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彧去遠方

2011-03-26 07:17:51

幸好我們有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部簡單的黏土動畫。關於生命,關於愛,關於成長,關於寂寞,關於友情……

這裡有兩個人,瑪莉 and Max. 也許不止是他們倆個,誰不曾在小時候被人取笑過,誰不曾有個類似於瑪莉的胎記不美麗的特點,誰不曾有像Max的肥胖一樣的缺點,誰不曾有無法選擇的不完美的父母?誰不曾思考過生命從何而來,誰不曾受過愛情的折磨,誰不曾體驗過寂寞的煎熬?不止是他倆,這是屬於所有活著的愛著的思考著寂寞著成長的渴望被理解的心靈的故事。

是,他們是平凡、普通的,一如我們。但是,也許,我們從未有過,兩顆心靈如此地貼近,如此地信任,如此地坦誠,無所求,只求相伴相依相互慰藉。

也許,這部電影中的人物,他們不是可愛的黏土人物,他們多麼醜陋。電影的顏色,有紐約的灰黑,有澳洲的棕黃,它們一點都不鮮艷。很難辨析得清楚,是那暖暖的溫和的棕色在感化那邊的冰冷的灰黑,還是那堅硬的黑在支撐著那邊不明媚的棕。抑或正是這樣相互。

瑪莉的媽媽惹人厭,爸爸則是遠遠的。小小的心靈那麼寂寞。即使後來她終於找到了所謂的愛情,他們像平常人一樣相愛、做愛,過普通的家庭生活。但是,Max的病指導著她理想主義般的追求,彷彿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而她在此中也找到了自信和成功。這好心的在乎反造成了朋友的誤解,甚至被斥之為背叛。因此,瑪莉也因此受到了內心的懲罰。
用朋友的痛苦當作跳板來完成自己的事業。確乎有些過份。但是Max最終還是原諒了瑪莉.他擁有了吃不完的巧克力,有了整套的諾布萊小玩偶,他還是沒有朋友。他知道瑪莉是用真心對他的,這比什麼都重要。
他原諒了她,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寂寞的。沒有Max的日子裡,瑪莉成日借酒消愁,儼然成了昔日那個惹人厭的媽媽。沒有瑪莉的Max,有規律平穩的生活,沒有焦慮不會害怕,但是他有明顯的失落感。
成長的過程本來就僅僅只屬於一個人,沒有誰可以插手。如瑪莉的成長。生活的細節本來就是完全由一個人掌控,沒有誰可以二次體會。如Max的獨居。
寂寞,恐怕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脫的宿命。
唯有用著真心不二的情誼才可能填埋的寂寞,只有這讓彼此都受過傷的友情才能溫暖那與生俱來的寂寞。
God gave us relatives, thank God we can choose our friends.

   他們從普通的生活開始,自己最日常的生活。他們探討生命的來源,他們講愛情。他們從生活表層到生活的核心。各自的喜好,遭遇,擅長,缺點……他們漸漸地深入了解彼此,不斷地。他們相互影響,除了共同喜歡的巧克力,Max開始嘗試煉乳,甚至在他靜靜離去的早晨,最後享用的也是煉乳——那個八歲小姑娘喜歡的。
感動於他們的」ps」、」pps」、」ppps」、」pppps」,這其中的惦念與牽掛,這其中的不捨與綿綿情誼。信件一直是一種我個人以為最為真誠的交流方式。看著瑪莉躲在被窩裡寫,給Max的信,一筆一划,也許幼稚的筆跡。看著第一次Max給瑪莉寫信的情狀。那宛如一個演奏家慷慨激昂地演奏自己引以為豪的作品;宛如一個作家創意來襲,恨不得一氣呵成。
其中也有細膩的感動。每一次等待從遠方的來信的時間,甚至有時精確到分,那樣等待來信的心情,那樣新鮮充滿期待。還有瑪莉傻氣得把Max的來信付之一炬,還有Max氣憤地將打字機中的M拔掉。這樣的感情,那樣真,那樣痛。
    
    影片也許只是淡淡,也許沒有什麼高潮。只是偶爾,瑪莉傻傻地發問:「Can you explain love and how I can be loved?」偶爾,Max輕輕地說:「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輕輕地激起多少共鳴。

不知道,誰曾抵擋地住,那被熨燙過貼滿天花板的信件。「You are my best friend. You are my only friend.」彷彿,我們真能聞到那甘草還有舊書的味道。

瑪莉對待Max的死那麼平靜,彷彿他不曾離開。確實,有些東西會以其他的形式存在。
你走了,寂寞還在。在寂寞的時候,再害怕寂寞的時候,你不在怎麼辦。
瑪莉不再寂寞,不再害怕寂寞,因為她早已選擇了Max.
寂寞還在,幸好我們有你,我的朋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