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

更好的世界/爱有新世界(港)/更好的明天(台)

7.6 / 35,712人    Denmark:119分鐘

導演: 蘇珊娜畢爾
編劇: 安德斯詹森
演員: 麥可佩斯伯蘭特 崔娜蒂虹 烏力克湯姆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1-05-11 22:57:26

更好的以及不好的


《更好的世界》講述了無法消解的暴力與復仇,人要寬恕對方,對得住自己,有時候真的很難。影片藉助兩個全然不同的時空,連接起了北歐和非洲。北歐那邊生活富足,精神的創傷卻難免。非洲那邊難民成堆,每天都會發生慘劇。而同樣的暴力因子和復仇手段,卻在兩地滋生上演,逐步捲入黑暗邊緣。不僅如此,片中還出現了兩個小孩、兩對父子和兩個家庭,導演不斷放大個人體驗,擴充至世界局勢,開展了一場危險的試驗。選擇忍讓還是報復,是繼續生活還是走向毀滅,這是個體麻煩也是世界問題。許多人指出,女導演蘇珊娜·比爾野心不小,答案正是在此,影片包含了一種宏大的世界觀,有如大愛。

如果沒有得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更好的世界》可能不大會受到關注。因為這種類型的片子,簡直就是奔著奧斯卡而去。儘管有大氣且漂亮的攝影,人物情感也很豐富,但難民、動亂、醫療援助、直接指涉,說起來真是太露骨了。對坎城那樣的電影節來說,他們可能更希望你老老實實說中產階級的破事兒,再不然就玩得隱晦點,不用說得太明白。所以像《更好的世界》的結尾,關於生死和白紗的跨年齡談話,那簡直是不大可能發生的。這種話應該是讓評論者和觀眾發揮聯想,自己去說。更不好聽的講,這分明就是自我粉飾,追求和諧。畢竟以奧斯卡的做法,它很少會選擇問題沒解決的「低落電影」,而會傾向於《入殮師》和《更好的世界》這般。大家彼此傷害,誤會難免,但結局一定要追求融合團圓,看似積極。

電影前半段很抓人,帳篷裡的景像總是觸目驚心。赤裸裸的傷口,即便黑色肌膚和凝固的血液會讓人分不清,可是一旦回到那種環境,面對那些麻木絕望的眼神,觀眾都會不舒服,醫生也總是疲憊不堪地拖著身軀回去。如果非洲世界的拍法還是標準流程,顯得過於遙遠,那講述個人家庭經驗的北歐段落好像非常真實。這分明是在重複許多人的成長體驗,如果有人打你、欺負你了,父母會怎麼做。我所認識的人裡面,許多父母也就是跑去告狀,於事無補。再不然就是片中克里斯蒂安做的,打回去,而且要打得狠,打到他血淋淋,永遠記住那教訓。有時候,我甚至會覺得,後者的做法是對的,一味的忍耐不是辦法。你可以不作惡,但你首先要讓自己強大。或許這是所謂的人性悲觀,可就好比眼前的社會現實和世界大局,不是人與人的瓜葛,就是國與國的戰爭,麻煩從來沒有一天會終止。

說到這該死的暴力,北野武曾被記者追問,為什麼痴迷於表現誇張的暴力。北野武自不相讓,反唇相譏了一把。拍了那麼多美好愛情動人電影,這個世界有變好嗎?因此,這也是面對《更好的世界》結局,許多人會心生出的一種幻滅。這邊是解決了,可在那邊呢。醫生忍無可忍,發飆了一把,但他也只能交給難民去解決,任其發洩。他自己,還是保住了雙手的純潔。醫生一直堅守個人準則,被打不還手,可是他的人生準則在非洲行不通。面對人性戕害,面對那些親人被殘殺的難民,他在情理道義上,根本說服不了對方。誰敢保證,如果他當時手裡有槍,就不會朝地上的黑老大打上一通。畢竟他也要疏導自己的憤怒,不可能無限量吸收下去,好似無底黑洞。

人無非痛恨自己或者痛恨別人,一旦放任這種情緒,結果便會不可收拾。李滄東的《薄荷糖》曾講述了一個被暴力所毀滅的男子,他本是暴力的受害者,最終卻陷入施加暴力的惡性循環,難以自救。他問一個被自己拷打過的人說:人生是美好的?對吧?對方聽了,戰戰兢兢。幾乎可以說,美好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尤其是教會成長期的孩子,這並不容易。

克里斯蒂安的所作所為不是單獨存在的,如果跟《大象》等影片裡的孩子相比,他的暴力傾向簡直有理得很,誰希望痛恨自己。《更好的世界》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孩子的不對,總是來自於家庭之失、父母之過。克里斯蒂安把對父親的恨轉移到了其他事情上,從他埋頭打CS一幕,便不難猜出導演在想什麼。當然,正因為這樣的想當然,太多的傾向和想當然,這也是我覺得《更好的世界》難以再往前一步的原因。孩子問題在家長,世界問題在報復。如果每個問題都能找出規律和原因,為什麼這個世界依然這麼糟?《更好的世界》把問題說得太明白,倒不如留點思考的餘地。

《更好的世界》的點可能在這裡,醫生的作為優先,他可能只是教會了孩子什麼,可能只是救了一些人。然而他讓世界變得好一點了——比你剛剛見到的,要好上了一些。只是話說回來,不知道這是一種盲目樂觀還是自我安慰。比如放到兩次世界大戰以前,人類好像迎來了嶄新局面,結果還是讓自己陷入一種更加糟糕的境地。人在一個環境生活久了,那麼他們的看法便會根深蒂固,難以改觀。對北歐國家來說,他們好像已經進入了無慾無求的境地,然而這些人一樣活得很累,一樣擺脫不了做人的難題。

這部電影努力在告訴觀眾,什麼是對的,但反過來,這種力量有時候很有限,就好似精心設置的說教,編得太圓。它還不如更尖銳一點,直接告訴觀眾什麼是錯,讓主人公發現一個置身其中卻又無法收拾的痛苦局面。這種體驗,恐怕要黑暗出許多。如果考慮到每一個人的具體生存環境,在伴隨著動盪和動亂、飢餓與死亡的許多地區,暴力經常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須。這才是另一個真實的世界,而且,一點都不美好。【國際先驅導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