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z
2011-05-22 18:17:32
ax^2+bx+c=i & 那些和主線無關的鏡頭
上一次看的時候給了四顆星,因為128分鐘的電影還是對原著進行了一定的改動,那些刪掉的部份或多或少削減了原著本有的感染力。然而現在重新認真地看一遍,覺得還是可以把剩下的一顆星加上。除了男主角完美的演技,故事本身的精彩以及絲絲入扣的配樂之外,導演加入的那些和主線無關的鏡頭,現在看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拼圖。一幕悲劇,即使是間歇的黑幕,也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嫌疑犯X的獻身》,東野筆下伽利略系列的第一部長篇,首部包攬日本三大獎項的文學作品。以此為藍本拍攝的同名電影,完全顛覆了《神探伽利略》喜劇推理的風格。當把愛和詭計設定為方程的兩個解時,即使是天才如石神一般的數學家,也無法預料到方程的等號最終會不成立;而求證這兩個解的天才物理學家湯川,在真相大白的時刻,卻沒有一絲征服者的愉悅。因為含有超出邏輯的問題,所以,得到答案也沒人會幸福。
鏡頭一:開場,石神出門的時候把靖子門前花壇裡的裝飾物擺正;
鏡頭二:石神自首後,花壇裡的裝飾物斜置。
動作有時候比語言更說明問題。不善言辭的人往往具有更加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膩的內心。
鏡頭三:案發現場,刑警們在處理屍體前集體默哀。
不知道現實中的日本社會是不是這樣......應該是的吧。
鏡頭四:案發現場,內海薰把身上兩個暖暖包拿出來分了一個給草薙之後,另一個戴著眼鏡的瘦警察伸手把內海手上的另一個搶了過來,沒有感謝,沒有致意。「配備齊全啊」,他的臉盯著屍體。
鏡頭五:辦公室裡,一臉不耐煩戴著眼鏡的領導(為什麼又是個戴眼鏡的,導演跟戴眼鏡的有仇啊?)點名讓正在討論案情的內海端咖啡。十幾個男人,包括草薙在內,沒有異議。
原著中對嫌犯靖子的背景描述得很詳細,而電影卻沒有直接對此有所展示。第一遍看的時候覺得這是導演的失策,但是第二遍注意到上述兩個鏡頭的時候,不得不佩服導演的用心。在日本(也許全世界都是這樣),女性無論多麼優秀都會不會被一部份男性所尊重。也許地位和相貌可以挽回一些分數,但永遠都是不及格。整部悲劇,離不開社會惡俗的影響。
PS:如果柴MM還保留一絲相馬光子的特質的話這兩位肯定死得連渣都不剩。
鏡頭六:石神在講台上邊寫邊解釋,學生們在台下聊天打鬧。
出現過兩次,日本校園電影常見的景像。(看看天朝新聞里學生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你還真以為老師和學生和平互惠?)數學終究是對少數人敞開大門的,想找到入口的人自然會認真聽,其餘的隨它去吧。這是石神的理念,我付出的,有心人會明白。即使沒人明白也無所謂,因為我自己已經從數學裡得到了滿足。
鏡頭七:一直沉浸在驗證黎曼假設的氛圍中的石神被自動卷筆刀的聲音驚擾,這才想起湯川還在旁邊。
專注,科學家的必要素質之一。進入自己的世界,虔誠地探尋答案,物我兩忘。(像我這種放著畢設不寫亂寫影評的人肯定是當不了科學家的)
鏡頭八:登山途中,筋疲力竭的湯川似乎要埋沒在暴雪中了,石神趕到拉起他。「就快要放晴了。」石神的聲音在暴雪中依然很清晰。
要分析的話可能會劇透,簡而言之就是題目已經接近尾聲了。答案揭曉之前,是最難熬的時刻嗎?
鏡頭九:石神入獄後湯川在他家門前碰到一列手持蠟燭的少年唱詩班。空靈的歌聲,淡淡的燭光,理性至上的湯川也許生平第一次開始思考關於情感這個不能用邏輯來判斷的問題。
石神走完自己最後一步棋,湯川還在猶豫應該怎樣應對。久別了的能有共同語言的人,卻無法聽他傾訴自己的苦悶,因為對方就是苦悶的來源。
鏡頭十:獄中,旁邊是各種鼾聲的犯人。石神把牆上的斑點作為座標解答四色問題。這是他和湯川產生交集的線索,在研究室獨自擰巴的湯川也在想著第一次交談的場景。鋼琴流淌,百轉千回。
世上最能理解你的人成為了你的對手,真糾結。往昔相識淡淡的喜悅,今朝重逢無奈的哀嘆。特技做出的四色問題的圖案,複雜而富有美感。然而現實如同它的證明方法一樣,不完美。「真可惜......如此聰明的頭腦,卻用在這種事上......」「只有你會對我說這種話......」這樣的處理,比書中更多了份溫情。然而,完全了解一個人是不可能的,石神的想法,始終只有他自己懂。
如果按照原著來拍,結尾的部份應該省略。雖然如此安排明顯是為了續篇和劇中另一對愛情牌,但是考慮到開頭部份那段對白,幾分鐘的蛇足並不顯得多餘。《最愛》響起,最後一組鏡頭那個破碎的水晶球解答了遺留的懸念。
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我不這麼想,因為這是個好故事,一部好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