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影子写手/影子灭杀令(港)/猎杀幽灵写手(台)

7.2 / 171,197人    128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Robert Harris (Ⅱ)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強柏恩瑟 金凱特羅 皮爾斯布洛斯南 Tim Preec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唐棣

2011-04-13 16:02:08

真相害死豬


《影子寫手》(The Ghost Writer)是羅曼·波蘭斯基拍攝的一部驚悚片,影片沒有達到預期的驚悚效果,卻是一則很好的政治寓言。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代號「幽靈(Ghost)」的作家是一個影子寫手,在幕後為名流捉刀撰寫回憶錄。前英國首相亞當· 朗的回憶錄本來由其在任期間的助手邁克撰寫,然而邁克卻神秘死亡。「幽靈」接受了潤色回憶錄的工作,在追查邁剋死因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亞當·朗在年輕時就與美國CIA有聯繫。「幽靈」隨之遭到了追殺,但此時亞當·朗卻意外身亡。在回憶錄的發佈會上,「幽靈」得知邁克留下的秘密就隱藏在其文稿每章的第一個單詞中:首相夫人是CIA特工。邁克因為發現真相而被人謀殺,「幽靈」隨步後塵。影片設計了一個精彩的結尾,「幽靈」抱著邁克的書稿衝上了大街,一個緊急剎車聲之後,一頁一頁的書稿飄過,真相隨風而逝……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有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條長長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陽光從通道里照進來。有一些囚徒從小就住在洞穴中,不能轉頭,只能朝前看著洞穴後壁,觀看投射在牆壁上的影像。久而久之,他們把這些影像當作真實的東西。如有一個囚徒被解除了桎梏,可以轉頭環視,他現在就可以看見事物本身了,但他們卻以為他現在看到的是非本質的夢幻,最初看見的影像才是真實的。而假如有人把他從洞穴中帶出來,走到陽光下面,他將會因為光線的刺激而覺得眼前金星亂蹦,以致什麼也看不見。他就會恨那個把他帶到陽光之下的人,認為這人使他看不見真實事物,而且給他帶來了痛苦。柏拉圖試圖通過這個比喻告訴我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只是現象,事實的真相在另一個世界。要想認識事實的真相,必須靈魂的轉向——從現象轉向理念。現像是感覺經驗的對象,理念則是思想的對象。(本段全部引自網路)

柏拉圖所要表達的觀點可能比較費解,但是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追求真相的過程是痛苦的,甚至是自我毀滅性的,因為不僅要承受他人懷疑的壓力,也要忍受內心的自我折磨,更可能陷入恐懼和滅頂之災。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囚徒」,只能看到影像而且視為真實的「囚徒」。「囚徒」要走出洞穴,第一步就是懷疑,懷疑看到的影像是否真實,這是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特別難得,能邁出這一步的人,寥寥無幾。第二步就是被懷疑,一個已經回過頭見到真相的人,要說服一大群不能回頭的人,是何其之難,被視為另類並非一種可以享受的榮耀。第三步就是懷疑自己,再睿智的人也只能見到世界的一個角落,永遠無法看清整個世界。當真相的光芒是如此地耀眼,有幾個人能夠保證視覺不會迷亂?第四步就是懷疑真相,任何一個試圖建立完美體系來描述這個世界的人,要嘛自我毀滅,要嘛回到從前,過上新的「囚徒」生活。

這是一個「出走-回歸」的過程,人世間一切美好的追求概莫能免。自由如此,弗洛姆的《逃避自由》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方面,由於人的個性化日益加強,獲得越來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則由於人們之間的關係日益殘酷和敵對,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獨和不安,人們由於忍受不了這種隨自由而來的孤獨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逃避這種社會的自由(逃避自由的解釋引自網路)。民主如此,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走向民主的過程,但「獨裁」總是會在特定的時間披上「民主」的外衣回歸。公平如此,人類總是因為不公平而陷入戰亂,又因為追求絕對公平而陷入絕境。正義如此,正義的劍原本是殺向邪惡的,當邪惡歸隱,受傷的經常是善良的人。愛情如此,試圖回頭探究戀愛真相的人,總是被傷得很深……在「出走」的過程中,為探尋真相而付出代價的個體,總是在「回歸」的過程中被遺忘,被認為不值得,甚至被否定,被視為歷史的小丑。

有一個笑話,一頭豬拼命地吃,讓自己快點長肥,因為他想知道屠宰場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去的豬都沒有回來。追求真相的人,其實就是這樣的一頭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