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納尼亞傳奇:黎明行者號--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Voyage

纳尼亚传奇黎明踏浪号/纳尼亚传奇黎明行者号(台)/魔幻王国黎明行者号(港)

6.3 / 166,764人    113分鐘

導演: 麥可艾普特
演員: 班巴恩斯 賽門佩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ide&Echo

2011-04-27 18:59:01

無盡的旅程 艱辛的彼岸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兩部小說,都是說的航行,一部《白鯨》,一部《納尼亞傳奇3 黎明踏浪號》。儘管兩者有本質的不同,一部追逐象徵誘惑的鯨魚,直至死;一部追求阿斯蘭的國度,直至生。但耐人尋味的是世人對兩部都不喜歡。《白鯨》在「最乏味經典」評選中名列第二、僅次於更難讀的《天路歷程》。《納尼亞傳奇3 黎明踏浪號》票房偏低,比起比他之前些日子上映的《哈利波特7·上》低多了。
        不過這兩者都是有目的的航行,還有一種漫無目的,沒有航海圖。這類航行人氣可高多了。不過要嘛如日本某民工漫一樣永遠完結不了,至多在其中一些被稱作善良的人偶然戰勝了一些被稱作邪惡的人。
        《哈利波特》當然不是有關航海的故事,《納尼亞傳奇》也不是全部有關航海,但《哈利波特》怎麼看怎麼像是第三種航行。剛好在這裡兩個系列童話片形成了對峙,猶如再久以前的幾年《駭客帝國》和《魔戒》兩個三部曲形成世界觀的對峙一樣。不同的是,一個七部曲在瘋狂的商業炒作中基本形成,另一個在第三部之後卻面臨可能被腰斬的遭遇。對於此,我又能說什麼呢?一個本是9-12歲孩子閱讀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卻受到許許多多年齡上成了年,精神上尚未成年的高中、大學生所簇擁。商業的肥皂泡越是吹得大,就越是反襯了現代人在精神上的空虛、失落乃至失敗。有基督徒指責「每本《哈利波特》上都附有一個邪靈」,並非是指的《哈》宣揚巫術,在納尼亞中也有不少的魔法。《哈》系列最關鍵之處就是:世界背後沒有主宰,人們心中沒有盼望。現實中的少男少女們在生活中或遭遇空虛或遭遇挫折,《哈》正好為他們構建了一個逃避的世界,但他們沉迷進這個世界中時,發現這個世界更加寒荒。當然,《哈》裡面的人物也用親情、友情的所謂「羈絆」,代替絕對價值。殊不知親情、友情本來就來自於人,始終會有侷限,羈絆有時就真成捆綁的繩索或者絆腳石了。
        這時,《納尼亞》在週遭一片浮華中默默構建那些人類最基礎的美好價值:信心、關愛、勇敢、謙卑、誠實......可是在多年「好萊塢政治正確觀」的薰陶下,人們反倒認為宣揚這些價值觀是幼稚,宣揚暴力、色情以及視覺化的感官刺激才是成熟。《納尼亞》不是給予精神逃避的世界,在每一次試煉後,孩子們回到自己的世界都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與鄰人相處,而哈利波特每一次回到家之後與養父母及其那個胖小子的關係都變得更糟。
        讓我們暫且拋開《哈》,在《納尼亞傳奇3 黎明踏浪號》里,老鼠雷佩契普是從2開始就最搶眼的角色:從幽默的語言到騎士般的風度。假如是一般商業系列片,就會把這種人氣角色一直用到續集裡去。然而C·S·劉易斯並沒有用這樣俗套的做法,而是讓雷佩契普在《黎明踏浪號》結束時就選擇退場。原著中,小老鼠一上岸就獨自選擇坐船去阿斯蘭的國土了,甚至沒跟阿斯蘭打招呼。而沒想到的是影片這裡作了一個最成功的改編,以一種令人唏噓不已的方式讓它告別。在《凱斯賓王子》中,雷佩契普還視佩劍和尾巴是自己的最高榮耀,這時阿斯蘭為它再造了尾巴。在2,3兩部中間的幾年中,它究竟經歷了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到3最後,它對阿斯蘭說出了這樣的話:「我一直夢想著看到您的國度,我已經去過世界上很多地方冒險了,但還是無法滿足我這個夢想......如果您同意,我願意放棄我的劍開心地到貴國。」阿斯蘭說:「我的國家歡迎任何跟你一樣有高尚心靈的人,無論他有多大或多小。」
        這時,開始說的兩部同樣有追求的的小說竟然在這裡達成一致:《白鯨》中麥普爾牧師在關於《約拿書》的講道中說到「要服從上帝,就得違背我們自己。正是在違背自己之中,才包含著遵從上帝的艱難。」雷佩契普放下劍,與露西等人淚別之後,獨立乘坐一葉小舟,穿過巨浪,往阿斯蘭的國去了。
        儘管這部電影也有失敗的改編,比如與海怪搏鬥時,白女巫怎麼還能繼續引誘愛德蒙?他在《凱斯賓王子》中以一刀劈斷冰牆已經表示他已去除心魔。那麼多的不如意,我已經不在意了,就像尤斯塔斯說的:「我經歷了許多困難,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我看見他朝我來,一切痛苦就都值得了。」即使是無盡的旅程,艱辛的彼岸,最後的告別,也不再那麼傷感了,因為《納尼亞3》中對於盼望用了非常精妙的方式,就是在巨浪後面依稀可見的高山,這山甚至模糊到看得不仔細,或看的槍版的觀眾很難看出來。影片以這種方式告訴阿斯蘭的國只在信心中才向相信它的人們顯明。巨浪後模糊的高山的這個意象的美麗程度超越了幾分鐘前出現的百合花海,甚至超過了我一直奉為經典的雷電雲層中的Leputa城(見宮崎駿《天空之城》)。
        真正好的童話,就像安徒生的童話一樣,能讓善良的大人讀時也感受美德的教育,讓卑劣的大人讀時感到汗顏。讓虛假的神話破滅,讓真正的神話永恆。在影片的最後,露西和埃德蒙成熟了,據說不會再來了。尤斯塔斯也長大了,但是放心,他還會和另一位女孩回來,如果還有下一部的話。即使是小老鼠,也不用擔心。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翻到《最後一戰》,打開金門時,迎接眾人的便是它。以前在豆瓣看到一篇對於7部納尼亞的一句話介紹,現在找不到了,卻依稀記得最溫暖的最後一段:
        舊世界毀滅了,阿斯蘭新造了一個更美更壯闊的納尼亞。彼得、埃德蒙、露西和他們的朋友們永遠地留在了那個世界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