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車神塞納--Senna

永远的车神/车神洗拿(台)/塞纳

8.5 / 75,730人    106分鐘 | Japan:162分鐘

導演: 阿西夫卡帕迪亞
編劇: Manish Pandey
演員: Ayrton Senna Alain Prost Frank Williams Ron Dennis Viviane Senn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再更新

2011-03-28 02:15:08

《塞納》影評:直面人性的弱點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總會思考,若沒有伊莫拉的那場事故,塞納得享天年,是否還會有這樣多製作精良的紀錄片。

是的,普羅斯特不會有這樣多的紀錄片。事故前他們一時瑜亮,事故後陰陽兩隔。而今普羅斯特在電視裡獻聲,在RoC出場,塞納卻只能活在影片中,活在Murray Walker的聲音裡。

死亡不應該讓他更偉大,死亡只是讓他的人生定格。人們能懷念什麼?不朽的一切。所謂立言、立德、立行三不朽,正是給人懷念的材料。

這部影片試圖回放塞納的立行。不同於塞納的其他紀錄片,從一開頭,就沒有死亡的任何提示,更沒有神化。只是在講故事,就像塞納自己的訴說。

影片的主線是他的賽車生涯,從登上歐洲賽場,加入蓮花,再轉到麥拿輪。鏡頭綿長地沿著時間軸流淌。流俗的套路是把它變成一部年表。《塞納》仍然是編年史,但是它是一部《左傳》,只有活著的鏡頭,而沒有紙面上的議論。

這是充滿榮光的年代,但更是散佈著衝突而不平淡的。任何影片都無法迴避塞納和普羅斯特的鬥爭,而對這個題材的處理才是現高下的。「偉大的鬥爭」「冤家路窄」「既生瑜何生亮」……你在《塞納》里看不到這些陳腐的詞句。製作者所希望的,也許恰恰是摒棄這些充滿了火藥味,抑或帶著過褒過貶的詞句。他們只是希望還原。

「塞納的弱點,在於總是要表現他比別人更強。」也許普羅斯特的話才是整片的基調 。塞納的弱點,在影片中被他一次次的桀驁表現所表現。至此,巴西人的形象里一個沒有喜怒的神,或者一個勝利機器愈發遠去;他只是一個和你我一樣有弱點,並且不懂得掩飾的凡人。

影片記錄了他和普羅斯特的幾場著名爭鬥。儘管聲音給了他賽後的那些不服輸的強硬言論,但鏡頭卻給了退賽後的剎那落寞。表情,正是直指內心的,而內心,才是讓一個逝去的人真實化的本源。

製作者駕馭了這種表情流露。甚至壓抑到暗示的程度。這恰能避免將一個人臉譜化。你會看到塞納作態地牽起嘴角,但隨即乘人不備一般地放下。這種壓抑弱點的暗流也就像影片沉緩的音樂一般,有時候被張揚的勝利打破,然而不久便回歸了微溫的情緒。

歡愉彷彿是難得的假期。令人憂傷的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死亡,卻漸漸籠罩了塞納的生活。

「此時他才想到,他在F1中還是可能受傷的。」這對於一個不知退讓的人就是死穴:再強大的人,在死神面前總是弱者。我想到的是,佛住世時,釋迦族仍然因業力被族滅。逃不掉的Karma。

Karma的流轉到了影片最後才顯現出來。塞納被迫轉到威廉士,去完成讓自己強大的目標。而這恰前是事與願違的。這時候的配樂,是下行的旋律。歡愉已經揮別了。在這時候放出他的愛情影像,即使短暫,違和感也是意料之中的。

還是推進到了那個週末,悲傷壓倒了一切。先是巴里切羅出了事故,然後,拉岑伯格遇難了。影片停留在塞納驚愕的表情。然後便是和醫生的那段著名談話。他想放棄了,想回去釣魚。

這也許是他唯一一次承認自己內心深處的弱點。儘管很多影片都試圖歸結為宿命論,這部片子的旋律走向,卻顯示了這是一種必然。

也許塞納有機會功成身退,然後愉悅地享受陽光和愛情,也有機會和普羅斯特一泯恩仇。可是,那一刻還是到來了。

影片的處理手法,卻不是放大悲劇。儘管它給了不少的篇幅,去記錄塞納在那片緩衝區離開人世間的過程,彷彿是輕訴著:他已離去,帶著他的執念。

直到這個時刻影片才到直面死亡的階段。而真正煽情的只有這一小部份,有如《辛德勒的名單》最後的彩色部份一般:那些和他握手、親吻、擁抱、共事、對戰過的人,或敵或友,都出現在塞納的葬禮上。影片中之前的鏡頭,和葬禮上的鏡頭交疊。彷彿朝露須臾,蜉蝣一日般,所有的恩仇都歸寧靜。

這種迴環的手法,在最後的鏡頭得到了強化。又放出了他最早來到歐洲的時刻。人終歸是弱者,並不是神那樣無堅不摧,而是和嬰兒一樣,面對著週遭的愛與恨無能為力,希望變得強大而掩藏弱點,卻在Karma的面前被擊回。只有回到母胎,才能消寂一切。至此,普羅斯特的話才得到了較完整的詮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