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都會--Metropolis

大都会/科学世界

8.3 / 188,029人    153分鐘 | Germany:210分鐘 (premiere cut) | Germany:93分鐘 (re-release version) | USA:114分鐘 (25 fps) (1927

導演: 佛瑞茲‧朗
編劇: Thea von Harbou
演員: Alfred Abel Gustav Frohlich Rudolf Klein-Rogge Fritz Rasp Theodor Loo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aoki

2011-04-06 22:35:20

影片《大都會》觀後感


2009年10月29日的作業

近日,老師給我們放映了《大都市》。一部很老的片子,無論是情節進展的速度、演員的化妝還是影片所含的深刻含義上都與在新世紀成長的我們格格不入,以致無聊到溜出去買零食(笑。不過看電影是需要吃些東西嘛)。一些特效處理更是由於過於具象,猶如文學作品中形容的詞藻,因此讓教室內笑場不斷。回來後頭疼著觀後感不知從何寫起而在網上搜索了一番,卻被這電影背後的資訊與背景強烈地震撼住了,於是慢慢嚴肅下來開始用膜拜的心情回憶整個劇情。

於此贅述一下該片具體讓我震驚的背景。「這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是至今仍被傚法的無聲片時代傑作。歷時兩年、三萬多人參與、耗資五百萬馬克、使國家製片廠破產。它更是科幻電影史的第一個豐碑,其影響在後世科幻中處處可見,無論1930年代的瘋狂科學怪人,或《銀翼殺手》、《巴西》、《第五元素》、《星球大戰》對未來城市景觀的想像,以及C-3PO形象設計,天行者盧克的假手和《風之谷》中女將軍的假手,盧卡斯《TH1138》的地下城市和1138編號本身, 全都有《大都會》的影子。甚至麥當娜和「皇后」的搖滾MV也引用《大都會》的片斷。2002年,日本發行手冢/大友/林太郎版《大都會》,更是幾代動畫大師對弗里茨•朗跨世紀的遙遠致敬。」

還有一些我無法苟同的。「本片的視覺特效也相當突出,很多手法現在還被實驗電影藝術家使用;那段機器人獲得靈魂而誕生的場面,光環和閃電的效果至今令人著迷。」「《大都會》的精細程度很令人乍舌。為機器人換膚的一幕,光環和閃電的效果至今令人著迷和驚嘆。」不是吧!這都什麼年代了!這人是從什麼時空穿越來的啊!我只覺得一些特效在現在看來都很過時而顯得笨拙而滑稽,雖然能理解影片想傳達的意思,可遠遠不是「令人著迷」。




現在談談對該片的幾點感想。

1 情節進展速度+配樂

情節進展速度:那叫一個慢!正常電影的進度都很快,以致看電影時不敢隨意和週遭人聊天,生怕遺漏了情節或關鍵的談話內容以致妨礙對電影的理解。而《大都市》不同,可能由於我習慣了現在情節緊湊的電影,情節進度非常緩慢拖沓,得使勁耐心看,看得我彷彿凳子上長了釘子,都要坐不住了,直想快進。看到瑪利亞晚上來到與弗雷德約定的教堂時,猜都知道肯定是弗雷德沒出現,路特旺出現了。於是就溜出去買小吃了,路上還遇到許久不見的別院本科同學,一陣溝通有無,回教室時發現果然是路特旺做了個機器人瑪利亞出來,一點沒遺漏什麼或讓人覺得銜接不上。真是無語。說到這,我真覺得這麼拖沓的情節完全沒必要,很多小情節根本不是重點,花那麼多時間只會沖淡主題。想到該片竟然讓國家電影製片廠破產,其中必定有因為如此繁冗的情節而浪費金錢的緣故,真是令人扼腕。

配樂:配樂除了少數幾個地方還可以外,經常有配樂對不上情節的地方。一個很明顯的矛盾就是在後面工人暴動的時候,有沒有發大水記不清了,大畫面上烏壓壓的人群,明明是很緊張的氣氛,可音樂卻出乎意料地歡快,並且不是我一個人這麼認為,著實令人納悶不已。後來看網上說原版本早已佚失,後人做了很多個版本,那麼但願是後來加工人的配樂不佳。



2 演員化妝+表演

演員化妝:演員妝容過於厚重,也許是當時認為電影和舞台表演差不多的緣故吧。劇里無論男女,只有弗雷德的父親妝扮比較得體而穩重,確實有成功企業家該有的樣子。可除此之外,男一號和女一號的妝容都很濃墨重彩,相當誇張。難道是片源年代久遠的緣故?男一號弗雷德的臉慘白慘白,而唇色又深紅,看著直讓人想起吸血鬼王子。瑪利亞和弗雷德一樣,眼妝太重,上下眼瞼都用了甚多深色眼影,以致在慘白的臉上一雙眼睛十分突兀,過於舞台效果。

演員表演:整個電影很有舞台劇的感覺,特別是演員的舉手投足,無時無刻不透露出一種「表演」的意味,而非自然流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男一弗雷德了。無論是當工廠出事故,面對抬出來的死人時,他那見一具屍體就身子左一歪,再見一具就右一歪的誇張的動作幅度,還是當推開門看見父親和自己中意的女神瑪利亞在一起,他那把「天旋地轉」詮釋到淋漓盡致的左歪右倒的強烈的身體語言,都無不訴說著演員顯而易見的舞台表演感。



3 特技效果

影片中的特技效果可看出還是下了番功夫的。反覆出現的鳥瞰的大都會場景、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樓、穿越期間的飛機……大場景還是很蔚為壯觀的,在當年不發達的技術條件下,確實很不容易。除此之外,影片將其中一些抽象的情節用很具象的方式表現出來。如舞會狂歡那段情節,成百上千人圍繞著瑪利亞,螢幕上充斥著拼接而成的無數痴狂的眼睛,以及當弗雷德推開門看見父親與瑪利亞在一起,當即螢幕上電光閃耀,我相信對現場的所有人而言,「電閃雷鳴」四個字一下就衝入了腦海。但由於表現得過於形象、具體,而顯得直白而赤裸,因此現在看來頗有些滑稽而讓人忍俊不禁。



4 象徵手法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徵手法。

1) 弗雷德父子代表的資產階級,處於地上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世界,可以盡情玩樂;工人像徵的廣大勞動人民,長時間工作在漫無天日的地下世界,光線昏暗,充斥著繁忙中的死寂,黑衣的工人們籠罩在絕望壓抑的氣氛下。確確實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並且還隱含資本家把勞動人民踩在腳下的意味。

2) 每次上下班交接,黑壓壓的工人們都低頭弓背,默不作聲,表情呆滯,眼神迷離,如默默行進的螞蟻。而多次出現的工作場景,在地下城中,工人各就各位,一一傳送貨物,一個接一個,源源不斷,彷彿流水線上的齒輪,沒有交談,面無表情。表現出工人在資本家的壓榨下辛苦、重複、無望的生活。

3) 科學家路特旺創造出的機器人瑪利亞儼如妖女。她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產物,本應該拿來造福人類,可在片中卻煽動工人暴動,致使地下城洪水氾濫,一片混亂。還極盡挑逗,享受著和男人們的調情,讓他們不再安份工作,讓所有井然有序的環境亂了套。這性感魅力一發不可收拾的妖女儼如人類無法控制的科技,不得不讓人感到影片在訴說著對過度工業化的思考,表現出不鼓勵人工智慧的發展和大量使用。



5 向善

影片中到處可見對「善」的推崇。

1) 真正的瑪利亞是個真善美的形象。她單純善良,有愛心,常常替人擔心,脆弱而易受驚嚇,她受到大家的喜愛,有如女神或聖母瑪利亞一樣的存在。而當瑪利亞被關起來時,即影片中的世界失去了「善」時,工人暴動,洪水氾濫,整個地下城亂了套。我們可以感到影片中傳達出的呼籲人們去惡揚善的思想。

2) 弗雷德是資產階級里良心未泯的代表。他目睹工人在地下工作的慘狀,連忙央求父親改善工人工作狀況,甚至不惜放棄自己錦衣玉食的生活與一工人換裝而親力親為,在昏暗的工廠里長時間工作,是相互對立的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的協調人。而在那個年代,影片就傳達出的對人性的關懷,確實發人深思。



結局

結局過於理想化而令人大跌眼鏡。無論如何,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都是不可調和的,而此片結尾確實一派其樂融融的和諧的大團圓場面。這樣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也難怪1927年英國科幻作家H.G. Wells說它是「一部很傻的電影」。雖然這是電影人的美好願望,可由於其過於理想、偏離現實而使影片的深刻性降低。




以上就是我對這部影片的感想,我不想刻意故作嚴肅的氣氛,因此很本性率真地寫了下來。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