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兇線--Blow Out

凶线/爆裂剪辑

7.4 / 36,970人    107分鐘

導演: 布萊恩狄帕瑪
編劇: 布萊恩狄帕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桃色響尾蛇

2011-05-13 22:08:17

重解《凶線》:是「政治陰謀」還是帕爾瑪的敘述性詭計?


      我這個人其實很懶,有時候看完一部電影以後,即使有些想要表達的觀點也不太想用文字記錄下來,最近看到布萊恩德帕爾瑪的這部《凶線》被CC收錄後,看過的人也越來越多,粗粗看了下豆瓣上的短評,以及目前豆瓣上僅有的兩篇影評,發現大家的觀點似乎比較一致「高超的技巧和略顯平庸的劇情」好像是大多數影迷共同的觀點。
    但是,由於我個人覺得在帕爾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以懸疑驚悚恐怖元素為賣點的三部影片中,本片的劇情是最強的,其次是《The Fury》,最後才是《Dressed to Kill》。所以這篇影評我將拋開一切技術環節,關於本片各種鏡頭技巧的華麗運用,我想大家的溢美之詞已經夠多了,不需要我再來添上一筆。就單純的談談我對本片劇情的理解和看法好了。當然,這一切都純屬個人見解。

    首先是本片的劇情,我就不再做詳細贅述了。我們都知道,男主角傑克在郊外採集風聲樣本時,無意中目睹並錄下了總統候選人,現任州長喬治麥萊恩車禍死亡的全過程,並救下了和他共乘一輛車的薩麗.....再後來,當傑克重新回放事發現場的錄音樣本時,才發現原來在車子撞毀之前曾有一聲槍響,隨著事件的逐步調查,我們才發現,原來是有人用槍射穿了麥萊恩的車胎,才致使車子撞翻到河裡的,這一切的事件都表明麥萊恩的死其實一場早有預謀的政治迫害.......
       
       其實對於早已看慣好萊塢商業片的觀眾而言,這樣的故事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反映政治謀殺的,比《凶線》刺激火爆的電影比比皆是,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甚至覺得懸念的鋪陳和劇情的推進實在是太順湯順水了,男主角和女主角勾搭上,兇手的暗中破壞,隨即男主角又發現女主角其實也參與了事件其中,但隨即又告訴我們女主角對事件真相又毫不知情,這一類的梗其實是這類影片中早已玩膩的一套。

    但是,令我徹底對本片改觀的是,帕爾瑪終於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最後20幾分鐘裡來了一個徹底的大逆轉和大顛覆。而這個逆轉,正是兇手在火車站謀殺妓女的那一場戲裡讓我對該片的劇情有了恍然大悟般的體會。
    
    隨著影片的進行,我們後來都了解到,麥萊恩的死其實是一場意外。他的政治對手本來想製造一場「性醜聞」事件,也就是後來把事發現場的影片組圖高價賣給雜誌社的攝影師卡普爾,是他同薩麗合作,讓她接近這位高官。再由本片幕後的那位兇手伺機給車做些手腳,讓車出點小事故,到時候警察一趕到,照片一拍到,給他冠上個「候選人公然招妓」的醜聞,以起到打壓對手的目的。但是由於那名幕後兇手的失誤,卻導致了麥萊恩的死亡,於是整部影片彷彿成了男主角調查真相,以及那名幕後兇手不斷製造麻煩去掩蓋真相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角逐」的感覺。
    但是,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那名幕後兇手真的是因為一時的失誤而使得麥萊恩死亡,並最後殘忍的殺害了女主角薩麗的嗎?
    我個人並不這麼認為。
    而劇情的古怪和精妙也正是在此,那名幕後兇手,徑直朝車胎開了一槍,而地點偏偏不選在別處,而是車子快要過河的時候。而在影片開頭,男主角在橋上採集聲音樣本時,河邊有對男女正在對話,此時的鏡頭中我們很明顯就能發現,護河的柵欄是木製的。在這裡實行計劃,很明顯是叫麥萊恩送死啊,可是,我們在影片的中間部份發現那位幕後主使在給那名幕後兇手打電話的過程中語氣不是一般的惱火,很顯然他並不想節外生枝,而那名幕後兇手,我們發現他也是一個非常冷靜和聰明的人,他知道去把事發車輛的輪胎換掉,也知道把男主角的錄音帶給洗掉。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聰明的兇手,這樣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陰謀,竟然會選擇這樣一個錯誤的地點進行?
    而奇怪的還不僅僅如此,在影片的後半段過程中,表面上兇手一直在阻撓著男主角進行調查,洗掉他的錄音帶等等,但是對於本片中最單純最一無所知的女主角,他卻總是大開殺戒。影片中知道真相的三個人中,男主角傑克,攝影師卡普爾和妓女薩麗,作為觀眾,您認為這三個人中誰最危險呢?明眼人都知道1是男主角傑克,因為他手上不僅有錄音證據,還不依不撓的調查真相,2則是攝影師卡普爾,這傢伙認錢不認人,手頭有了錢他也不會把事件真相公之於眾,而排在第三的才是薩麗,表面上薩麗是當時和麥萊恩最接近的人,但事實上她根本一無所知,她最後知道的真相也是男主角傑克不依不撓的告訴她的。而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你同樣可以發現,薩麗簡直就是一個非常天真無腦的女孩。
   可就是這樣一個女孩,為何卻首先被那位幕後兇手相中,一直展開追殺呢。我想明眼人都知道第一是該殺了傑克,毀掉一切錄音證據,再來幹掉攝影師以防節外生枝,最後才解決掉這個傻兮兮的妓女吧。
   但是,不管是何種原因,這名幕後兇手不僅第一個就「看中」了薩麗,而且還上演了本片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誤殺」
   當兇手追蹤一個外表和服飾酷似薩麗的女子穿過市場,來到車站的時候,伺機下手,但是隨後就發現這名女子並不是薩麗,但是事已至此,只能將錯就錯,把其殺害了。
   這個情節看上去很簡單,但實則不然。在我剛才提到的也就是影片最後20來分鐘裡,一場驚人的反轉把看上去十分線性和合理性的劇情給徹底攪亂了。也就是這名兇手假扮記者,在車站等待薩麗的過程里,他再一次行兇殺死了一名妓女,而且同樣留著捲髮,長相也酷似薩麗。 這個情節的安排的巧妙之處在於,這名幕後兇手在事前自己已經給警方撥打了一通電話,裝作一名「Psycho killer」說自己殺死了一名女子。很顯然,他是想在殺死薩麗以後,讓警方把一切線索都歸結到一個有著特殊性喜好的變態殺人狂身上。但是這樣做的奇怪之處在於,這樣的「變態殺人狂」豈不是要鬧的更加不可開交,也更加節外生枝嗎?而另一個奇怪的點是,這名幕後兇手,在等薩麗的過程中順手又解決掉一個,到底是再讓這個「Psycho killer」的遊戲顯得更加真實,還是有些多餘呢?我是說在一個誤殺之後順手想出來的主意,需要再主動去再謀殺一個局外人,來添加真實性嗎?
   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名幕後兇手是怎樣殺人的吧,他總是用手錶中隱藏的鋼絲去勒死受害者。首先這種「武器」的選擇就很有問題,而最最令人震撼的是第一場謀殺中,這名兇手在已經勒死受害者後,他又幹了些什麼呢?他當時在市場順手拿走了一個冰錐,當他發現自己其實是殺錯了人的時候,他還是又繼續用冰錐接連刺了受害者數刀。請問這樣的殺人方式究竟是政治陰謀中解決掉犧牲品的方式還是享受殺害女性受害者以達到快感的刺激方式呢?
   聯繫一下,影片開頭中麥萊恩的死。表面上是這名幕後兇手的一個失誤,還是其實他的真正目的並不是針對麥萊恩而是「薩麗」?亦或是「薩麗」這種類型的女性受害人呢?
   終上所述,影片中的種種疑點,無不指向這名幕後兇手,表面上作為一名政治家的「幕後黑手」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可是,在一次執行任務的過程里,本來只是想單純的製造一場「性醜聞」事件,誰想到攝影師卡普爾手下的那名「妓女」正是自己偏愛的「受害者類型」。於是,在計劃的進行中,本來只想製造一場小小計劃的他,還是忍不住把事情弄「大條」了,讓車子翻入水中,使麥萊恩和這名妓女都統統死在水中不正好是一箭雙鵰的好辦法嗎?
還記得卡普爾的那句話嗎?他說自己不懂水性。可是計劃的唯一不完美之處就在於男主角傑克的出現。
   但是,布萊恩德帕爾瑪始終沒能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一切的情節設置都可以看作是一場出了「亂子」的政治謀害事件背後引發的一連串效應。
   但是,影片的開頭大家還記得嗎,是一場緊張的B級恐怖片裡女子被變態殺手所殺的情景,但是直到業餘的演員發出的不專業的尖叫聲時才破了梗。而傑克正是B級恐怖片的錄音師,當他遇到了麥萊恩的死之後,所有人都說這只是一個意外,而他卻偏偏要調查事情的真相,曾經做過警察的他對這種政治陰謀事件欲罷不能。以致於,他忽略了電視上正在播出的第一名死者的新聞報導。
   可是,當影片的結尾,薩麗的尖叫聲恰好配合在這樣一部B級恐怖片裡作為配音的時候,這尖叫聲是如此完美,這就是被無情殺手所謀害的單純女性臨死前最刻骨銘心的最後一聲尖叫。請問,她的死究竟是因為「政治」還是一場最單純的「變態殺人」遊戲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