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一個扭曲的教育
《成長教育》,即,剛剛看完,由於沒有字幕,所以很多細節沒有啥把握,有些感想,比較凌亂,簡記如下:
Jenny(看到這個名字我想起了gossip girl裡面的Jenny,很巧,也是一個裝大人的小蘿莉)的老師和校長真好,居然在她犯了那麼大個錯誤之後還能很大度的接受她回校繼續她的學業,如果是在中國,估計早就被學校除名了,即使她成績曾經不錯。
David的那個朋友挺好,居然會幫著Jenny,雖然並沒有出多大的力,不過看到他在聽說Jenny跟David訂婚之後些許的落寞,我心裡也有點嘀咕:也許他也是喜歡Jenny的吧。又想到,如果在中國,遇到這樣的情況,David的朋友大多只會說一些艷羨的話,無非是「你小子行啊,勾到一個這麼嫩的」之類的,不一一枚舉。
David其實也挺好,為了泡Jenny能夠捨得花那麼大的精力,那麼久的耐性,我沒有理由懷疑他是真的喜歡Jenny的,也許真的過不久,他就會與老婆離了婚,跟Jenny廝守(別提白頭到老,因為那不是他的本性,等這個Jenny老了,還會有別的年輕的Jenny)。但是,如網上評論裡面講的:「David後來咋樣了,我們並不知道」,但是,他肯定不是需要我們擔心的對象。
不好的是Jenny的父母,即使在中國,我想一遇到一個上流入士就放棄了對自己女兒的保護,由他帶著女兒四處亂跑的父母也是極少數的。我無法理解David到底有什麼能讓他們如此神魂顛倒,甚至比女兒還急著把女兒嫁給David這個怪蜀黍。不過最後Jenny老父的一段話倒是給我一些觸動,雖然他在英國也算得上是個中產階級,衣食無憂了,但是他還是scared,我想這個Scare對於我們身在天朝的屁民們來說,是再也熟悉不過的了。他希望Jenny以後不需要Scared,如果是在我們天朝,這個希望就類似於希望兒女們考上GWY差不多,所以也是無可厚非的。
那問題到底在哪裡呢?我突然想到了陳志武教授的《金融的邏輯》這本書,裡面在談到借貸消費的時候說到這麼一種現象:正需要錢花的年輕人沒錢,而那些不怎麼花的動錢的老頭兒卻反而攥著大把的鈔票。於是乎,這些老頭兒,或者像David那樣的中年人,不缺錢,就缺花錢的人,只好找些Jenny這樣的人來花錢。在天朝,我們很多時候都偏向於責備Jenny這種人,因為她們傍大款,因為她們「不知廉恥」!如果David碰巧有老婆,正如電影裡演的一樣,大家就會羨慕嫉妒恨的順帶責備一下David包二奶,但是沒人會想,這裡買到底有什麼問題。
當然,上面說到的是現象,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我也不敢確定,但是我勇敢的拋塊磚給大家瞅瞅,希望能引出真正的玉來。我認為,真正的問題在於教育。就如Jenny跟校長老人家聊天的那一段談到了,她根本沒明白教育的意義所在,甚至到她後來「浪子回頭」的時候,也沒有真正想明白教育的意義所在(我想導演也沒想明白吧),只是簡單的回答說:I was stupid。電影裡面的教育,頂多只是一個敲門磚,是Jenny的老父擺脫Scare的跳板,Oxford就是那些看似高雅的音樂會、拍賣行、餐廳、酒店、畫展的敲門磚。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教育,是能帶給我們思想的自由的教育,是使我們能夠欣賞那些高雅的音樂、優美的繪畫的教育,是使我們能夠自由的徜徉在思想的天空的教育,如果了解了這些,我認為,就不會出現要不要去Oxford的矛盾,就不會出現到底是等到去了Oxford,找一個與自己同齡,一無所有的男友一起去擠進那些高雅的音樂會,還是現在就找一個有錢的中年男人,直接把你帶進音樂會的矛盾。
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