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6 / 1,129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pbbc

2011-05-29 12:01:07

後現代的影子


有兩種電影我都很喜歡看。

一種全面啟動或者臥虎藏龍似的,內裡蘊含了大量的比擬與隱喻,符號與象徵。在經過充分的思考與解讀之後,你便得到了唯一、清晰、完整的電影主旨脈絡,那便是真正的「掌握」了一部電影的時候。

還有一種電影便是像孔雀這般的,它蘊含和表達的內容,都如此的讓人感到真切可又遙不可及。當它告訴你一個事實的時候,你會及其明顯的意識到這樣的事實與自己的疏遠與隔離,從而在主體與客體的感官認識上猛打了一個激靈。

可它又通過各種手段迫使你承認,那是發生過的,正在發生的,以及將要發生的事實。

當一個事實被表現的過份真實的時候,你就完全沒有了去解讀的情緒與慾望,反而會讓你想去掙脫和逃離它。

這便是孔雀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


我們來談談二姐吧。

對於二姐又好多個場景都可以談。

比如說二姐騎著單車拖著降落傘的那一幕。

這被認為是本片為數不多的幾個帶有表現主義色彩,或者說的鏡頭。

可我卻有不同的意見。

首先我們不能夠把我們日常生活沒有經驗過的事物,統統都歸類為非現實主義。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姐姐對這種行動的內在動機,我們就需要承認這種行為的現實意義。

我相信所有的現實都是可以被合理的解讀的,那些我們不能解讀的對像要麼是真實要嘛是虛妄。

二姐是一個喜歡幻想,重點是有幻想能力的少女,導演多次的展現出了她幻想內容的鏡頭,那是那麼的清晰和完整,正正說明了這一點。

一個這樣的處於青春期的女人,是很容易得癔症的,特別是在受到了重大挫折的時候。

百度到的癔症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們好誇耀自己,顯示自己,樂於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歡得到別人的讚揚。他們富於生動的幻想,特別是當情感反應強烈時,想像和現實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時連他們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像還是事實,因而造成他在說謊的印象。

我們再回到看二姐的表現的時候,便會發現那個哎幻想,好撒謊,並相信自己謊言的女人不恰恰符合這樣的特質麼。

二姐騎車展現降落傘的一幕,便正是一種」癔症「的集中爆發,而這種瘋癲是顯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的。

沒有任何一個人類社會能夠逃離與拜託瘋癲。而每一個人類社會都會盡力的調整與抑制瘋癲。

於是有了母親追打二姐,以及請醫生來打針的一幕。

當癔症被控制了之後,姐姐便變得格外的現實與勢力起來。無論是在小林子裡面脫褲子,認中年男子做乾爹,以及嫁給領導的司機,那都是一種世俗化了的最優選擇。

而幻想與現實的矛盾性格在二姐的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她的離婚,她用火烤煉玻璃,她對弟弟的幻想以及她最後一幕撒謊說」那個人永遠愛我「都是導演刻意的將姐姐性格中幻想的部份反芻給觀眾。

姐姐還有什麼呢?姐姐就是這樣的事實。

不過她至少比起大哥來,更有人格魅力。大哥的矛盾是在於他時而理智,時而愚昧的行為表現。

我以為他的愚昧在於他比起一般人來缺少對於來自週遭世界的威脅的基本警覺。這不在於他生活於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而在於他怎麼在不同的世界場景中理解自己的意義和價值。

有很多事情他都沒有基本的自我價值概念,除了他吃飯和娶老婆的那幾件事情上。

這有點讓我想起了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僅僅從開頭與結尾來歸納的話,我們可以理解成為夏娃為亞當帶來了智慧。所以娶了老婆後的大哥在應對借錢那件事情上可以表現的如此成熟幹練。

我的個人感覺是,哥哥並沒有被導演表現出」傻的可愛「的特質,相反的導演卻花了不少篇幅去說服觀眾他的愚昧與愚蠢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多大的負擔與屈辱,從而讓觀眾對他」聰明「了之後的接受程度頗高,甚至略帶欣喜。

一個沒有自我價值概念的人,更像是一個襯托品,大哥的功能也是如此。

對於女兒嚴苛、殘酷的母親,在哥哥的承托下顯得剛毅、果敢、堅韌又慈愛。

跟對姐姐寬容、服從、甚至有點曲意迎合的三弟,在哥哥的承托下卻自私、幼稚、殘冷以及怯懦。

這個家庭也在大哥的曾托下,全面的爆發出了一種隱性的病態。夜間父親、二姐、三弟合謀毒殺大哥的一幕反倒是我以為這個片子裡最不現實的地方。

這倒不是一個理性的判斷,而是從人道主義的角度,我不願意接受幾乎是全家人如此默契的對於自己親人的謀害,一種他們知道,是會致命的謀害,所以我也不願意接受在母親用白鵝的死亡來教訓他們後,二姐與三弟與大哥之間的何解。

導演把人性評估的過低,又突然把拯救人性的代價預估的過少。

所以我一直難以接受弟弟這個角色,他是一個沒有矛盾的人。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壓抑以及逃避。這個人物的性格跟他的身形一樣是那般的單薄和虛弱。所以使得那個沉默寡言而又形象模糊的父親的失控與暴力總是在他身上體現。

導演留給他的畫面並不算少,可總感覺沒有好好的把握住他的獨異個性。他的離去與歸來都有顯著的原因,可卻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他那依賴女性的結局是對於母親的過份依賴還是對於父權的恐懼,都有說不清的地方。

不過我還是喜歡他嘲笑父親怕狗的那一幕,那種沒心沒肺的笑態與父親的恐慌懼怕,才是真正的一副畫卷。

我以為現實主義的總要特徵一致,就是拜託了意識形態的包裹與掩飾,挖掘與直面了對象的基本形態,在這個角度來說,我便不願意把這一切理解成,文革造成的悲劇,我相信那是存在本身的悲劇。

所以在顧長衛身上,我看到了一些後現代的影子。

另外,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孔雀的是性淫且暴的象徵。
  舉報
評論