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時時刻刻--The Hours

时时刻刻/此时此刻/小说人生

7.5 / 142,134人    114分鐘

導演: 史帝芬戴爾卓
編劇: 麥可柯林漢 大衛海爾
演員: 梅莉史翠普 妮可基嫚 茱莉安摩爾 史蒂芬迪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粉紅豹

2011-04-23 22:15:00

關於一瞬間


片子看的時候完全沒懂,不過後來還是幫助理解了一些問題。

這裡要說的是「一瞬間」的概念,生命的過程是連續的,但生命的體驗就像海面散佈著島嶼,所以是「時時刻刻」,指的是否就是這些瞬間?領悟的一瞬間(作家),痛苦積累到極致而消解的一瞬間(妻子)。想到「一瞬間」是因為想起克萊麗莎和她的女兒說,大意是有一天她起床,突然感到從此要幸福,後來才知道這本身就是幸福。或許這一瞬間的體驗就是幸福本身。

補充:片子裡說,詩人死去,為的是別的人更好的活下去??第一個主角是「詩人」,第三個是「別的人」即「眾生」。但是不明白的是,「詩人」對「眾生」真的有幫助嗎?「詩人」的敏感體驗不屬於普通人,當他們覺得痛苦的時候普通人可能還茫然無知,他們能夠啟示的是「讀者」(第二個主角),「眾生」中的少數。但也可能這樣,「凡人」身處「苦海」不自知,即使「詩人」展示給他們(比如前男友的作品和話),也無法理解。但是他們行為表現出的(而並非感受到的),卻是「苦」的本身。那麼詩人的意義又在哪裡?都說到克萊麗莎的時代,有了自由啊權利啊的,是否因為這個痛苦就消失了呢?如果是,這個和詩人又有什麼關係?如果說痛苦的原因是女性被壓抑的自我,而「詩人」的作用是喚起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那麼或許可以說得通,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男的呢。本片似乎不是一個女權主義主題,而是借題發揮,描述一種綿延抽象的靈魂的痛苦,而女人是痛苦最好的載體,也擁有一種更接近靈魂本質的靈性。難道說本片的主旨是描述「詩人」身處「眾生」之中獨自痛苦的孤獨感以及自我犧牲的悲壯情懷??「詩人」的作用,不是強調對社會有多少改變,而是她的思想的「普適」,對不同時期的人都成為精神引導。她感受的困境是一種根本的困境,在不同社會形態有各自的體現,而有她替你思考,使你在困擾中能夠直擊問題的本質(主婦)。作為後人中的凡人,雖然一時仍不能理解,但受「詩人」思想(已廣泛流傳)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能在生活中慢慢實踐她的主旨(這個還需要證據)。「詩人」思想的流傳正是藉助她的作品,所以「詩人」的貢獻是她的思想(而非有實體形象的改造)並體現於她的著作。換個角度說,片中三個女主角的設定,就好像導師,被導師啟示的門徒,眾生這三個層次。導師替眾生體驗痛苦,引導門徒「跳出三界外」的理解人生,而眾生處於茫然不自知的苦海,卻也在茫然中受到導師的恩惠。「詩人」的「苦」在於「眾生」的苦,「讀者」的「苦」在於自身的苦,而凡人的「苦」則如同呼吸的空氣一樣,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份,反而不以為苦。那麼第一個主角說的,人不能通過逃避來獲得安寧,指的不是逃避困難挫折神馬的,而是逃避為「眾生」「贖罪」的責任,所以要回到痛苦中去,有一種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感覺。而裡面前兩次的香吻(作家姐妹、主婦鄰里),我覺得並非表達對眾生的悲憫,而是表達「我成為你而承受你的痛苦(儘管你不自知)」那樣的感覺(吻是表達「靈肉合一」)。如果在第三部份找到對應,應該是男詩人和克萊麗莎的吻,但是缺少那種「靈肉合一」,可能因為男詩人「自我」的存在感太強?伍爾夫感受也是出於自己,但她把自己變成一個個「眾生」,而去體驗他們的痛苦,(她姐姐說的,大意是她有幾個不同的人格),所以她坐在長椅上,眼中看的是眾生。而男詩人更多關注的則是自己對生命的觀察體驗,這麼說男詩人還只是一個升級版的「門徒」而非「導師」?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女作家和男詩人之間的傳遞,經過第二個女主角的傳遞(過渡時期的人),一脈相承,但這種傳遞究竟是祝福,還是不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