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賓漢--Ben-Hur

宾虚/宾汉/宾虚传

8.1 / 254,752人    212分鐘 | Sweden:219分鐘 (1970) | Sweden:224分鐘 (1962) | UK:222分鐘 (1993 re-release) | 214分鐘 (DVD edition

導演: 威廉惠勒
編劇: Lew Wallace Karl Tunberg
演員: 卻爾登希斯頓 Jack Hawkins Haya Harareet Stephen Boy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osta

2011-05-20 10:15:00

猶太人的故事:王子與國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片生產五十二年後才觀看,即使無法忽視表現技術上的落差,還是要給這部曾獲奧斯卡十一個獎項的歷史片心悅誠服的五顆星。最先要提的就是整片的高潮:賽馬戲。以前只知道花費眾多物資人力耗時多年建造的賽馬場是羅馬時期人們的大型娛樂項目(只比羅馬鬥獸場略低一等),然而一直無法想像它是何以一年一度地釋放整座城市人民的精神疲憊。觀影的事實證明,馬蹄在跌下的馭馬手身上踐踏而過,的確堪比鬥獸場內的你死我活的血腥。成功者不僅要識馬、訓馬、愛馬,更要生對地方和種族,並要敢拿命拼,去贏觀眾們的愛戴。所有的猶太人離開座位擁向他們的王子慶祝歡呼,賓虛從一度的階下囚躍升為精神領袖。再者,無法忘懷的,是影片的配樂和台詞。簡潔、重複,幾乎穿插全片的背景音樂營造的氣氛嚴肅、神聖,是主人公生命的不屈抗爭和對命運的寄望之間的混雜體,也是猶太民族尊崇精神生活而又遭受強大羅馬勢力統治時的不安與不甘;不論是凱撒還是奴隸,使用的言辭都句式簡練、發音清晰、且有著感性的敬畏口吻。那個時代的人尊敬自己的國家或民族、各自的神靈,甚或是天啟、親情、愛情。哪怕是他們說出的句子是以「我」作為開頭,也能清楚地聽到說話者全然將自己交予信仰之物的態度。最後要說情節上的類比,它同時也是聖經新約的一大特徵。四次喝水,第一次押送官不給猶大水喝,耶穌在其痛苦之時前來,同時贈與的還有使他堅定了對神期待的超越眼神;第二次猶大兩次救下執政官,使他享用大勝的殊榮,執政官拿起水先給這樣一個奴隸,再親自喝了剩下的。表明執政官不僅要把他帶離海上的受奴役身份,還會報答其以厚愛;第三次,猶大知道自己的母親和妹妹還活著,卻已經得了麻瘋病不能再過正常人的生活,對生活和信仰絕望,在耶穌佈道的山腳小溪捧水解渴,邊喝邊說到了氣憤處將手裡的水甩下;最後一次,耶穌被判刑扛著自己的十字架走向刑場,途中猶大認出自己的恩人為他解渴,送到嘴邊被羅馬士兵一腳踢開,即耶穌不喝嘴邊的水,不願使用上帝之子的能力逃脫處刑,而是要執行其父上帝的意志,自願為人類贖罪,猶大也又一次看到耶穌的從容眼神感到震驚,使他放下了對羅馬的仇恨。戒指。第一幕賓虛愛上即將出嫁的女奴,還她自由,卻把戒指戴在自己的手上甘願成為愛的奴僕,這一戴就是三年(賓虛沒有按照猶太人的傳統娶多個妻子,符合上帝節慾的訓導;愛上身為奴隸的人,預示他會成為解放猶太人的領袖;不貪戀錢財,沒有收取贖身的費用,符合上帝不能過於重視錢財的訓導);第二幕執政官將對己救有名之恩且灰常有才的賓虛認做養子,給了他家族姓氏、祖傳的戒指和羅馬公民身份,賓虛的命運就此轉折,忍辱三年之後有機會回到耶路撒冷復仇;第三幕戴著兩枚戒指的賓虛回到撒米爾面前,以執政官之子身份饋贈佳禮,以復仇者的身份直面曾是朋友的敵人;第四幕賓虛贏得猶太人的擁戴,面對抉擇:服從帝國回到羅馬或者將來帶領人民反抗羅馬。賓虛回到撒米爾面前復仇的目的已經達到,不再需要羅馬公民執政官之子的頭銜,交還戒指。
想說的大體就是這些。總是覺得攝影棚燈光打出的效果特別彆扭,而海斯頓的身材確乎養眼,耶穌那波浪捲也是一如既往地漂亮,觀影愉悅感極強。初學猶太教及基督教,歡迎看完來交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