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喜
2011-05-23 01:03:07
我覺得最好不要對旅行那樣的東西期待太多
有人在評論中泄恨的管茱莉亞 Roberts飾演的Elizabeth Gilbe稱呼'傻×啊大媽',著實讓我快意淋漓。這部片子講述了一個被嚼爛了的話題,就像饒雪漫的小說一樣猶如瘟疫氾濫,(我絕無意重傷饒雪漫女士,因為畢竟她的著作充斥在各大書店,這是美譽有木有)卻美名其曰一位尋找自我的女士。
我覺得現在女性不要像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女性解放運動那樣大談特談為爭取幸福自由而奮勇抗爭,我覺得現在不論是開放也好還是解放也好,目前社會都給了女性足夠寬泛的寬容與原諒,包括支持與理解,所以現在女性要尋找自我,大可去尋,不要弄得那麼人仰馬翻,渲染的那麼悲壯,不要說放棄了什麼幸福的生活,巔峰的事業。其實唯一牽制住的不過是一顆擁有勇氣的心臟,也就是因為這樣一顆按捺不住騷動的內心,才空虛,才恐慌,才幹擾著自己的同時也讓身邊人痛苦得不知所措。。。你放棄的同時,也一定會讓至少有兩個人的生活暫時癱瘓,所以你沒有什麼好委屈,好抱怨,好伸冤,沒有必要這樣大張旗鼓的小題大做。。。比Nicole Kidman的還要虛飾和矯情。換一種方式來講,可以很開心,可以很輕鬆,不要那麼煽情,那麼壯烈,那麼無病呻吟好不好?我們現在不是沒有,三毛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到現在還在反過來掉過去的炒冷飯?
當Liz在浴盆裡面讀著義大利語時的,每一次發音,每一次嘴型張合,都讓我看到那是慾望在猙獰,張著煙霧瀰漫的大口快要將她吞沒了,也快要讓我窒息了,不可否認我也有過在那樣的無所適從的恐慌中瑟瑟發抖的經歷,而且時間很長,那是一種比死亡還要痛苦的深度絕望。是空虛的內心噴薄出的具有毀滅性的慾望。。。
2010年的9-10月間,我讀了大量的靈修方面的書籍,我以為我已經從層層憂鬱的深淵中逃脫出來,我以為之前的種種晦澀的情緒都消失不見了,不會再來打擾和糾纏我,之後再看到一些人還是寫很多很憂傷的心情,就會覺得那是無病呻吟,我以為我從此以後就會心裡健康的活下去,結果卻發現所有的一切都一成未變,而我卻盲目樂觀的一直覺得好了,沒了,離開我了。其實只是因為我無視它們的存在,一旦有一點心情不好,發覺到了,我就立馬扭轉電台,去播令我開心的事情,我現在才領悟到什麼東西都不會消失,所有的東西都永恆的存在著,吸取我的養分,依附我的存在而無限存在著,被我滋養。而我能做的就是選擇一樣東西,或說儘量接近一種更健康,有利於我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我需要繼續自欺欺人。有的時候,太清明,並不是一件好事。冥想,順其自然,熱愛生活,我在失去一些東西,失去就失去吧,生活就是這樣。就像英國威廉王子大婚時,那隻戴不順暢的戒指,這才是真實的生活,生活也因為這樣磕磕絆絆才能折射出美麗的光芒。。
「在印度,我學會了一件事,我叫它隨心而動,它是由真實和愛所掌控的一種力量,隨心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如果你足夠勇敢,把所有熟悉的東西都拋開,所有包括房子和原來的生活圈,開始尋找自我的旅途,既是內心的旅途,也是外部的,如果你願意把旅途中所有發生的事情都當做線索,並且把所有旅途中都遇到的人都當做老師,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準備好,拋棄可能會有的不適反應,那麼真實就會來到你的身邊。」
這句話應該是全文的主旨了吧。可是,什麼叫真實,什麼叫愛,什麼又叫隨心呢?有時候拋棄有可能是暫時的毀滅,錯過了一班車,就算再搭上一班,也永遠不能按時到達,可是按時到達又能表達什麼意思呢?這就像是雞生蛋一樣是一個無窮迴圈。。。
我依然不明白的還有,Liz跟律師老公離婚,放逐旅行,在義大利享受美食,在印度禱告信仰,最後在巴厘島上覓到愛情,可是和另外這個男人結婚究竟有什麼區別?夠再維持另外一個七八年之後再進行一場新的尋找自我的旅行嗎?我雖然沒有讀明白村上的,但是卻一直記得很那個叫烏鴉的少年說的一句話,「我覺得最好不要對距離那樣的東西期待太多。」
對了對了,余秋雨說過陷入兩難就是偉大的作品,也許吧。。。
不過全片灰灰的略帶質感的調子洋溢著美感,陽光泛白,有點暖。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看的不是高清,不過我很喜歡這個味道。還有兩個女人的相遇總是美的,美過和男人們的邂逅。因為至少純潔沒有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