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生死接觸--Hereafter

从今以后/通灵感应(港)/生死接觸(台)

6.5 / 95,525人    129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麥特戴蒙 西西迪法蘭絲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 Richard Kin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uc

2011-04-13 06:16:09

在奇蹟的邊緣發現愛


  當日本發生巨大地震和海嘯時,一部即將上映的美國影片被迫取消了在日本的公映,幾天後,影片的導演,好萊塢著名影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宣佈,將把影碟收入捐贈給日本受災民眾。之所以會把臨時撤檔,是因為影片開場時的印度洋大海嘯場景太過逼真,日本發行方唯恐這會「刺激剛剛遭受災害的觀眾」。這部講述生者與與逝者謀求溝通的影片,在美國和法國的公映取得預料之中的好評,在「老牛仔」伊斯特伍德看來,巨大的天災無可預計,人禍亦是難以避免,承受巨大創傷的世界並非從此蒼茫破敗,「以後」並不只是個時間上的概念,它更預示了一種對未來的希望,來自於對親人的款款追思。
  
   伊斯特伍德在國際影壇的地位早已公認,晚年更是後勁勃發,幾乎每一部作品都醇厚有力,既認同主流價值觀的欣賞性,又具有藝術電影的獨立品格。如果回溯伊斯特伍德早期、中期和再奪奧斯卡後的各階段作品,就會發現這部《從今以後》在形式上自我突破。三個陌生人、三條獨立的線索平行敘述,直到影片結尾處才在倫敦新書展會上交織。皮特•摩根的原作劇本其實很討巧,此類「命運路口」的手法便於操作,但要拍好並不容易,《巴別塔》的導演伊利亞圖就是此中高手,但這一次,執掌鏡筒的是善於傳統敘事的伊斯特伍德。與近年來《百萬寶貝》和《換子疑雲》等現實主義作品不同,這個講述倖存者探索「靈魂」的故事更加私人化,小眾化,一如影片裡的法國媒體老闆無法認同女記者的書稿,「這不是一個提供給大眾消遣的讀物。」經歷生死者的感念太過隱私,很難與他人分享,也不易用科學的試驗方法使讀者信服。作為法國電視台當家女記者的瑪瑞,在影片一開場就經歷生死考驗,大海嘯的突然降臨,讓她幾乎已經被拖入了死亡的深淵。但是這個堅強的女人奇蹟般得被當地人救了回來,腦海中的幻想,從此促使她去探索:「生與死」之間,是否真有靈魂的存在。應該說,導演在處理這個千百年來的爭議問題時,還是保持了克制和謹慎的態度,就連瑪瑞也一直在反問自己「這只是腦震盪後的幻覺?」,但是喬治的存在從側面證明了她的堅持。
  
   《從今以後》在歐洲上映時,媒體讚譽導演伊斯特伍德「拍了一部法國化的電影」,的確,這部影片中的三個獨立故事雖然在鏡頭和節奏上保持一致,但是在質感上卻有明顯的不同,越到後面越加溫情,最終以浪漫大團圓為結局。法國女記者的故事在巴黎和夏威夷的小島上取景,海嘯時最震撼的特效處理,以及戲劇化的女性心理描寫。法國女演員塞西麗雅•德•法蘭絲可算是如今當紅的新生代影星,最為擅長的是「小清新」的法國生活喜劇,但是在這部影片中,她要展現出劫後餘生的迷茫,失去朋友信任時的憔悴。礙於戲份,德•法蘭絲沒能像《換子疑雲》裡的安吉麗娜•朱莉那樣徹底發揮,在整部影片中,她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拋磚引玉的「提問者」存在。與之對應的,是馬特•戴蒙飾演的「通靈師」和失去兄弟的小男孩馬庫斯,一個是問題的「解答者」,一個則是最終的「受益者」。從提問,到回答,再到應用,這三者的順序和關係,其實很像是一場科學命題的實驗過程,但是整個「通靈」的假設卻並不屬於現代科學的範疇。這或許是編導的刻意為之,在嚴謹的方法來論證仍存懷疑和爭議的命題,但止於普通觀眾,真正感動他們的是影片中的三個人物。
  
   對於女記者的遭遇和探尋,需要的是鼓勵;對於美國工人的放棄,需要的是理解;而對於失去親兄弟的孩子,觀眾從情感上已經被徹底打動,出於同情,不由自主的傾向於上文中的命題。這裡就彰顯了伊斯特伍德作為導演的高明之處-他在最後並未介入煽情,喬治和馬庫斯的通靈過程一筆帶過,所有的努力都在偶然中順利達成。這從容不迫的敘事能力,正是那些拘泥於技巧的後輩們所缺乏的。影片中馬特•戴蒙的段落雖然神奇,但在手法上也較為平淡,或者說,這是通靈師對自我價值否定後的「自甘平庸」。因為這種「特異功能」,他被熟人排斥,愛慕的女孩害怕他觸及內心的「秘密」而悄然離去,這種只有本人才體會到的悲哀,與其他「江湖騙子」相對比,更符合邏輯。戴蒙更多的是親情的傳遞著,而小男孩馬庫斯才是影片中最大的亮點。該個段落的質感上更像是肯•羅奇等英國左翼導演的作品-倫敦的清冷和孤寂,底層家庭的苦難,兄弟間的互助相依,這兩個毫無經驗的雙胞胎演繹得如此貼切真實。馬克•吐溫似曾說過「人生最悽慘的事情,莫過於一對雙胞胎早夭了一個,我一直不知道死得那個是我兄弟,還是我自己?」馬庫斯和兄弟的感情之深,故事開始時的合影可見一斑,車禍後留下的拿頂球帽,也成了極為重要的道具-因為撿帽子而錯過地鐵,逃過一劫,這不禁讓人相信兄弟的靈魂還在,一直守護著孤獨的男孩。但是編導並沒有明顯的承認「死後靈魂是否存在」,這僅是劇作技巧上的推動力,畢竟此話題對於當代西方社會來說,仍然被小心翼翼的邊緣化。
  
   無論是影片的結構,劇情的走向,角色的表演,《從今以後》都完美得闡釋了生與死的古老命題,且與我們熟悉的當代時事相融合、呼應。伊斯特伍德並不是要拍一個深邃的藝術電影,而是要告訴我們這些時常會面臨巨大災難的碌碌眾生,如何去面對一個「往生」的世界,不離不棄。
  
   Luc,2011年4月5日
   發表於《先驅導報》,轉載請註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