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奇爱博士/密码114(港)/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8.3 / 519,899人    95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Peter George (Ⅲ) 史丹利庫伯力克
演員: 彼德謝勒 喬治史考特 史特林‧海登 Keenan Wyn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強從周

2011-03-20 16:37:42

菁英與民主政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2001太空漫遊開始是第一次看庫布里克的電影,然後就發現喜歡上了他的那種獨特的風格,特別是他的「未來三部曲」。有點點科幻的味道,雖然自己對科幻一向不太感冒,但是庫布里克的科幻,至少讓我明白科幻作為一種手段,不一定非得像如今的好萊塢大片一樣低俗空虛的。
炫目的技術還是特效,應該都是一般的,至少和我們今天相比,但為什麼我們還是在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會感受到震撼,感覺它還是有醒世意義呢?我想在於庫布里克對於人類社會的思考和深刻觀察。
二戰後的世界,冷戰的陰雲密佈,關於人類發展的未來,美蘇兩國的爭霸,究竟會把我們帶到何處,人們在戰後復甦的喜悅里依然迷茫,物質的豐富,而精神的相對狹隘制約著我們,況且人類尚不能享盡他們創造的一切,他們會毀滅自己的創造物,為了權力,出於理性。
里皮將軍的衝動,關於共產主義滲透的偏見(這或許影射的是五十年代的麥卡錫主義),國防部長談到戰爭時的手舞足蹈,難以抑制的興奮,奇愛博士演講時的激動和無法控制的納粹軍禮,無不展現著五六十年代美國社會的躁動,軍備競賽的激烈,世界範圍內的地盤劃分,轟炸機盤旋,為了不存在的威脅而大動干戈,全球都籠罩在美素核戰爭的陰影下,歐洲成了美蘇對壘的比武場,而核武器無疑是這次爭霸最大不同於以往的一個關鍵因素,目睹了二戰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毀滅性使用,人類不是反思懷疑理性給自己帶來的災難而是爭相研究這種致命武器,力圖給自己的天平添加砝碼,從而是的理性給人類帶來了,可以發明白己都無法控制的武器的威脅,當核武器生產出來,也就意味著人類失去了對自己的心智的控制,人已經徹底異化為殺人,人活著已經不再為了人,而是為了取得對他人生死的決定權,這個意義上,核武器讓人類放棄了自己,人之為人的意義。
可是面對這次危機,政客們又是怎樣呢?我們看到總統和總理之間開始對話是冗長的廢話連篇的綿里藏針的爾虞我詐看似親密友好卻又處處油滑,但是到了利益爭端尖銳的時刻又連對方的話都聽不進去;國防部長的角色是黑色幽默濃墨重彩的一筆,首先是辦公室裡和女秘書的一段性事,然後高級會議與秘書之間的對話摻雜,性衝動與戰爭衝動激發著這個男人的神經,但是騎著核彈飛下去的最後一幕似乎更好的表達了這個主題,核彈,象徵著男性的勃起,觸及大地的一刻也正預示著人類自身的毀滅。
奇愛博士的德國裔身份和禁不住的納粹軍禮,關於地下礦井生存與種族選擇的計劃使得法西斯的極權主義思想再度萌發,人類總是有這樣的衝動,面對民主還是菁英政治的現實,民主顯得那麼脆弱,即使是宣稱民主自由的美國也是同樣如此,代議制政府不可能根本杜絕人民對於政治的冷漠,政治始終只是菁英手裡的掌控,這正是民主的悖論,即使退回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時代,直接民主,也是建立在大量無選舉權的婦女及奴隸的基礎之上,直接民主會極大的限制人類的分工之形成與生產的擴大,乃至財富的累積,那麼代議制民主呢?隨著民族國家,特別是聯邦制超大規模國家的形成,它越來越失去原有的民主精髓,變成少數人的玩物。
民族國家的興起帶動了極權主義在二十世紀的氾濫,羅馬式的和平去不復返,美蘇的冷戰格局有效的制衡了地區性不安,蘇東劇變後美國單邊主義盛行到今天多邊主義開始成為主流,大範圍的裁軍步履甚緩,核武器似乎卻不再成為人們最為擔心的威脅,這個二十世紀的夢魘,在這個新的世紀裡,轉世成了恐怖主義,而後者又要以怎樣的面目為世人所識透?庫布里克不再有機會拍一部關於它的電影了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