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千里走單騎--Riding Alone for Thousands of Miles

千里走单骑/RidingAloneforThousandsofMiles

7.4 / 4,556人    107分鐘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張藝謀
演員: 高倉健 中井貴一 寺島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im Moriarty

2011-03-27 09:33:24

孤獨的面具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2006.01.19 22:15:09

這是一部關於孤獨的電影。
爸爸和兒子的見面,在外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可是處在那個孤獨圈子裡的人,卻不能夠輕易地接受那看似輕鬆的交融。
兩個不同的氣泡,如果想匯合到一起,必須以自己的破裂為代價。
我們戴著面具,沉重的面具。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戴著這樣一個面具,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戴的是什麼樣的面具。想,很想,非常想。可是,我們不能放下面具去說那些自心裡很想說的話——那些話只能藏在面具的下面,說給自己聽。
是的,我們是在裝。可是,到底為了裝什麼?裝給誰看?沒有答案。就這樣裝著,兩個自己在身體裡打仗,不分勝負。可是輸的人最後還是自己。
健一喜歡待在遙遠的雲南,只是因為在這裡沒有人和他說話——他聽不懂,他們也不會說。孤獨的人會愛上孤獨,會上癮,愈孤獨愈孤獨,最後,不能自拔。那種想把自己封閉的想法,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所具有的天賦。因為孤獨,所以更想孤獨。不需要別人的介入,根本不想有別人介入。
可是,他們本身卻憎恨著孤獨,他們渴望不再孤獨。
這原本就是一種逃避,為了逃避的逃避。
父親也是自己一個人待在漁港,用逃避來增加自己的安全感。父子就是父子,從骨子裡就是一樣的,單方面的不承認,無法改變這一切。可是逃避是不能增加安全感的,孤獨的感覺反而會更加強烈,不可抑止。
楊楊的不肯見父親,是一種原始的本能。他不知道從道德上講,一個私生子的父親應該背負哪些責任,也不知道作為一個私生子,父親欠自己多少感情上的債。但是,他就是出於一種最原始、最真實的本能,他不要去見他的父親。
楊楊的「不肯見」和健一的「不肯見」,是不同而又相同的。不同,在於楊楊的行為之後,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情感糾葛;相同,是因為他們都過不去自己攔在自己眼前的那條溝,自己摘不下自己戴在臉上的面具。
那條攔在眼前的溝,就是代溝。
代溝,就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埋伏。
難道倔強的僅僅是兒子嗎?父親在整個電影裡表現出的只是愛。可那是悔悟之後的愛。在那之前,電影沒有表現出的,是他們在年輕時的過失,那些如同今天兒子所表現出來的矛盾和倔強。這個輪迴如實的落到了年老後的父親身上,沒有一點偏差,正中。
橫在眼前的代溝,是兩代人共同挖下的。
渴望彼此的融合,又極力地掩飾著自己。怕危險,於是就逃避。可是,逃到哪裡也找不到安全。
兩個氣泡,想要完全融合,就要付出破裂的代價。
在空氣中,即使自己已經破裂,他們也將永遠不能融合。
但,如果它們是在水中呢?
想說些什麼,必需要對父親說些什麼。這種衝動反覆地撞擊著我。拒絕了特地來醫院看我的父親之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與疾病相比,悔恨更加讓我感到沉重。
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沒能原諒父親。父親一句話都不辯解,就一個人去了偏僻的漁港。我當時就想,您是在逃避。不過,我自身也一直在逃避。即使在您來醫院看我的時候,我還在繼續逃避著。
為什麼去中國,做這件並不重要的事情呢?是的,我確實喜歡面具戲。那是因為我發現了,隱藏在面具下的真正面孔,就是我自己。歡笑的背後,我在咬牙忍耐著。悲憤起舞的同時,我卻在傷心流淚。這就是我心裡的感受。
其實,某一個唱段對我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應該要摘下面具。
我等您儘快回來。爸爸,我想用真正的面孔和您說話。
為什麼一定要故作孤獨狀呢?因為戴著一面孤獨的面具,就一定要像一個孤獨的人一樣,孤獨地生活嗎?
當局者清,沒有做過父親和兒子的人,是永遠也無法體會到,那種戴著面具的沉重,和摘下面具的痛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