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93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之影

2011-03-16 02:59:41

《挪威的森林》:文字與影像的距離有多遠


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大多是爭議不斷。究其原因,一個自然是因為二者容量不同,文學作品中的大量細節要在一部大約100分鐘左右的電影裡展現,取捨自然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也極難處理;另一個原因還是一個關於想像力的問題。西方有名言道:「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們也有一個「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林妹妹」的說法,即使勞倫斯•奧利弗和陳曉旭的演技再出眾,影片再經典,但也難說符合每一個觀眾的預期。而且一旦書中的形象落實到某位演員,成為「這一個」的時候,其實已經成為一種遺憾。雖然有時候一個好的導演可以將一部平庸的小說提升一個檔次,可是對於那些感情細膩又深人人心的知名作品而言,搬上大螢幕的難度不言而喻。好萊塢最近幾年也有將《追風箏的人》《潛水鐘與蝴蝶》等知名作品搬上大螢幕,反響雖也尚可,可是仍被一些原作的擁躉看作是商業化的一種扭曲。這一次這一部《挪威的森林》被搬上螢幕,以這本書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村上春樹的作品,這自然並非是首次搬上大螢幕,不過在這之前,對他作品的改編,卻鮮有成功的例子。從1981年大森一樹的《且聽風吟》,到2007年Robert Logevall 的《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其間的多部作品的下場幾乎都是淪為被批評的對象。究其原因,一個重要的方面其實還是在於村上春樹作品中帶有濃厚西方色彩的輕盈與東方風格的陰鬱相結合的特點往往使讀者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卻極難在影像上行得以完美呈現。這一部《挪威的森林》是他的代表作品,卻自1987誕生以來一直未有人敢於嘗試搬上大螢幕。這次由陳英雄來執導這一部作品,據稱是得到了村上春樹的親自允諾和充分信任。這位因《青木瓜之味》等影片蜚聲國際影壇的越南籍導演在上一部作品《伴雨行》嘗試商業轉型失敗之後,重拾文藝影片路線並將這樣一部「小資聖經」搬上大螢幕,自然備受期待。
應該說,如果單純從影片的影像風格來說,影片可稱得上是一部出色的唯美作品。陳英雄一貫對於色彩的迷戀與重視在本片中得到充分體現,其中大片綠色色塊的運用凸顯了他自從《青木瓜之味》以來的一貫特徵,也是導演本身風格的一個很好的延續。片中多處在森林與曠野中的鏡頭都有著極強的美感,甚至可以直接拿來當桌面使用。尤其是影片後部渡邊與直子在療養院附近田野里橫臥的鏡頭可稱驚艷。加上陳英雄本身對於自己作品近乎苛求的拍片方式,影片在時代的氛圍營造和空間的設置上都頗為出色,很好的將原著中設定的六十年代末期的時代特點展現出來。這是影片的整體精緻的風格是一個突出體現,也是引導觀眾深入懷舊的一個重要砝碼。影片對鏡頭的精心調度和對於光線的準確運用也使得本片在很多地方令人印象深刻,如開場不久渡邊在遊行的隊伍中茫然前行的細節,將渡邊與這個時代的略顯脫節的特點暴露無遺;而出現當渡邊在走廊上跑過的鏡頭時,迷離的淡黃光線隨著飄動的窗簾滿溢流動起來,整個畫面幾乎成了一幅畫,美麗得令人窒息。此外,陳英雄在影片中設置了大量陰雨天氣的背景,無論是渡邊與直子的生日聚會,還是渡邊與綠子在家中親吻的場景等,都有細雨作伴。這本身也許與陳英雄自身家鄉的氣候和特徵有關,卻更與導演想利用雨天來表達一種潮濕而陰鬱的情感有關。這種設定,更多的是出於對於影片主題和氛圍渲染的需要。因此,從本片的整體影像風格上來說,陳英雄已經盡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來營造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村上春樹的作品世界。
不過,遺憾的是,可能還是文化差異和對於作品理解的不同,整部影片距離原作讀者心目中對於作品的理解尚有一定距離,很多原作的粉絲認為陳英雄未能將原作中的精髓真切的表達出來。村上春樹的原作中以渡邊、直子與綠子三人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在一個感傷的故事中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年輕的迷惑與無奈。影片雖然忠實的按照原作的敘事方式來進行,開頭的部份也比較出色,可是整部影片在綠子這一角色出現之後變得有些混亂起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在於整部影片中對於渡邊糾結於直子與綠子之間的感情表達略顯膚淺,使得原作中這一部份最為動人和傷感的感情變得令人費解和膚淺,大大削弱了原作的力量。整部電影,綠子這一角色形象略顯空洞。此外,在影像作品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影片對於原作中一個常見的愛情故事背後所表達的都市人焦灼、空虛的內心世界,迷亂、脆弱的生存狀態等都未能得到很好的體現。原作中對於「死亡」的大量描寫有著更多的深意在內,木月、直子、初美等人物的死亡也在詮釋者一個帶著宿命的悲哀和鉛灰色的沉重的主題,與整部作品的陰鬱與感傷主調不謀而合。雖然這些情節都在電影中得以展現,卻也因為缺少足夠的鋪墊和渲染而僅僅停留在一種表面的悲情上,與整部作品的關聯被有意無意割裂開了。
此外,陳英雄整部作品,最讓人失望的的地方,在於對於原作中「愛情與性」的探討的缺失上。性描寫,這個相當獨特的部份一直貫穿於村上春樹長年的小說創作之中,不過這些性描寫幾乎全是為了確認人物之間的連帶關係而成立的,因為他把這個關係看成「人際的鑰匙」。村上春樹認為,男女之間只要有感情,發生性關係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即使雙方因渴望交流和溫暖而裸呈相對,但最終裸呈的只有肉體,心靈還是孤獨的。在《挪威的森林》原作中,對於性的描寫是大量的,卻都帶有明顯的自然主義色彩,毫無淫穢之感。到了電影的影像中,這種更多暗含感傷的細節一旦落實到畫面上,美感就成為一種難以企及的東西。雖然陳英雄也是努力地利用光線以及佈景和雨天背景等因素來增強這種美感,卻最終難以讓人滿意。就像在直子生日那天與渡邊的歡愛上,扭曲的面孔和喊叫代替了原本的不安與恐懼,帶給觀眾的,是一種無語的沉默。之後在渡邊與直子相處的段落里,出現了大量有關二人對於性愛的對話,在風景如畫的山林里這種「濕與不濕」的話題,卻給人以突兀的大煞風景之嫌。綠子父親去世,卻在電話中要求和渡邊一起看「黃色錄影帶」(陳英雄在此處對原作進行了一定調整),卻更多的給人以不解和驚愕之感。到了影片尾部渡邊與玲子的性愛段落時,則完全因為影片的鋪墊不足(缺乏對玲子經歷的交代)淪為噱頭了。從這些片段來看,陳英雄沒有很好的處理好這些片段,尤其是對於這些性愛之後所包含的深意未能完美呈現出來,使得影片的大量此類片段淪為附庸和影片的噱頭,未能揭示這些性愛情節背後所隱藏的深刻主題,令人失望。
歸根結底,影片未能達到人們所期待的程度,其實還是一個文學與電影的差異在作怪。作為一部帶有傷感色彩的愛情小說,村上春樹在這部作品中又夾雜了關於性、死亡、人生、社會等等話題,更包含了對於年輕人困惑與生存狀態的探討在內,而這些東西在一部120分鐘左右的電影裡得以完整呈現,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看到陳英雄已經在盡力忠實原著的基礎上保持了自己一貫的風格,努力去展現一部他所能展現和理解的《挪威的森林》。就本片的影像而言,也可以稱得上是近些年少有的一部唯美之作了。在很多時候,導演只能夠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原著作品,卻也恰恰因為如此而難以滿足所有人的要求。除此之外,也許更有一些其它因素來影響影片的取捨。就像本片中直子的扮演者菊地凜子,很多人指責她與原作中直子的形象相去甚遠,令人失望,可是她卻是因為主演過《通天塔》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的明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使得她對於本片的國際宣傳是一個幫助。這,也許是導演的另一種無奈吧……
文/風之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