一眼看到綠子時就注意到這個小姑娘,愛是絕對值,這沒有區別。爭論渡邊喜歡誰更多一點沒有意義,這還得感謝村上春樹無情的把直子寫死了……

     翻開《挪威的森林》裡面滿是隨意的的對話,充滿溫情的對話,毫無嬌柔造紙的對話,濃濃的愛意從這些不經意的中散發出來,令人好生羨慕。至於這部電影,我只能給7.0分——我最在意的兩個角色沒有得到完美的演繹,考慮到這部也被我寄予無限情愫的文學作品,相信導演也會理解。當然咯,我也想有個女孩子跑到我面前說:你是XX吧。呵呵,不過這是不可能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