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捨愛其誰--If Not Us, Who?

舍我其谁/舍爱其谁(台)/除了我们还有谁

6.4 / 1,083人    124分鐘

導演: 安德烈斯凡伊爾
編劇: 安德烈斯凡伊爾
演員: 安格斯戴爾 莉娜萊希米茲 亞歷山大菲林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rechtpeter

2011-03-18 01:22:39

wer, wenn nicht wir; wann, wenn nicht jetzt


    核戰爭籠罩下的現代文明,傳統家庭觀念中的忠貞與順從,為警察國家所嚴密監視的個人生活,為西方上層視為現代文明敵人的共產主義,古巴卡斯楚,甘迺迪被暗殺,性解放,言論與集會,質疑政治領導所作出的決定,beatles,反種族隔離與歧視,1968布拉格之春,馬丁路德金,越戰,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這一切的亂像拼湊出了一幅60年代印象,1968則是這一切到達高潮之時。學生不再僅僅從書本中汲取知識,相反他們更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創造書本乃至知識,教授,法官,政客,警察,乃至父母,已是出於另一戰壕的舊秩序的代言人。也正是這些舊秩序的衛道士在納粹強權時助紂為虐,而戰後卻又狡猾地以西方民主捍衛者的新面目出現,儘管他們聲稱他們當時毫無選擇,但在本質上他們與那些奧斯維辛殘忍的兇手並無二致,而這群偽善的人們卻在世界其他角落通過支持強權而壓迫那些渴望民族獨立的人們,遏制共產主義不過是他們欺騙輿論的藉口,反抗已勢在必行。
    充滿革命的浪漫與激情的地下刊物,講座,討論,示威遊行,散發傳達,乃至脫離傳統家庭道德的混亂性生活,一切的一切都為了反抗這個警察國家,以及反抗維繫這個警察國家存在的價值體系。1848年西方的革命者發現他們此刻儼然已成為一場新的被革命對象,他們面對已不再是曾經俯首帖耳的民眾或是恭順的孩子,而是一群願意為理念行動甚至犧牲的革命者。
    革命者的戰爭從書籍刊物上的口誅筆伐如同一切革命一樣轉移到了街壘上,正義也是可以通過磚頭得到彰顯的,因為西方的政治領導儼然已經行動起來,左翼學生領袖Alfred Willi Rudi Dutschke被刺殺,西方警察在街頭毆打罷課的學生與罷工的工人,在越南美國空軍屠殺著手無寸鐵的越南平民。。。。。。
    當發現磚塊不足以與西方強大的政治機器抗爭時,炸彈成了激進的學生革命者抑或raf組織反抗的武器,Gudrun&Baader &Meinhof,kaufhof與警察局總部的爆炸,暗殺聯邦法官。。。。。。革命的戰場蔓延開來。最終革命的洪流吞噬了一切,包括她的執行者------革命者
    wer, wenn nicht wir; wann, wenn nicht jetzt.這句話既可以是革命者行動的宣言,亦是對他們為之逝去的激盪生命的紀念,而重要的是對那個激情洋溢時代的紀念。。。。。
    1968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