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密室禁臠--Michael[2011]

米夏尔/密室禁脔(台)/米夏埃耳

6.9 / 5,128人    96分鐘

導演: 馬克斯賽林傑
編劇: 馬克斯賽林傑
演員: Michael Fuith David Rauchenberger Christine Kain 烏蘇拉史特勞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斑

2011-05-26 04:19:48

這個世界上本沒有「正常人」這個物種(再jw結局的,黑名單歡迎你)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為了姐姐後面言順,先要為影片「正名」一下。本片產自奧地利,德語屬性(眾德國人反對:奧地利人講的那是奧地利語好嘛!我們聽不懂好嘛! 某隻:姐姐我聽起來都一樣的好嘛!反正我都聽不懂好嘛!wiki上奧地利人講德語他們就講德語好嘛!而且我之後一概要把你們統稱為「德語佬」啊混蛋!)。據姐姐向精通德語的同學求證,正確的發音是——米歇艾勒。中文翻譯成「麥可」那是何種樣的坑爹!

這是我們在坎城看的最後一部電影。其實在競賽單元中這片的排序不算靠後,然則電影節期間事趕著事,就pass了這片,到最後一天發現還有三部競賽片沒看,都怕末了大熱倒灶,坎城給爆出個生冷來一拍兩瞪眼,這才趕集一樣的決心去看了。這幾天過下來,此片的宣傳資料之類早不知埋進哪個紙堆了,再加上我平時就沒有在觀影前看簡介的習慣,因此事先誰都沒見過劇情介紹。偏偏就在這片子之前,我們剛看過the artist,所以觀看本片時那種從夢想天堂跌落入間地獄,自純愛幻境被生扯人人性沼澤,期間落差造成的痛苦,滲透在影院內過強的冷氣里,叫姐姐直捏大腿。

回到巴黎後查了下imdb,發現本片男主角的扮演者正叫Michael。一場誤會——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以為這個名字是靈感自Michael Haneke。編導Markus Schleinzer的感覺很像Michael,不知道是真的曾經研究揣摩過,還是德語佬拍電影就都是這一個德行(姐姐看過的德語片大概兩手能數完了)。極少移動的鏡頭冷靜得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劇本刻意避過了任何可能產生戲劇化效果的橋段,片段式的記錄,不附加背景音樂,既過濾了拍攝者的主觀立場同時自然將觀眾也隔離成旁觀者——可以觀察,可以思考,但是沒有立場批判沒有陣地激動更沒有空間靠近。即使同樣以平凡的瑣事作素材,這些德語佬拼出來的生活畫面就一定要這樣壓抑,遠不似法語佬和義大利語佬們苦中強要作樂,悶中偷要尋歡的可愛。

------------------------劇透------------------------------

本來我是斷不會以為這是劇透——明擺著的事情。但是突然發現有些天性光明樂觀的孩子對明擺的事情也寧可扭頭不見。於是可愛的孩子們現在請尖叫著跑開。姐姐要揭露男主角與小男孩之間的關係鳥:

可愛的孩子們都跑光了莫?

本片的男主角Michael是一個戀童癖,拐帶了小男孩Wolfgang(我是查imdb才知道他叫這名的——跟莫扎特同名啊咧)做他的禁臠。不同於以往涉及此類題材的影片,本片既不以受害者角度(此角度請見《水果硬糖》),也不以追捕者角度(此角度請見美劇criminal minds),而獨取僻徑以施害者為中心角色,記錄了他與Wolfgang一起生活的最後幾個月。而在這段記錄中,不涉及任何主觀代入的視角或解讀,單純是記錄片樣的白描手段進行側寫——導演無疑是做過功課的,這些側寫事件的選取與呈現,都很符合cm中各位fbi們對戀童癖的profile(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於其對待兒童的方式,於是戀童是緊隨於連環殺人犯之後,cm重點打擊的犯罪)。

然而可怕的就是,在cm中,當我們從fbi的視角進入追捕者的角色,我們眼中看到的犯罪份子無一不是超出我們對「正常人類」的定義的怪獸,因其是怪獸所以做出非常態的事情也就可以理解了。而在本片中,儘管Michael的表現仍然符合profile,但是被導演硬架著旁觀者的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在職場上,在社交中,甚至在兩性關係中完美地模擬出「常態」的普通人。假如我們沒有看到他與Wolfgang私下相處的情境,假如導演沒有在這些情境中暗示明示出這種共同生活背後的強制性與性關係,我們大概也會跟Michael的同事鄰居們一樣,覺得他是個脾氣溫和略有些靦腆的一般人——即使將他從小看到大,與他日夜相處的家人們,也沒有一個料想甚至懷疑過他對他們所講的謊言。

這是這部影片的冷度——它否認了「正常人」這個物種。

我們常將這些犯罪,尤其是戀童癖稱為「變態」,其對應的是「正常人」這樣的概念。然而什麼是正常人?同樣是講追擊心理犯罪的美劇,the inside被腰斬因其「過於黑暗」,其實相比於cm,inside在場面上也只是略重口了一點,其真正暗黑的地方乃是動輒叫探員進入犯罪者思維,並且不多給犯罪者諸如「童年陰影」或者「曾經受害」之類的理由,其內在幾乎認為「罪犯是天生的」,或者說「人類天生就有犯罪的基因,問題只在於有些人有機會有能力有動機將其呈現出來,而另外一些人卻將之終生掩藏」。所以從精神上來講,人類並沒有「正常」與否的區分,只是有些人的行為符合了社會應有的規範,有些人則不然——而這些人假如終生未被發現,逃脫了司法與輿論的裁判,也被其週遭的人視為為「同類」而歸於「正常」一欄。

本片提供的角度,目的不在於「為什麼」,自然也不是「求原諒」或者「要審判」,而在於「已有這樣的人存在的前提下,我們應如何識別?如何遠離?」

德語佬拍電影也講究「精準」性。後來我回想自己是在什麼時候意識到Michael的本性的——其實早在他去挖土清潔後車廂之前,當他揭開Wolfgang的被子時,我就隱隱約約地嗅到了,於是在挖土那一幕時立刻把之前的片段串合在一起得出了結論。這些在鏡頭前被放大的細微動作、眼神、語氣,是我們唯一可將這些施害者從身邊辯認出來的標準。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