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93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聞道不群

2011-04-23 02:39:04

《挪威的森林》失了原著精髓的電影作品


文/不流血的懲罰

 一部在世界範圍內擁有極大擁泵者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可說是一代人的精神回憶,對於從精神極度匱乏的年代轉而進入新時期的80後來說,留給我們的記憶,可說少之又少,於是傷感莫名、徬徨又徬徨成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無法泯滅的印記,這種帶有時代特色的集體無意識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社會轉型時期的陣痛和看不到出路的迷惘感。我想說的東西很多很多,但每每動筆的時候卻又失語般敲不出半個字,首先聲明,本人是村上迷,《挪威的森林》對我來說是一部非同尋常的作品,然而從文學的角度來說《挪威的森林》絕對不是村上最好的作品,但卻是村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我閱讀這本書的次數不下100遍,在此本人試著從本人小有優越感的話語權來評論電影版的《挪威的森林》。

翻拍這樣一部電影,需要莫大的勇氣,在此先讚一個,不管怎麼說,衝著那部《青木瓜之味》去,陳英雄無疑是大師級的人物,但是翻拍這樣一部電影,除了要有勇氣,更需要的是對原著精髓的把握,然後在原著精髓的基礎上加入自己個人的東西,電影的前半段,鏡頭運用極具詩意,剪接也乾脆俐落,陽光柔和綠樹成蔭,人物依然懵懂,但卻甘願承受青春的創傷,重頭戲木月的死已然來得沒有半點準備,小說中如是,電影中如是,然而悲催的是,從這裡開始,影片已失去了原著的精髓,渡邊和直子在東京相遇開始,兩人間欲說還休的關係,幾處對於學潮的描寫並不等於小說中欲傳達的時代氛圍,而傳達時代氛圍才是《挪威的森林》原著小說的精髓所在,對於原著來說,學潮的出現除了傳達時代氛圍之外,更是暗示了村上春樹對於時代訴求的無望,曾經有人說過:那是一個全世界的年輕人用熱血和理想去企圖改變這個世界的年代。在鮑勃迪倫,披頭士等精神領袖的影響下,日本60年代的年輕輕人像打了雞血一樣,有理想,有激情,世界各地各種運動,如反越戰、女權主義等等,儼然在醞釀一場革命風暴,然而對於在一個極大社會環境之下,這種淺顯的理想彷彿炮灰一樣帶有濃重意味的幻滅感,一代人來,一代人去,被時代的浪潮埋葬的依然是這一批年輕人,村上也參加過學潮,這種幻滅感對於他而言,可說是用整個身心去感受,如同小說里說到的,渡邊一個大活人,用整個身心去感受兩個死者帶給他的記憶。至此小說極盡所能把那個時代的氛圍和異質特色貫穿在每一處細節當中,甚至是每一句話,乃至於每一個詞。比如:「我們兩人漫無目的地在東京街頭走來轉去,上坡,過河,穿鐵道口,只管走個沒完。沒有明確目的地,反正走路即可。彷彿舉行某種拯救靈魂的宗教儀式一般,我們專心致志地打走特走。下雨就撐傘走」。

電影前半段的音樂符合小說中常說的回憶,回憶永遠都是最美好的,也是最詩意的,這點來說,電影很好的傳達了青春詩意而感傷的一面。但是也僅僅好於此,然後影片一路破罐子破摔,對於小說中另一個重頭戲,療養院,電影乾脆敷衍了事,唯一讓人深刻的地方是,兩個人兩人半夜走出房子,在小山坡不停遊走,不停說話。這點來說,倒是中規中矩,導演大膽的改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人物表演上,當菊地凜子出現的時候,我個人認為她就是心目中直子的形象,她每一次出現幾乎都給人窒息之感,放佛呼吸稍重一些,便唐突了佳人。除了她之外,幾乎所有的人物都可以打零分,最不能忍受的是活潑可愛的綠子居然成了欲說還羞的小姑娘,人物表演上渡邊需要表演出對週遭採取一種漠視的態度,和對於人生無來由的無奈抱以順從和把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