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有你真好--The Way Home

爱回家/外婆的家/回家路上

7.9 / 4,432人    80分鐘 | Argentina:89分鐘 (Mar del Plata Film Festival) | Canada:85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


演員: 金乙粉 俞承豪 導演: 李廷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梨落玉生寒

2011-05-23 23:58:36

生活在電影裡


看了很多年電影之後,我個人把電影分為兩類。一類是令人激動的電影,比如《唐山大地震》、《鐵達尼號》,一說起來就是大製作,特效場面震撼人心。這種電影比較好評價,因為巨額的投資限制了製片人或導演的思路,他必須在電影中添加各種元素,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求得更高的票房,這就註定了製作完成的片子會有缺陷。另一類電影是讓人感動的電影,比如《那人,那山,那狗》、《我們倆》之類的小製作。小投入使得導演不需要為投資人負責,他只需要對自己就可以了。片子小,人物少,講的故事就很純粹,以細節的累積推動故事進程,逐步打動人心。這種片子不好評價,因為它講的不是觀念,而是生活。《愛•回家》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看完《愛•回家》之後,我上網查資料,才赫然發現這部電影的導演竟然是《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的女導演李貞香。在韓國電影最打動人心的上個世紀末,《美術館旁邊的動物園》和《八月照相館》一起被認為是韓國電影純靜淡雅風格的代表。
《愛•回家》出現的年份很有意思。單純地講訴一老一少兩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的電影在2002年有兩部,一部是韓國的《愛•回家》,一部是法國的《蝴蝶》。兩片對比,我們能輕鬆地發現兩個國家文化的不同。
《愛•回家》的故事發生在偏僻清貧的鄉下。身為中國人的我很難想像,貴為已開發國家的韓國還有這樣交通不發達的地方。姥姥孑身一人住在鄉下,靠種瓜賣菜苦度餘生。雖然苦,姥姥卻毫無怨言,外孫一再地刁難她,不把她放在眼裡,她也隱忍著繼續照顧他。這種堅韌博愛是典型的東方式母親的形象。而《蝴蝶》裡的爺爺雖然也替單身女鄰居照顧她的女兒,卻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生活。他痴迷蝴蝶,一心要去找一種叫做「伊莎貝拉」的稀有蝴蝶。小丫頭則想方設法騙爺爺帶她一起去找蝴蝶。
在《愛•回家》中,姥姥佝僂的脊背、清貧的生活彷彿是在提醒人們,韓國曾經是個苦難深重的國家,韓國的現實也並非電視裡描述的那樣現代和發達。《蝴蝶》裡的爺爺卻有著歐洲的高度現代文明滲透出來的自信,他雖然也是孤獨一人,但他有能力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收集蝴蝶標本是他生活最大的樂趣。《愛•回家》中,姥姥的生活還在溫飽線徘徊,她含蓄持久地呵護著自己的外孫,她的不抱怨並不是因為她啞巴,她是真的包容外孫的一切。《蝴蝶》中的爺爺卻會用言語和行動表達自己的不滿,可是說是小的不「尊老」,老的不「愛幼」,極具個性的祖孫倆。
兩部電影中,兩個孩子的表現也不相同。這與電影風格定位有關,但也多少能看出一切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對孩子的教育。西方人提倡人人平等,孩子可以叫父母的名字;東方人強調長幼有序,兒女在父母面前要恭謹,孝順。《愛•回家》中的外孫是被母親寵壞了的小男孩,偷姥姥的銀頭簪賣錢,踢翻姥姥為她他的雞湯,騙村裡的小夥伴。從各種行為表現來看,他是一個不能適應新環境,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的小孩。而《蝴蝶》裡的小女孩明顯沒有交流障礙,她聰明機靈,懂得用詭計和死纏爛打的方式迫使爺爺帶她去尋找蝴蝶。
如果《蝴蝶》是一部輕鬆小品,滲透著法國人的浪漫與幽默,那麼《愛•回家》就是一部生活紀錄片,細膩地展示了韓國鄉下淳樸善良的世態人情。
電影表現的是生活,看電影就像是在看自己的生活,在別人的故事裡綻放自己的笑顏,留下自己的淚水。無論是《愛•回家》,還是《蝴蝶》,我們看到的,想到的都是自己,自己應該怎樣生活,應該怎樣對待長輩,應該怎樣處理事情。生活因電影而精彩,電影因為反映生活而被我們喜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