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慾望男人幫--Boy Culture

男国少年梦/男生文化/男国少年梦

6.8 / 5,950人    USA:88分鐘 | France:90分鐘

導演: 亞倫布洛卡
編劇: 亞倫布洛卡 Philip Pierce
演員: 派屈克波查 Derek Magyar Darryl Stephens Jonathon Tren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奈

2011-05-24 10:48:07

忽遠忽近的灑脫,是對自由的追求還是逃避的藉口?


因為肉慾的大紅色海報和題材中over的「男妓」題材,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在觀影前就冠以「膚淺」或」情色「的標籤。這種情景在本片的影評中也略微可以體現,大多數人不怎麼深入討論影片中的各式諫言,他們更在乎的是Derek Magyar那雙電死人的雙眼而已。但事實上,這部影片要比海報看起來有料得多。至少,比起夏威夷風情觀光片《Just Go with It》,這部片顯然更有內涵且真實。事實上,它是我近幾個月來,看過得最棒的電影。

我絲毫不懷疑《Boy Culture》也許就是根據某人的傳記改編,因為裡面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哪怕是配角都同樣飽滿,而各色人群和感情也顯得細膩得當。影片通過兩大主線和幾個輔線展開,主線之一是X和安德魯,除卻他們都是男生的身份,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愛情故事。標榜「自由」的美國近年來應運而生「開放式戀愛」,這股風潮實際上已經席捲全球。但是「開放式戀愛」到底是出於對彼此感情自由的追求還是逃避的藉口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The Good Wife》裡,Will Gardner和炮友約定:有了感情,咱就分手。在這個金錢和炮友至上的社會,感情怪異地變成了兩人交往的非充分非必要條件。《Boy Culture》裡,X面對「性與交錢」的交易處理起來熟練利索,然而碰到安德魯「愛與愛」的交易卻束手無措。兩人的愛情也正如一場美國公路旅行,充滿困惑和未知的不確定性,在慢慢了解和磨合中,企圖為雙方找到一個合適的出口。選擇面對還是逃避,顯然比炮友系列好萊塢爆米花羅曼史電影裡的情節要難得多。

而另一條主線則是X和79歲的「僱主」喬治之間的互動。如果說上一條主線更著重於彼此對於對方感情的認知,那麼這一條線則是彼此對於自我人生和自我感情觀的認知。通過喬治編造中的愛情城堡,X慢慢對於自己的愛情觀有了一些改變,這也推動了他與安德魯之間情感互動的發展;而通過X和安德魯的感情,藏在深櫃裡的喬治也慢慢變得勇敢,敢於面對虛幻的愛情城堡成真的可能性。而兩人的交流談話,實際上也融合了許多人生和情感諫言,頗為發人深省。

影片內涵的部份在於它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皆大歡喜看過就忘的流水線作品。實際上,幾大角色在最後雖然各自生活都步入正軌,但影片中的許多暗示依舊給了觀影者許多思考空間。影片中X有一句台詞是:「A Top,Thank God!」,而在X與喬治的談話中我們也不難了解他小時候是處於一個受的心理定位,即使如今作為男妓他是個攻,但在感情來臨時,他卻更習慣於受的心理定位。至此,對於小小娘泡喬伊找到真愛的機率我們不得不捏一把汗。

如片中喬伊和金色T恤男子陷入的三角戀愛一般,實際上同志群體的感情實在是個苦澀的話題。他們被賦予了更多的困惑、寂寞和飢渴,這些無休止的負面情緒使整個同志圈子變得極端且病態,而這種極端和病態又使歧視不斷加劇,如此惡性循環造就了同志群體在感情上的難堪境地。撇開同志圈子來說,在「開放式戀愛」氾濫的今天,到底如何去把握一段感情對任何人來說也依舊還是個難題。畢竟如果一直要承受兩人關係的忽遠忽近和忽冷忽熱,那麼「愛」這個吸引兩個人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它的意義到底又何在呢?

另外,這部片子傳達了一個很有趣的觀點,那就是它認為兩個人在一起並不是因為雙方有共同愛好或者是門當戶對,而是因為雙方有著截然不同的環境或性格,所以才產生在一起的吸引力。也不知道這是從人類的好奇心理分析還是根據「同級相斥,異級相吸」的磁場定理而來。我個人覺得蠻有道理的,因為「娘泡」之所以滯銷,多少也是因為GAY本身就對自己群體的男生不感興趣,我接觸的許多GAY喜歡上的都是直男。這又是一個可怕又令人悲傷的惡性循環了!(這麼說來,GAY圈裡的男男相戀,多少又有了一點相濡以沫的悲愴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