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挪威的森林/挪威森林/Noruweinomori

6.3 / 12,501人    133分鐘

導演: 陳英雄
演員: 松山研一 菊地凜子 水原希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ew

2011-05-07 17:25:15

關於電影《挪威的森林》


 
有幾個朋友問我,你有沒有看電影《挪威的森林》,認為拍得如何?還有朋友問我,有人說電影只是小說的冰山一角的冰山一角,你怎麼看呢?《挪威的森林》我看了,一個月之前就看了,但一直並不想寫點什麼,原因很簡單,在我眼裡《挪威的森林》根本就很難用電影語言來表達。村上一向是以意象的手段來展現這個世界最現實最幽暗的核心,我想除了他自己的文字,再沒有別的手法可以將他的思想傳達得更透徹。因此,想將它拍成電影唯一的辦法就是將小說詩化,保留意象的手法,而其中所要表現的現實意義那實在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挪威的森林》。

陳英雄是村上考慮再三後心甘情願將版權交出的法籍越南導演,很多人質疑這部電影為何不交給日本的導演去拍,誰都知道日本人表現清新唯美的能力一流,就算法國的文藝片也拍不出那麼乾淨的畫面。但是,我奇怪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認為《挪威的森林》是唯美的呢?

《挪威的森林》與其說唯美不如說殘酷之美,這與日本人所信仰的櫻花之美就美在它的短暫有本質的不同。村上的思想受西方文化影響很深,他最喜歡的作家是菲茨傑拉德,最喜歡的音樂是爵士,而身體裡流著的又是地地道道日本人的血,這使他與大多數日本作家既有相通之處又存在差異。他的思想既有西方式的理性、自由又有東方的悲觀與矛盾,由此形成了他非常獨特的人生觀與寫作風格。死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份永存,這是《挪威的森林》的主題,也就是惟死亡是永恆。 如此殘酷的生命實質與「唯美」相距甚遠。

整部電影瀰漫著一種既憂傷又凜烈的氣息,就像冬天的風,迎面而來的時候手腳冰涼,腦袋卻會變得清醒。陳英雄雖是亞洲人,但從小在法國長大,從法國學習電影,他的表達方式確實很「法國」,詩意的鏡頭指引的卻是沉重思考,與有人認為應由日本導演來拍所指的岩井俊二他的《情書》與《莉莉周的世界》 這樣的小清新不同,也許這就是村上選擇身上同樣具有亞歐文化交融的、詩意與現實主義並存的陳英雄的原因。另一方面岩井俊二擅長的是青春題材的電影,表現青春無來由且沒法消除的痛苦與焦灼不安,但《挪威的森林》並不是青春小說,雖然直子、木月、渡邊、綠子都是青春少年,但是村上要探討的依然是人生的本質,而青春因其純粹是最能體現這種本質的階段。青春過後,人生走向圓潤與妥協,所有的鋒利觸角與傷口磨平,內心的聲音被淹沒。所以雖然村上的小說絕大部份是寫青春時期,但他並不是為了寫青春本身。

至於電影本身,如果你不是非要拿小說與之對比,我認為還是值得一看的。菊地凜子略帶神經質的氣質與深厚的表演功力,除了她我想不到還有哪個日本女星可以勝任直子一角。松山健一的外形與渡邊相比雖然過於英俊,但他演出了渡邊那種漫不經心的人生態度。叫人失望的是綠子,綠子與直子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具有相同精神質地的人,只是直子選擇毀滅而綠子努力活下去,但影片對綠子的解讀流於表面。玲子整體感覺是太趨於「正常化」,長得年輕漂亮,身材玲瓏有致,神態大方,笑容可掬,完全不是村上那個「硬梆梆」的玲子。玲子與渡邊的性是他們告別過去決定走向「正常」的一場儀式(玲子曾說過,我們的正常恰恰在於我們知道自己不正常),同時也是青春永逝的休止符,她的存在本身就具有藝術性的美感,電影裡美麗溫和的玲子卻令這個人物缺乏一種因反差而產生的張力。書中另一非常重要的人物永澤以及具有象徵意義的木月,電影弱化了他們的意義,這個我想不出為什麼,永澤與木月是對渡邊與直子的人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精神因素,或許這就是電影顯得有些軟弱無力的原因吧。


至於說電影只是小說的冰山的一角的一角,其實村上的東西無論怎麼拍都註定如此。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