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賓漢--Ben-Hur

宾虚/宾汉/宾虚传

8.1 / 254,752人    212分鐘 | Sweden:219分鐘 (1970) | Sweden:224分鐘 (1962) | UK:222分鐘 (1993 re-release) | 214分鐘 (DVD edition

導演: 威廉惠勒
編劇: Lew Wallace Karl Tunberg
演員: 卻爾登希斯頓 Jack Hawkins Haya Harareet Stephen Boyd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以西結

2011-05-22 18:15:39

平凡的最高境界


若說哪一部神作被國人嚴重低估了,那非《賓虛》莫屬,反倒是《海上鋼琴師》和《肖申克的救贖》被捧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當然,我不是這二者之黑,而是借這兩部作品表達這樣一個意思:《賓虛》其實是一個沾沾自喜的信仰者對自備民眾的嘲笑,明白了這點,你就明白了《賓虛》為什麼被美國人評為了當年的電影世界記錄獲得者——11項奧斯卡金獎得主。

人的本性註定人產生了情感,就會產生強烈的佔有慾。本片展示的第一種情感,是朋友之間的情感,兩個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心高氣傲,原本擔心會有衝突的觀眾立馬看見了這兩個人的互相欣賞。

就這個故事而言,有人會認為這是一部教育片,還有人會認為這是一部宗教片,或者神學片,其實他們都錯了,這是一部紀錄片。有人會覺得主角是賓虛·猶大,有人會覺得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加了點神性而已,其實他們都錯了,這個故事的主角完完全全是耶穌,那個連面都沒有路過的救世主,而整部電影的感情基調不是憤怒和仇恨,而是愛。

我這麼一說,可能有些對西學比較有研究的朋友才會「哦」的一聲,恍然大悟,事實上,這樣的電影,在當年來說是跨越了時代的神作、巨作,其電影史地位,與《十誡》不相上下,但是後者由於比較明顯得說了宗教,所以大抵人不會對其理解有偏差,很好地理解,而國人並不懂得什麼西方的一些觀念——價值觀、世界觀,所以對其宗旨,完全摸不到邊。

我不是一個崇洋媚外之人,國內好電影,很多。不過一般都是過去式,像《活著》、《霸王別姬》、《藍風箏》,被禁了,而且被廣電總局「低俗」了,這些片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也不是天朝才出爛片,對國產還是不要抱有太多的牴觸,當然更不要有太多的期望。近年來出色的有《鬼子來了》、《海角七號》等等,前者有人罵姜文自輕自賤,後者則是對日本人「獻媚」,我只能感嘆這年頭左糞都不愛帶大腦思考。其實這些片子往往都是國人最最需要的東西,《海角七號》就描述一個台灣人眼中的日本,其實這本來就沒有謾罵的必要,因為他們的想法本來如此。相反,這部電影反映了台灣本土的風土人情,那樣熟悉的氣息怎能不讓人喜愛呢?而《鬼子來了》的精神確實是國人最需要的,不是憤怒,不是感動,不是無語,而是要真相!人重要懂事,然後才能思考,雖然這些東西寫得有點偏移主題,但我還是衷心希望能夠引人思考。

賓虛是西方文化的一個很典型展示,看懂它,能懂很多東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