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古城中的那段不世傳奇
影作品據我所知有三部
Edward & Mrs. 辛普森 (1978)
愛情與王位 The Woman He Loved (1988)
英皇情人 Wallis & Edward (TV)2005
當然在寫其弟弟的作品中總不能忘記這位人物
Bertie and Elizabeth (2002)
還有今年大熱的《國王演講》
第一部E AND M由於是78年的一直無緣得見,據說是把辛普森夫人的手段與謀略刻畫的入木三分。而後兩部倒是一直用真愛無敵的調調敘述,想來這部麥秸的《W.E》也是如此吧。一直以為 娜塔莉·多默爾演的是妖妃wallis,最近查了查才知道是演Margaret Thatcher: The Long Walk to Finchley 的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演,身材纖細皮膚白皙倒也是貼合,只是不知能否演出心機感。
無論哪個名都,如果只有男人的血雨腥風、金戈鐵馬未免單調乏味了些,似是有宮牆而無裝飾的廢土強梁。
無論哪座名都,必有位不可二世的女人,大多是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姿容,最不濟也有輔佐夫君匡扶天下的權謀。她們都有段和彼時彼刻的歷史息息不離的命運,左右歷史,或是被其卷攜裹帶。這是名都的宿命,也是那些女人們的運數。
那些名城中有太多太多的古老故事,有些早被人遺忘在塵土中,而有些只孤獨的存在於蛛網書閣間。而講述著她們的故事總能傳唱成為代表著一座座都城的特有傳奇,是老城中最為魅惑的縷縷薰香,引著你如同跟隨但丁詩篇中的女使般翻閱時間,透過往昔封塵,體會她們與之身後的一切。
如果沒有她們,世間會缺少多少談論的樂趣。如同隻有斯巴達,而無海倫,只有海倫而無特洛伊戰爭。或是只有三國亂世,而無大小喬,只有喬之端麗,而無赤壁之戰。若無她們古城要失多少分顏色。
二戰前夕的英國也在經歷著新的傳奇的輪迴,她的名字就是辛普森夫人,她的確是與眾不同的一位。若論美貌,除了一把水蛇細腰,與歷史上各位禍國亂民的妖妃妖后比實在差了水準,論文治武功的道行,更無甚可比之處。可衡量美人的姿顏需用犧牲做秤,與血和火、城與國等價。你說海倫有多美,人們只會說她使得斯巴達王發動萬艘船艦,以舉國之命相搏。你說褒姒有多美,人們只會說她使得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終至亡國。想像褒姒在城頭映著狼煙的煙火之色,怎麼能不絕美。
只可惜了現代的留影技術,要不,這夫人也絕對會被傳成傾國傾城的佳人。只因王為她退位,英國首次的。
不知為何故事片中的愛德華都是有姿色的美男形象,而夫人呢,就很真人很普通,甚至有點bitch的感覺(或許是有色眼鏡作怪)
P.S.這次扮演愛德華八世的是我家詹姆斯·達西,這位達西先生倒是俊俏可人的緊,可惜自古美男多坎坷啊,一直在電影中演路人似得角色,明明一枚玉人就開始老了,遙想當年的尼古拉斯尼克貝的白麵紅唇,絕對把另一版的金髮男(前不久才看的QAF,終於發現人兄的美感在何處了)給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