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93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輕雲淡

2011-04-21 20:37:39

關於愛


我喜歡林徽因,鑒於她說過的一句話:「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體驗感情。」(大意)
這是基於理性之上的感性,也是感性指引下的理性。知道什麼最重要,不是叫我們一味要沉迷幹什麼,別的都不管不顧。而是在我們的心中加載一把天平,從而指引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一個平衡的節奏和步伐。

電影《挪威的森林》上映後,批評聲一片。原著作者村上春樹的回應卻很淡然:「寫的時候是從男性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但看了改編的電影,我驚訝地發現這個故事的中心其實是女性:綠子、直子、玲子,還有喜歡永澤的初美——與這些女性的存在感相比,包括主人公在內,男性的存在感反倒稀薄。」
聰明的人正是如此,他能在業已發生的任何事物里取得所需,而不用刻意追逐經驗,因為他不會浪費任何經歷。

1980年代的日本,小說《挪威的森林》出版且暢銷,村上有身邊人對他大發雷霆:「別寫那種少兒不宜的小說!」
而我讀《挪威的森林》是高三的時候。記得當時身邊的同學們,一提到此書便會露出神秘而微妙的表情,隱含之意是「喔,黃書哦」。另一個流行至媚俗的詞也正始於那時——小資。
黃或小資,當然不是此書暢銷及深人人心的重點。那個時候,只有十幾歲的我已經依稀意識到這些氾濫至媚俗的標籤之下,隱藏著的大眾的淺薄、短見與想像力匱乏。他們拼命追逐、牢牢抓住時下的流行語彙,以填補自己空洞的心靈,卻以為這就是豐富。

但《挪威的森林》受追捧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當時的我找不到合適的詞句來解答。直到一本一本地讀下去,直到最近的《1Q84》Book 3。
我陡然明白了,那是——愛。
說出這個字,我的心情並不輕快,態度也不敢隨隨便便。因為我知道,輕易說出口的愛不是愛。
《1Q84》的女主角青豆這麼總結自己:「深藏在我這個存在的核心的,是愛。」而村上在他的訪談中透露了一點他對於愛的看法:「不是那種錯綜複雜的愛,而必得自始至終堅信根源裡的單純性,並具有挺身對抗試圖損害這一單純性力量的,有血有肉的愛。」
有點拗口。本來嘛,「愛」這東西到底是什麼,不必追究,也無需解釋。就當它是謎一樣的存在,要自己慢慢體會。

要是回到十年前,我一定不會承認我喜歡村上。那時的我還是一個複雜的年輕人,對於過於流行的事物總是心懷強烈的抵制。
其實即便到現在,身邊還是會有人一聽到「村上春樹」這個名字立刻面露鄙夷:「不就是給小女生看的東西麼!」這個時候,成熟了的我面露正色,回應道:不,我認為他是一個嚴謹且嚴肅的小說家。
何以見得?僅僅從他早睡早起,規律工作與生活這點就可以看出。我敬佩他的人生,就像他寫的故事一樣,樸素且自律,按部就班而又不落俗套地兀自前進。這裡說的兀自,卻並又沒妨礙到他人。
而村上自己的歸納是:「在體制中堅持自我,忍受著無比孤獨的嚴酷工作,怎樣才能再度產生心靈的共鳴?我覺得《1Q84》歸根結底是這樣一個故事。」
堅持自我,但並不糾結於自我。我一向的觀點是:自我這東西,可以討論,但沒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討論。
最近韓東寫了一篇叫做《樸素者》的文章,我認為非常之妙:「按照自己本來的樣子行事、作為,是需要底氣或者底蘊的。如果連本人都不認同自己的那一堆,又如何以此示人呢?」

搞清楚了最重要的事,人生便會變得清爽利索起來。村上春樹正是如此,他一直按照自己的步調和方式一路走過來,不做多餘的事,也不說多餘的話。
聽起來像個機器,但實際上或許只是我們不懂,就像我們不懂巴赫的平均律,《1Q84》的男主角天吾卻非常喜歡:「永遠不會令人厭倦,時常會有新發現。」
這樣的樸素與自律,其實蘊含了多麼大的作為一個小說家的激情啊。這激情,不是靠糜爛生活表現出來,是靠一部部紮實的作品。
我所感受到的他的激情,猛烈地撞擊著我的心靈,同時溫柔地提醒著我,要克制來表現;我所感受到的他的激情,叫我預感到他的未來還很長,哪怕他現年已經六十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