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雷神索爾--Thor

雷神/雷神奇侠(港)/雷神索尔(台)

7 / 904,833人    115分鐘

導演: 肯尼斯布萊納
編劇: 唐潘恩
演員: 克里斯漢斯沃 安東尼霍普金斯 娜塔莉波曼 湯姆希德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加書亞

2011-05-13 15:58:04

《雷神》:是你的那道菜嗎?


文/加書亞

被眾神之父奧丁放逐到地球的雷神辭別了人間的朋友,決定隻身一人去取回那把代表力量和勇氣的雷神之錘。他走進新墨西哥的一家寵物店,對老闆喊道:「朋友,請給我一匹馬……」這一刻,觀眾覺得這位鬍子拉茬的肌肉男帥哥不僅是位名副其實的「雷神」,講起話來也真「雷人」,卻又可愛得可以。要是電影《雷神》再多幾個這樣的時刻,更多地調侃一下自己的人物和劇情,而不是一本正經地講那拯救世界的神話,那麼該片或許會為今天暑期檔的超級英雄爆米花電影開個好頭。
其實比任何影評都更適合作為觀眾觀影參考的是去年的另一部電影:《鋼鐵人》。同為美國驚奇漫畫公司出品的超級英雄電影,《雷神》和《鋼鐵人》在角色設定、情節智商指數和目標觀影群體等方面都有重合之處。如果你是《鋼鐵人》的忠實粉絲,那麼《雷神》也絕對就會是你的那道菜,就算鹹淡口味方面會有一些差別,你也肯定願意將就。
在高度成熟的好萊塢商業片中,產品和市場都是細分的,像《雷神》這類改編自漫畫的電影在製作之初就定位於特定的青少年觀影群體,定位於漫畫原著忠實的粉絲群體。所以,電影的人物和故事都可以看出明顯是在討好那一類觀眾,貼近的是他們洶湧而膚淺的慾望投射。從生意的角度看,這是不成問題的。但當《雷神》作為一部好萊塢大片引進到中國來,卻肯定會引起一定的悲劇。
自去年年末姜文的「子彈」彪悍地飛過一陣後,中國電影沉寂又近半年了。人們期待的佳片和神作遲遲不見蹤影,市場處於極度飢餓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打著好萊塢大片旗號的影片都足以把年齡性別層次不同的觀眾統統拉進電影院。但是很遺憾,《雷神》壓根就不是那種男女老幼通吃的好萊塢大片,它只適合一部份人。
對於任何年滿三十歲的觀眾來說,《雷神》的人物和故事明顯都太幼稚了。《雷神》講的與其說是一位神祇的史詩,毋寧說是一個少不更事、舉止輕狂,處於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為了證明白己是一名真正的男人,在犯下錯誤、經受挫折後走出青春期迷茫的成長經歷。雷神在凡間經歷的與其說是成年人的愛情和友誼,毋寧說是青春期的妄想。
由於《雷神》把自己定位為一部暑期檔爆米花電影,所以很顯然該片的主創在塑造人物性格和敘事策略方面並沒有花費太多功夫。雷神的故事來源於北歐神話,北歐或許是豐富程度上僅次於希臘的一個神話寶庫。無論你是通過華格納的歌劇還是像《聖鬥士星矢》這樣的日本動漫了解的北歐神話,你一定會對那些神祇鮮明的個性和與「諸神的黃昏」有關的末世論情調印象深刻。相比之下,《雷神》中各路神祇的「神格」顯得十分模糊不清。拿雷神托爾來說,據傳說他以暴怒著稱,由於舉止莽撞生出禍端而遭奧丁貶黜。而本片中的雷神很難說與暴怒等性格有何關係,他只是舉止輕浮缺乏頭腦而已。原本應該是一個很大噱頭的「雷神之錘」在影片中也不見出彩之處。首先是它的出場太普通,電影渲染得不夠;其次,在雷神經受教育的過程中,它發揮的作用也不明顯。奧丁說誰能舉起雷神之錘,誰就能成為阿斯加(神域)的王者。結果片末托爾被毀滅者擊敗死亡後,雷神之錘卻自己飛向他並使之復活,很難搞懂這樣的安排有何道理!
    在《雷神》的對外宣傳中,3D和特效是重要的賣點。影片中的阿斯加神域完全通過電腦特效生成,雖然技術上不是很懂不好隨便評判,但鏡頭語言的斷裂明顯使影片的特效打了折扣。在表現阿斯加神域時,鏡頭常常從大遠景(這時被縮成幾個點的人物彷彿置身於一座縮微的模型之中)直接切換到近景(這時人物佔據了大部份的螢幕,而背景則被虛化了),缺乏可以有效低豐富細節的中景。由於片中有太多的面部特寫鏡頭,電影的3D效果發揮的餘地也不大——要知道,光光為了觀看明星的臉是不需要3D效果的,同樣的,在大遠景鏡頭下,一切都被拉成了平面,同樣也是不需要3D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